解析音乐剧歌曲的演唱

2012-01-22 09:55宋赛
关键词:唱法音乐剧

宋赛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北京100083)

说到音乐剧,可能大家有些陌生。可要是提到 《雪绒花》、《哆、来、咪》、《老人河》这些曲目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些传唱甚广、艺术价值颇高的的歌曲都是音乐剧中选取出来的经典唱段。近年来音乐剧在我国发展迅速,可相较于其他歌 (剧)、舞 (剧)、(话)剧等艺术表演形式,仍有很大的发展、上升空间。[1]

音乐剧分为三大部分:音乐 (歌曲)、舞蹈、故事 (情节)。其中音乐 (歌曲)部分是音乐剧的灵魂,有时音乐剧中歌曲出色与否决定这部音乐剧是否能够成为经典。韦伯音乐剧经典之作《cat》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那首《memory》的口耳相传。[2]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种类,音乐剧已从早期那种浮华、模式化的 “姑娘剧”中跳脱出来,承载着深邃、丰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用最真实的声音发出社会的心声。通过那些经典的音乐剧作品,我们可以读到这个时代、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系列重大命题——人生的态度、生命的价值、文化的融合等方方面面。风云迭起、嬉笑怒骂间,乐观的意识形态贯穿其间,洋溢着热烈的青春气息和活泼的生命活力,不停传递出正面的能量。我们相信这种音乐戏剧模式所有的乐观、开放、幽默的人格类型,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人生、尤其是对当代青年学生的性格陶冶、生活时尚和人格魅力的培养有着深远而巨大的意义。

高校中各类音乐剧社团、原创校园音乐剧层出不穷,如上海复旦大学就有两个音乐剧社;而首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原创音乐剧《花开的声音》也于2005年在清华大学正式公演。音乐剧在大学校园里正以迅猛态势发展。

而音乐剧类歌曲风格多样,曲风各异,所运用唱法繁多,就高校学生来说演唱起来很有难度。笔者翻阅大量资料、走访调查发现音乐剧类歌曲演唱技巧研究资料相对较少。通过对于音乐剧的学习、了解、深入思考,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把握尺度,演唱好音乐剧歌曲。

想唱好音乐剧歌曲,案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剧类歌曲的演唱有别于其他类别歌曲,由于其脱槽于戏剧演出,具备较强的风格层次性。在演唱之前,只有先了解音乐剧歌曲的背景知识,如其音乐风格、特点、歌曲历史内涵;再结合适当、科学的发声技巧,按照语言的既定规律进行演唱。好的音乐剧演唱者都是人文内涵与艺术技能并重,思想性与娱乐性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家。

一、案前准备工作

(一)首先了解歌曲相关故事背景,熟读乐谱

经典音乐剧往往不仅仅在表演、音乐上汇聚经典元素,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细节所反映出的文化内蕴。在演唱音乐剧歌曲时一定要先搞明白,这首歌曲选自哪部音乐剧?属于哪个人物在何种情况下演唱?这首作品于全剧的意义为何?如何把握、吃透作曲家对于曲目的演唱要求?

听音像资料可以用来熟悉外国作品的发音规律,但绝对不适合一开始就用来熟悉旋律。初学时要仔细、认真的熟读乐谱。乐谱是作曲家传递乐思的重要手段,演唱音乐剧歌曲首先应完整的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和写作思路。[3]只有完全将乐谱中的内涵读懂读透,演唱的时候做到对旋律、歌词烂熟于心,演唱起来才会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歌曲音像资料可作为演唱参考,但不可盲从失去自我音乐思考。

(二)把握音乐剧歌曲风格

风格的把握非常重要,尤其在音乐剧歌曲的演唱上。音乐剧类歌曲相较其他歌曲往往带有故事性与情节性,歌曲整体风格把握是第二步。

不可否认,音乐剧由于其发源、发展于欧美国家,大量作品均以欧美国家文化、社会背景为依托。这就表示我们在演唱过程中要尊重并充分了解作品的文化特性。了解欧美文化的切入点,可以放在对其人文、历史、宗教等知识的了解上。[4]这个过程不可忽视且不能敷衍。

在音乐剧中,歌曲风格种类繁多,很难用一种固定的风格模式来概述其歌曲风格。所以不用拘泥固定的演唱方法,演唱者应先充分掌握演唱剧目总体风格后,再从剧中角色需要出发分析演唱风格。只有做好充分的 “头脑准备”工作,达到精彩、别致的艺术效果才可能实现。

总体来说,音乐剧中主要依靠音乐和歌唱来抒发人物的情感,推动剧情的发展。这类歌曲的演唱要求在具备一定的传统歌剧演唱技法和张力同时,从剧中人的情感、个性、内心活动出发调整演唱心态。演唱风格必须服从剧中演唱者的角色定位,具备完整而优美的旋律性。这些二度创作过程不可拘泥于形式,也不可随性与个人。

(三)音乐剧歌曲演唱方式、音色的选择

把握住演唱风格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演唱方式、音色的选择。

音乐剧歌曲演唱常见方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齐唱、合唱、领唱、轮唱、小组唱、大联唱 (主题演唱)、小合唱等形式也有使用。[5]不同的演唱方式对演员的声音要求也不尽相同。在着手进行声音训练前,一定要根据演唱形式设计好演唱时要使用的音色;然后进行适当的专门声音训练,从而做到科学、合理演唱。前面三种演唱方式,要求演唱者声音应具备一定个性特征音色,音乐处理性格鲜明,音色具备较强张力。表演唱对演员声音控制能力要求较高,演员最好具有较强气息控制能力;而后面则较倾向共性的声音,对于呼吸、声音通道共鸣等统一的要求较高。要针对歌曲声部、音色、表演形体等要求进行合理的演唱组织方式选择、人员搭配。

关于音色的选择上,就拿《Memory》来说,这首歌曲在高校学生中非常流行,在各类演出、声乐比赛中经常被演唱。它选自音乐剧《cat》,这首歌由剧中 “魅力猫”格里泽贝拉演唱,这是一只年轻时魅力十足而年老后邋遢落寞的猫,由于受到族群排挤,不得不流落在最下等的街区。她也渴望获得重生,但对她而言这是一种奢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她演唱了 《Memory》,感动了所有的猫,从而获得推选得以重生。此曲为全剧转折点,同时也是最高潮部分。1982年英国伦敦New London Theater首演时,首唱伊莲·佩姬(Elaine paige)以流行唱腔的方式演唱。全曲属典型四句式,共13乐句,通过对主题的不断模进进行情绪推动。演出时应注意眼神的表达,表达出歌曲中那种历尽风霜的沧桑、厚重感的声音音色特点。配合较大幅度的换气,表现呐喊、哽咽等强烈情绪。

(四)了解音乐剧各发展阶段

确定好演唱方式后,可以通过对音乐剧的发展阶段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宏观演唱深度,做到“先走心,再发音”。从音乐剧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早期音乐剧表演时分两幕,情节多与爱情相关。第一幕为身份、背景差异悬殊的男女主人翁被分离;第二幕多为大团圆欢喜结局。所有出场人物至少都有一首歌,男女主角则被安排一首二重唱。演唱方法多采用传统美声唱法。[6]

2.“主题旋律音乐剧”时期:剧本创作往往改编自著名文学名著。通过个性化主题音乐表现角色人物性格,为每位出场演员配一首歌。歌曲旋律围绕主题音乐进行创作,使主题不断反复出现,来表现特定人物形象;多以独唱、大联唱为主,如 《巴黎圣母院》。

3.20世纪80年代以后

欧洲轻歌剧音乐风格类:作品主要角色由歌剧演员担任,多采用独唱、对唱形式,如 《悲惨世界》、《老实人》等。

摇滚音乐剧:作品风格现代,创作技法较为张扬,多采用表演唱形式,要求演员具备一定形体表现力,能配合音乐做出特定角色动作。演唱方法多采用通俗唱法,念白、演唱双管齐下,如《Big star》

电影类音乐剧:颠覆传统音乐剧的舞台现场表演方式,采用电影拍摄手法将音乐剧进行全新演绎。不受某种特定演唱方法限制,如 《歌剧魅影》《西区故事》等。

了解好音乐剧的发展阶段后可根据其特征找到每部音乐剧的整体风格,从而深度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绪、背景,帮助有目的性选择科学唱法,完成作品。

二、科学发声技巧

(一)唱法

唱法的选择:我们通常所知的三种唱法——美声、通俗、民族,在音乐剧中都有使用,但使用时所针对的作品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欧美音乐剧歌曲使用美声、通俗唱法;而国内音乐剧则三类皆有。如《悲惨世界》中的《God on high》;《老实人》全剧都是使用传统歌剧美声唱法。而《Memory》《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等曲目则使用我们传统上所说的通俗唱法。

演唱发声方法:通过声乐发声学规律我们可以发现,演唱中发音咬字主要是归韵于母音。演唱时的声音相较于说话,区别主要是演唱时依靠延长其元音中母音的发音来获得声音。演唱前仔细朗诵歌词,找到歌词主要发声母音,将气息由丹田处经由气息通道送入头腔。在演唱长音、抒情部分时一定要咬住发声母音,而演唱叙事部分歌词较多、较快时,可使用 “带气说话”演唱。把歌词用讲话的方式讲出来、讲明白。三类唱法发声方法各类专业声乐学科书籍均有详细解说,在此我们就不再赘述。

“音乐剧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音乐,它是贯穿整个剧情发展的灵魂,通过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以及色彩丰富的乐队伴奏,使演员的歌喉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演员的歌唱又要与表演和形体协调统一地结合,相互映衬,最终才能达到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完美境界……只要对基本训练严格把关,将来就可以演唱好不同风格、不同国度和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这种唱法的演变原则是建立在科学性之上的,而如何去演变各类不同的唱法,是根据声乐作品内容和风格需要而决定的。”[1]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观点:音乐剧类歌曲的演唱首先不是拘泥于用哪种固定形态声音或发声技巧,不同的曲目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即使是选自同一部音乐的两首歌曲也可能要求使用完全不同的两种唱法,必须从剧情出发充分理解其选曲的目的性,再进行唱法选择。

(二)语言

无可否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多数音乐剧歌曲都是用非母语演唱。如何把握好语言因素,在音乐剧歌曲演唱中尤为重要。音乐剧多为欧、美作品,英语作为这两个地区的共同语言,也就成为了我们演唱音乐剧歌曲时常见的语言。英语的发音规律很多,学习音乐剧歌曲中英语的发音方法,笔者认为总结成一句话就是Learning Eng-lish can be fun and should not be limited in only one way。音乐剧歌曲的唱腔都是满怀感情的,学习中自然也需要满怀感情的发出自己听到的单词。歌曲的发音有时是特别的,然而却是异常准确的,也跟着特别的复述,通过这样的学习来掌握音乐剧歌曲的标准发音,掌握了发音规律就是掌握好了语言。语言是音乐剧演唱的关键所在,只有把握好语言才能更贴切、地道地表现作品。

(三)表情、化妆、形体

音乐剧歌曲的表演根据上文所述的发展规律,不同时期作品有不同时期的表演方式;舞台式音乐剧的表演更注重肢体语言的张力,表情动作较日常生活中激烈。演员着妆也有较大夸张,例如《Cat》中演员的化妆就参考了中国京剧脸谱的油彩式技法,将演员的脸部特征进行大幅夸张;除此以外演员的动作表情也都刻意模仿猫的各种形态。而电影式音乐剧由于镜头需要,演员脸部动作较细腻,着妆、动作与生活状态相去无几。

图1 《猫》剧演员正在化妆

相较于其他声乐表演形式,音乐剧歌曲的演唱是一门综合的声乐表演艺术。由于舞台表演较多,对演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宗教和历史因素也是我们作为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背景下演唱者应该特别关注的。音乐剧歌曲能够传递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而文化是立体而非二源的,要用多元的视角去分析音乐剧歌曲,做好案前准备工作,有的放矢。

(四)音乐剧歌曲练声注意事项

不建议使用固定的练声曲进行模式化练习。音乐剧类歌曲在演唱时常有比较激烈的大幅度动作,所以呼吸的吐纳控制在演唱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演唱前可结合适当的身体舒展动作进行气息练习,具体做法是:

1.全身放松,目光平视、双脚与肩平宽站立;

2.放松叹气,同时加入适当放松的肢体动作,如甩手或曲膝等。因人而异,以放松身体为主要目的;

3.将A E I O U五个发声元音依次拉长吟诵,可带简单五度、七度旋律;

4.在吟诵元音过程中,双手依次从身体两侧缓举至肩膀高度、鼻尖高度、头顶高度。在手部运动期间,保持呼吸平稳、声音连贯送出;

5.适当往各方向移动双脚,寻找适合自己的呼吸频率,力求不要出现声音随动作大幅度晃动的情况。

以上方法,不受任何唱法限制,仅针对演唱者演唱前进行从声音到身体的热身运动。音乐剧歌曲多源于剧情,人物语言多自然流露,演唱过程中切记程式化,僵直、紧张处理作品。初级演唱者可适当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帮助表达情绪,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声音。不建议采用模仿声音的方式学习,自然放松的个人状态也是音乐剧歌曲演唱过程中追求的主要状态。

三、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与演唱

不可否认,音乐剧在欧美的发展正如日中天,创造着艺术与商业的双重奇迹。而我们如果认真的追根探源回望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华民族的前辈音乐家们便已经奏响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序曲,1945年我国便诞生了本土第一部原创音乐剧 《孟姜女》(姜椿芳作词),期间由于历史的缘故,四十年后当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音乐剧 《搭错车》(王延松导演)于20世纪八十年代成功首演于沈阳,曾在当时创下连续演出1200多场的辉煌纪录。2005年北京清华大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作品 《花开的声音》亦为高校音乐剧成功探索之翘楚。

第1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通俗组唱法金奖、大型原创音乐剧 《蝶》的女主角姚贝娜,作为专业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一线演员,她曾亲身经历大型音乐剧 《蝶》的创作、演出过程。对于音乐剧演唱她的解读是:在演唱的时候主要是以角色的背景特色为主要创作出发点,不管在舞台上表现出是什么样的姿势、动作、声音,只要合情,就合理。

经过多年发展,音乐剧正慢慢地为我国观众所熟悉接受。音乐剧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剧本多开蒙于经典文学作品或脍炙人口的故事,近年来音乐剧在我国各大城市也正在不断创造艺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在传统底蕴丰厚、艺术人才辈出的华夏大地,中国新一代音乐人必将创造出更多集思想性、创造性于一身、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原创中国民族音乐剧。学家,但我们可以用美学的角度去品味音乐。音乐剧艺术是生活的升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7]音乐剧歌曲是丰富而深邃的一个宝库,生活中的情绪在这类歌曲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可以说音乐剧歌曲是生活的凝炼、是艺术的精华。让我们共同在经典的音乐剧歌曲海洋中徜徉,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沉淀生活,在感受精彩的同时,找到生活背后自我活在当下、用头脑感受生活的智慧,用歌声挥洒人生的华丽。

结语

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位音乐家同时都是一位哲

[1]叶洪涛.音乐剧声乐演唱教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23-86.

[2]卢广瑞.中外歌剧舞剧音乐剧鉴赏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1-96.

[3]李凌,薛范.名歌经典(外国作品卷)[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36-101.

[4]周小川,肖梦.音乐剧之旅[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15-70.

[5]方世忠.音乐剧@上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6-66.

[6]赵晓生.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表演艺术研究卷 [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38-40.

[7]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46.

[8]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9-90.

[9]慕羽.西方音乐剧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9-82.

[10]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30

猜你喜欢
唱法音乐剧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