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协会科普期刊分会工作概述
科普期刊分会秉承办会宗旨,在扶贫助教、科普宣传、学术研讨与交流等方面积极作为,通过开展活动,密切了与各会员单位的联系,增强了研究会的凝聚力。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成为时代的潮流。分会以会员单位为依托,以科普活动为载体,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标,积极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为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作用。
2011年,科普期刊分会继续向老区捐刊,向山东临沂捐赠科普期刊60多种共2万余册。2006年至2011年,分会连续六年组织多家会员单位,向陕西延安、大别山、贵州毕节、吉林长白山、四川巴吕和山东临沂等地捐赠科技期刊,参与组建当地的科技阅览室。截至2011年,研究会共捐赠科技期刊108942册,总价值596207元,创建科技阅览室55个。所捐赠的科技期刊内容广泛,包括农业生产、健康卫生、自然科学、机械电子、航空军事等众多知识,深受老区人民的欢迎。群众普遍反映,这些科技期刊,种类全、数量多、内容丰富,贴近老区人民的实际需要,贴近农村的生产生活,对他们提高科技知识水平非常有帮助。与此同时,活动也帮助会员刊社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市场宣传。这样的活动也是繁荣科技期刊事业的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的有益探索。
在2011年的北京科技周上,分会免费向公众提供精心挑选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科普期刊、贴好邮资的大信封、偏远贫困地区青少年的名单和地址。市民可选择自己关注的1位学生,将其地址贴在信封上,并根据其的年龄、所在的年级和受教育程度,选出1~2份的科普期刊,写下勉励的寄语、签名,封装后放入爱心邮筒中。参与爱心传递的期刊均是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普期刊,有《我们爱科学》、《舰船知识》、《航空知识》、《科学世界》、《科学画报》、《课堂内外》、《第二课堂》、《中学生数理化》、《科学大众》、《未来科学家》、《数学大王》、《智力》等。这些期刊社同样希望借此次“传递科学之心”活动,用科学的爱来启迪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智慧,同时让更多的公众关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活动中直接参与“传递科学之心”的北京市民人数达3000余人,共给3500名偏远贫困地区青少年传递爱心期刊约6000册。
每年5月的科技周和9月的科普日,分会都会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展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发放科普读本,提高北京市公众对防震救灾、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观念和认识,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中去,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素质和生活观念。
5月8日上午,分会参加了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举办的2011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分会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为,通过展板展示、期刊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向参与公众传递在灾难中如何科学应对的信息。活动中,分会共制作了二十余块展板,内容包含地震来临时如何科学应对和核安全两大方面,其中,“防震知识”、“核能发电的安全防护措施”、“应对核辐射的安保措施”等主题的内容吸引了现场大批观众。启动仪式当天,请到北京市地震局专家参与活动,并向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和学生免费发放了《防灾博览》、《城市与减灾》、北京市应急避险场所地图、地震知识、避震手册、科学避险扑克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活动现场,分会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有奖问答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热烈响应。参与活动的市民除积极参与答题,还主动向专家和工作人员咨询关于地震和核辐射的相关知识和安全逃生防护技能。同时,为了让市民更直观地体验地震的真实场景,切实提高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应变能力,分会又于5月10日上午,组织50多位朝阳区北沙滩的社区居民前往凤凰岭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参观,感受地震后的再现场景、观看有关地震灾害的宣传片和4D动感电影。
5月14日,北京市科技周,分会携手挂靠单位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参与了在龙潭公园启动的东城科技周活动。在这一广受市民喜爱的科技节日,通过“传递科学之心”和“低碳汽车之美”两个活动板块,为市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在为提高市民科学素质服务的同时,也为扩大科普期刊在市民中的影响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活动板块一:传递科学之心——让科学的爱启迪智慧。此次传递科学之心活动共向公众提供50余种、5000份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期刊、3000封贴好邮资的大信封和3000份偏远贫困地区青少年名址。这项活动得到了很多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活动板块二:低碳汽车之美——给你广阔角度下的汽车低碳科技视野。活动通过多角度的展示、趣味有奖问答互动,让观众对低碳汽车相关技术、材料和发展趋势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判断。市民可以仔细阅读展台前的展板内容,获得答案的同时也学习了关于低碳汽车的科普知识。通过这些活动环节,让参与的公众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到了低碳汽车的“美”,引发了公众的思考。
9月17日,全国科普日,分会联合北京科学技术期刊研究会举办了 “世界节水科技集锦”活动。活动同期,还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场的首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中举办了科技期刊赏读活动;并走入朝阳区茉藜园社区开展了“科技书刊阅读、有奖问答活动”。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围绕“水情、水利、水资源”展开,北京主场活动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节约保护水资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分学的项目团队及会员刊社的科技期刊资源,精心策划组织了“世界节水科技集锦”科普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生动直观的“节水科技互动体验”,公众不仅可以体验节水45%省水阀这样的节水科技产品,更可以利用现场的超滤膜净水实验装置,亲手将污浊的水过滤成澄净的可饮用水,与高科技零距离;现场还布置了净水器、软水器、饮用水紫外线消毒杀菌器等日常水处理产品与公众互动,配合展板内容,向公众讲解净水、节水的相关知识及原理,引发观众的极大兴趣;此外,通过展示超滤膜、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等工业水处理产品的实物及模型,辅以图文介绍,让公众充分认识了全球通用的先进水处理技术;活动现场专门制作了有奖知识问答,让公众一边参观一边寻找答案。很多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参与答题。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场的“北京科学嘉年华”活动中,向公众展示了大量会员刊社的科技期刊,倡导通过阅读获取科学知识。在朝阳区茉藜园社区内,通过开展有奖问答活动,将内容优质、社会反映良好的优秀科技期刊作为奖品惠赠给社区居民。吸引了大量居民的关注,社区居民们对于这种零距离的科技期刊阅读体验表示非常欢迎。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科普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为了推进科普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针对科技期刊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会积极组织各种有针对性的研讨和交流。
针对许多科普刊社是对改制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制政策缺乏深刻的理解,对改制的困难估计不足,对改制后的发展缺乏信心的情况,举办了 “科普期刊体制机制创新发展论坛”。《新疆农业科学》杂志副主编张琼作了“新疆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与前景”报告。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苏婧作了“探索刊群模式,促进规模发展”报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主编、河北联合大学教授栾奕做了 “数字出版——未来科技期刊出版的制高点”报告。本次研讨会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的传播能力,如何解决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难题,如何把握期刊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科普期刊分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