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杂志社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发展道路
——记《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系列期刊的改革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杂志社”)出版的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两刊”包括《中国科学》系列7个辑(数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和《科学通报》,中、英文版,共16种期刊。
自1950年创刊以来,“两刊”始终以“面向世界,交流学术”为宗旨,以向世界报道中国最优秀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己任, 刊载了中国科学家大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记录和展示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为我国科学界发挥了极大的凝聚、鼓舞和激励作用,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科研评价中对SCI的重视和国外期刊出版商对我国优秀稿源竞争的加剧,我国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日趋被边缘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逐渐下降,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普遍面临危机。
面对困难和挑战,2005年,时任“两刊”总主编的周光召院士提出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办刊的思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07年,学部主席团五届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两刊”改革的建议方案》。2008年3月21日,“两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及“两刊”新一届主编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两刊”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2008年5月6日,由杂志社制订完成的《“两刊”试点改革方案》上报新闻出版总署,并于7月23日得到总署的批复。
《“两刊”试点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了试点改革目标:
1.探索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发展道路,为中国科学院乃至全国科技期刊的改革提供试点经验。
2.经过5年的努力,“两刊”的影响因子、稿件质量、出版周期、经营管理、编辑队伍建设等方面进入国内同类刊物的前列。部分刊物的影响因子和总引频次进入国际同类刊物的中等行列。
3.“两刊”的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杂志社完成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中国科学》杂志社的产值每年增长10%,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年均10%,5年内进入自主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建立新型学术管理体系,发挥学部平台作用,保证刊物发展方向和学术水平
“两刊”建立了理事会—总主编—各辑主编—各辑编委会的新型学术管理体系,为刊物发展方向和学术水平起到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两刊”理事会是“两刊”的最高学术领导机构,对“两刊”理事会章程、编委会章程、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五年发展规划等“两刊”重大议题进行审议,对“两刊”的办刊方针、发展理念、经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指导。“两刊”总主编负责把握办刊方向。各辑实行主编负责制和自主办刊。4年多来,朱作言总主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两刊”工作中,协调各界力量促进“两刊”发展。“两刊”各辑主编杨乐、黎乐民、王大成、孙枢、严陆光、李未、王鼎盛、夏建白等作为各个分辑的学术负责人,亲历亲为,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主编负责制”的办刊实践做出了典范。
作为学部平台办刊的具体体现,学部负责“两刊”编委会改组和遴选主编工作。在本届编委会中,中青年科学家(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教授)在编委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编委队伍明显年轻化,增加了相当比例的海外科学家。在主编的领导下,各辑编委会工作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提高学术水平、保证学术质量积极工作,努力实现着刊物的发展目标。
(二)加强编辑部队伍建设,强化对编委会的支持,保证出版效率和质量
高素质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是编委会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两刊”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编辑队伍,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编辑人才,他们大多具有博士或博士后阶段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4年多来,他们积极“走出去”,广泛参加各学科专业会议,拜访各种学术机构,很好地协助编委开展工作,与国内外科学家、科研机构和科技团体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通过周到、细致、专业的编辑出版服务,“两刊”的出版规模、时效性和稿件质量全面提升。“两刊”的总收稿量由2007年的7004篇,增长到2011年的10646篇,增长52%。出版规模有序增加,总发文量由2007年的2516篇增加到2011年的3927篇,增长56%,总页码达到3.7万页。“两刊”刊期缩短,报道时效性提高。2008年《中国科学》系列全部改为月刊出版;2010年《科学通报》由半月刊改为旬刊出版,“两刊”由2007年的每年出版156期,增加到现在每年出版240期。“两刊”稿件质量有了全面提升,发表了一批高引次文章。近年来,“两刊”编委领衔主持组织各学科热点专题专辑200余个,内容质量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两刊”发表院士为第一作者或联系作者的稿件400余篇,70%以上的新当选院士向“两刊”投稿。2011年,又开设了“自然科学基金进展”专栏和“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专栏。
(三)积极推进杂志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学术期刊发展道路
杂志社立足学术与经营两个目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探索中国学术期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开创了“两刊”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1月,杂志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2009年12月,杂志社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杂志社建立了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完成了职工岗位工资改革,制定了从学术、经营、出版和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定量打分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标准。
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杂志社利用“两刊”品牌优势,围绕“两刊”开展市场营销,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如针对印刷版和网络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实行了不同的销售策略,增加了“两刊”的销售收入。与此同时,杂志社建立了预算制度,加强成本控制,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转企改制以来,杂志社创造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总资产增幅103%;净资产增幅108%,平均每年增幅均在10%以上,实现了5年翻番,完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总体任务。杂志社良好的经营业绩,有力地支持了“两刊”在人才引进、规模扩张等快速发展中所增加的成本,从而使企业逐步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走出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为使“两刊”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期刊,杂志社高度重视 “走出去”工作。2005年,杂志社与国际知名的科技出版公司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施普林格公司在全球领先的科技电子出版物平台资源,打开海外市场,让世界得以及时了解中国最优秀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两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显示度迅速扩大。2006~2011年,“两刊”各辑网络版国际机构订户平均从2000余个上升到近6000个,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欧美和澳大利亚。“两刊”所发表的论文在施普林格网络平台——Springer Link上的下载总数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2006年的近9万篇次上升至2011年的71万余篇次,下载用户遍布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世界不同地区,其中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下载比例超过了50%。《科学通报》被施普林格出版社誉为“明星期刊”。
随着刊物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通过“两刊”关注着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两刊”收到的高水平国际来稿也逐步增加,各刊平均国际作者发文数(含合作者)占14%。特别是《中国科学:数学》国际来稿占收稿总数的33%,稿件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其中来自美国的稿件占10%。
5年来,“两刊”海外销售净收入逐年上升,2010年达到了142.70万美元。“两刊”的版税收入由2006年的8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9.94万美元。《科学通报》单刊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00万美元。
(五)加强宣传推广,促进品牌形象提升
为扩大学术影响力,2009年以来,杂志社配合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在武汉、西安、长春、香港、成都、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多场“《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走进科研院校”专项活动。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了“两刊”的改革举措,在科学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2008年,“两刊”实现了电子版目录推送,在纸本出版之前,为网络版订户发送最新目录。目前,杂志社自建网刊为国内读者提供便捷阅读;与此同时,加入清华“同方知网”和Springer Link等国内外大型网络平台向订户提供全文下载服务。
“两刊”改革进展和重要活动以《主编信息交流》的形式定期进行总结,向“两刊”理事会、编委会、学部常委会进行汇报。有关内容多次被《学部通讯》转载,在广大院士群体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11年,在中科院规划战略局和院士工作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杂志社与《科学时报》共同组织了“办好中国科技大刊”系列报道,以“两刊”为主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广泛反响。
在“两刊”学术内容的宣传方面,“两刊”在各种主流媒体上发布的成果达到200余篇次。在EurekAlert!英文主网站上发布新闻稿90余篇,中文频道发布60余篇。应中国科协的邀请,杂志社每月定期参加科协新闻发布会,共发布新闻稿近30篇。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和谐发展环境
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杂志社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制度化和经常化的文体活动,制定员工健身计划,丰富员工生活。为鼓励员工在职深造,支持职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杂志社制定了《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杂志社还定期对编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编辑素质。
2010年,“两刊”创刊60周年之际,杂志社编辑制作了短片,对“两刊”6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展现了“两刊”不断进取的精神;还组织编写了《与中国科学同行》纪念画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两刊”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两刊”历史的回顾,杂志社员工们加深了对刊物的感情,增强了办好“两刊”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杂志社有一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择优支持和二人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1年7月,杂志社党支部被作为科学出版社“五个好”先进党支部。
办刊理念的转变及体制机制的改革使得“两刊”近年来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以表征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SCI影响因子为例,根据2011年JCR统计数据,《中国科学》系列英文版期刊中6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超过1,影响因子在国际同类期刊中的排名全面上升。其中,《科学通报》的影响因子在55种综合性期刊中位居第14位,在JCR的四分区中跨入前25%行列;总被引频次与特征因子均位列第8位(14%);各项JCR指标稳步发展,均位居中国同类期刊的首位。
“两刊”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2009年底,“两刊”双双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10年,《科学通报》荣获第二届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获得第二届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两刊”改革是一项持久系统的工作,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为了使“两刊”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深化改革。面对未来,“两刊”必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地创新举措,突破发展,将《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打造为我国科技期刊的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