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平 朱从卫
论“栏目主持人”制与行业期刊品质的提升
——以《江苏教育》杂志的实践为例
张俊平 朱从卫
行业期刊是典型的“小众媒体”,当下质量低下、格调不高、服务不力的状况严重影响了行业期刊的品质。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但追本溯源,编辑人员素质、稿件质量当为首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江苏教育》杂志尝试实施“栏目主持人”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所谓“栏目主持人”,是指编辑部根据办刊要求和编辑思想为特定栏目聘请的负责策划、组稿或专题活动等事务的媒体编外人员。“栏目主持人”制的实施针对性地改善了当下行业期刊存在的此类问题。
1.有利于弥补在职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缺陷
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期刊。但当下,优秀编辑、名编辑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尤其是行业期刊编辑,面临着更大的窘境:
一是编辑人数少。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服务细分读者,期刊扩版、增加刊期成燎原之势。以《江苏教育》杂志来说,2000年前是一本48页的月刊,到2008年已发展为64页的旬刊,但编辑人数保持在9人左右(2010年新招聘2人),编辑的工作量已成倍增加。
二是编辑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行业期刊的编辑人员主要来行业内的优秀从业人员和大学中文专业或相关学科的毕业生。近年期刊社进人一般都是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录用,编辑人员的行业知识与经验弱化明显。
以《江苏教育》杂志为例,目前11位编辑中,有教育工作经历的2人,其他则为中文、新闻或其他学科毕业,虽然上岗后通过参加教育活动和一些培训能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水平显然还有欠缺。
栏目主持人都是行业内某一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或一线工作者,术有专攻。他们的加入。为行业期刊增加了新的思想元素与知识元素,优化了编辑队伍,促进了编辑人员素质的拓展和多元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行业期刊稿件质量
行业期刊由于其行业属性,先天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稿源单一,由于报道形式的简单化,行业期刊刊登较多的是领导文章。方针政策、会议信息和一线经验,视野比较狭窄;层次较低,行业期刊重传递行业信息,重视实践经验,但现今需要深度报道,需要有专业研究人员的答疑解惑:滞后性,行业期刊较多呈现的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前瞻性的文章少。
栏目主持人,以他们强大的研究团队、沟通理论与实践的能力打破了行业期刊在组稿方面的瓶颈,丰富了稿源,提升了学术水平,强化期刊的专业引领作用。
3.有利于打破行业期刊办刊行为封闭的定式
行业期刊的定位是面向本行业、本系统,传递信息,指导工作。这也导致办刊行为的封闭性,期刊“趋同化”现象非常严重。打破封闭的定式,就要编辑人员走出编辑部,走进基层走进一线了解情况、学习调查,就要在刊物上开设相应的与读者力:动的栏目,就要拓展稿源,丰富作者层次,丰富文章内容。
栏目主持人有着不同身份与经历,他们或来自基层,或来自专业研究机构,他们的加入在整体上拓展了刊物的视野,打破了刊物封闭的定式,从而促进了行业期刊的多元发展、创新发展。
1.因栏目而选主持人
办好刊物就要办好一批“拳头”栏目,要有适合的栏冃编辑,栏目主持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期刊基本都聘请在研究领域声誉较高的专家、学者担任编辑,他们既做科学研究,又担任专业期刊的主编或编辑,编辑工作成为他们事业的一部分。这种编研合一的人员结构有利于专业期刊及时报道该学科领域里最新的科技成果抓住高水平的稿件,促进学科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助于办出高质量、高品位的精品专业期刊。
2008年《江苏教育》试行栏目主持人制度。一批在教育科研领域、学科教学领域和学校管理领域非常知名的专家、学者加入了主持人的行列,如成尚荣、王一军、张廷亮、冯卫东、王笑梅、芮火才等,他们分别参与主持了名家视线、理论前沿、教育研究、教育观察、专题调研、案例评析、学科专题等栏目。这些特聘的主持人在知识结构、选题能力、科学预见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编辑部的认可。
栏目主持人负责一个特定的栏目,他们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与所主持的栏目有内在的关联。比如成尚荣先生,曾担任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又是国家督学,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广阔的研究视野,并在学术圈内有广泛的人脉,由他主持名家视线栏目非常适合。“名家视线”栏目的组稿要求是“约请知名教育或非教育界人士(全国)撰写关于教育管理、特别是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具有引领价值的权威观点”。主持人与栏目可谓相得益彰。
需要说明的是,栏目虽然交由主持人负责策划或组稿,但编辑部仍需安排专人与主持人保持、联系,就栏目的运作进行沟通,反馈读者意见,使栏目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或保持稳定的风格。品牌栏目是刊物的标志,是期刊之所以在读者中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杂志编辑和栏目主:持人要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品牌栏目。
2.因选题而选撰稿人
加强选题策划是当下期刊制胜的关键,行业期刊要在涉及本行业题材的深度上做文章最高程度地深化行业期刊理论研讨的思想性,最大力度强化行业期刊关注现实的可读性。《江苏教育》每年都会专门召开主持人会议,会议先由编辑部阐述编辑思想和组稿方向,然后由主持人申报选题。选题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非常重要,选题经集体审议通过。编辑部根据栏目要求确定选题报道的形式。最后再由主持人确定每个选题的主要撰稿人。
一般来说,栏目主持人都会根据研究专长和写作能力找到合适的作者撰写稿件。两年来,一大批在教育界颇有影响的重量级学者和教育教学专家如吴刚平、朱自强、杜时忠、王啸、余映潮、黄玉峰等为《江苏教育》撰文。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发表在《江苏教育》杂志,这些都促使了期刊作者构成的进一步高端化、全国化,增加了期刊的学术性、前瞻性和导向性。
好的策划要有好的执行力,栏目主持人与相关责任编辑要在出版过程中全面合作。首先,在确定选题时要有正确的选题方向,要对市场定位、编辑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做出周密的安排。其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进行规划,找准切入点,把握当前行业内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把好稿件的导向。第三,要把前期策划好的栏目与选题落实到位,根据出版周期及时组织好每一期稿件,期刊编辑要保持与栏目主持人以及作者的沟通与交流,随时根据出版情况进行干预,保证栏目策划的最终实现。
在行业期刊实施“栏目主持人”制是一项尝试,期刊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价值追求进行操作,在借用外力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要注重学术引领
加强学术引领是当下行业期刊一种新的主流的价值取向。看如今的行业报刊,数量不少,影响力不大,更少大刊名刊,出路即在于加强学术引领。
行业期刊主要作用是反映.研究和指导本行业的工作,其行业属性决定了行业期刊只是“准新闻”媒体,其优势和重点只能体现在超前的预见性和滞后的深度性上。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行业期刊要“以学术研究的态度踏踏实实做新闻,以新闻报道的敏感认认真真地搞调研”。加强学术引领,提高理论报道的水平,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为读者搭建桥梁,从而服务和指导行业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行业期刊的必然追求。
2.编辑要注意适度参与
编辑是一项既需设计又要决策的工作,要有一定的统筹能力和方案的策划和具体设计能力。在栏目主持人提出选题及组稿的过程中,编辑要立足全局,主动参与,坚持学术规范。
编辑要具有相当的学术鉴赏力。要提防栏目主持人盲目求“新”而导致一些不成熟“成果”的泛滥,排除不严谨甚至是“伪科学”的稿件,展现真正的学科发展平。要善于发现和发掘稿件中的创新点或闪光点,及时地将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传播给读者,给读者以新的启迪和借鉴。近两年来,《江苏教育〉栏目主持人所策划、组织的选题贴近一线、把握热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如特级教师芮火才主持的“案例评析”《谁最有资格评价教师的工作》系列文章以及特级教师王笑梅主持的“专题”《走向学科综合》,被纳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