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闻出版局 杜中伟
河 北 省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 杜中伟
2011年,河北省报刊出版工作紧紧围绕工作大局,在加强报刊出版管理、新闻记者和记者站管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促进新闻报刊繁荣等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
紧紧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八次全会召开等重大政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新闻报刊舆论引导和监管,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各新闻报刊单位较好地完成了重点任务的宣传报道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积极、团结、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环境,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和文化安全。日前,又向各新闻报刊出版单位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对新闻记者采访规范、新闻机构内部管理规范、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防范和治理虚假新闻报道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在新闻报刊出版单位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编辑记者深入基层,采写了一大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稿件,得到了基层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年初,对全省报刊、记者站和内资进行了年度核验。经过认真核验,对《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青年报》等16种报纸、9种期刊给予了缓验。对《河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邯郸人大》、《邢台公安》、《中油医药》等17家 “内资”给予警告。对《燕赵艺术》、《邯郸企业家》、《廊坊青年》、《承德商会》、《新闻之友》等9家“内资”给予缓验,并建议处以1万元罚款。对《河北建设》、《石钢科技》等18家“内资”准印证予以注销。对工作人员证件标注不规范的中国合作时报驻河北记者站、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站、中国质量报社记者站给予缓验。在对新闻记者证年检工作中,核验注销了295人的记者证。
从 4月中旬至7月底,开展了为报刊记者站专项治理“百日行动”,与记者站主管单位签订了《报刊社驻河北记者站管理责任状》,6月份至7月底,对“百日行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通过“百日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对报刊记者站的管理,规范了记者站工作秩序和新闻采编活动,强化了出版单位的管理职责。在专项治理期间,设立公开公开举报电话,加大宣传力度,石家庄日报社专门在全市出租车上做了LED广告,促进了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积极推动记者站综合评估工作。通过自评和综合评估,大部分记者站能够发现自身问题,实事求是地对本记者站进行整改。按照总署要求,对记者站进行了重新登记,中华儿女驻河北记者站由于群众举报予以缓登。进一步加强新闻采编人员法规教育培训,要求各单位组织采编人员集中观看《新闻记者警示教育片》,学习中宣部、广电总局、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以及《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进一步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对《杂文月刊》、《杂文报》刊登不当言论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对《声屏之友》内容低俗问题,《精品导报》、《党史博采》偏离办刊宗旨问题,给予了警告。以国家治理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督导组来河北省检查工作为契机,对《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河北青年报》等刊登虚假违法广告问题进行了告诫,并联合省工商局对《燕赵都市报》社进行警告。按照总署和新闻出版局统一部署,对教辅类报刊违反出版规定和其他报刊出版教辅类内容情况进行整治,着重对《少年智力开发报》、《少年素质教育报》、《学苑新报》出版行为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部分连续性内资及医院、宾馆擅自非法出版报刊刊登广告的不良现象,为进一步规范内资的出版行为,打击非法报刊,按照局领导的要求,于6月中旬至7月底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治理内资刊登广告、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工作,查处和纠正了一些违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在推动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方面,按照中办发19号文件和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河北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并拟定了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名单,已经局党组会研究通过,提交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议。在鼓励和推动报刊业发展方面,5月底,组织了省内有关期刊出版单位参加哈尔滨第21 届全国书博会。8月初,又组织了30家报刊出版单位参加了第一届环渤海地区北戴河消夏图书交易博览会暨第四届河北省图书交易博览会。组织完成了报纸、期刊评奖工作。8月底,与报业协会共同组织召开了河北报业改革发展论坛,邀请全省报界同仁和国内知名专家就报业改革发展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