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素兰
河南郸城县人民医院 郸城 477150
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樊素兰
河南郸城县人民医院 郸城 477150
留置导尿;感染;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发达,近年来交通事故逐年增加,因外伤致截瘫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大量增加,因此所引起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患者比例随之增加。2008-07—2011-07,我院收治68例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现对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患者留置导尿时间均在15 d以上,其中男53例,女15例;年龄17~72岁,平均36.5岁。68例患者全部于插管当天、第7、14天在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下,抽取停留膀胱内6 h以上尿液3~4mL,按要求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ATV EV-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采用配套的药敏卡。
1.2 诊断标准及方法 重复两次培养为相同病原菌,G+球菌浓度≥104 cfu/mL,G-杆菌浓度≥105 cfu/mL,不论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均视为泌尿系感染。
2.1 感染率 68例患者分别于导尿第1、7、14天采集尿液标本送检,见表1。
表1 泌尿系感染情况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留置导尿第1、7、14天泌尿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2.2 感染菌种 68例患者留置导尿管第7天的感染菌种分别为G+杆菌53%、G+球菌22%、真菌25%,第14天分别为51%、18%和2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耐药性 留置导尿第7、14天感染病原菌绝大多数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其中,第7天感染病原菌耐药率≥71%;第14天感染病原菌耐药率≥82%;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表现为敏感或中度敏感。
近年来,随着各种泌尿系侵入性操作的增多,由此引发的泌尿系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不断增高。在医院泌尿系感染中,与导尿有关的菌尿症达37.5%~56%,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1]。据报道,其感染途径主要为腔外途径,占66%,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细菌由尿道口入侵并黏附于尿路上皮基导管表面,与导管表面的黏附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及导管包壳,并沿这种黏液膜上行,引起膀胱内感染,导管表面的生物膜性包壳构成了细菌的天然屏障,阻碍了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作用,这是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难以控制且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二是接管处密封性能不好、引流袋污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没有到位,操作前后未经洗手或正确洗手等原因,使细菌经导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引起的腔内感染,若使用开放性引流系统,增加了细菌进入膀胱的机会,更易导致腔内感染发生。其三是在操作中将未经彻底消毒或消毒后又被污染的带菌导尿管插入膀胱,从而使中性白细胞的抗菌功能下降,破坏了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削弱了膀胱对细菌的机械防御,从而削弱了尿道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力,影响了膀胱内尿液对细菌的冲洗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致泌尿系生长,引发感染。
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的时间呈正比。据有关报道[2],留置导尿采用开放式引流者,第5天,100%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而采用密闭式引流者至第5天,有54.5%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第14天,100%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本组资料显示留置后第7天,43.9%发生尿路感染,第14天,97.6%发生感染,与其报道相似。在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中,尿路感染与换管频率呈正比[3];因此,留置导尿患者尽量减少换管次数,但是,如何掌握换管时间报道不一,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为减少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临床护理中需要加强以下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的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护理;(2)鼓励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液体,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以减少尿路感染和解释的发生;(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4];(4)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防止尿液逆流;保持尿道口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d,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时严格无菌操作。(5)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发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
[1]钟秀玲,程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68.
[2]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2.
[3]魏建民,李晓阳,孙桂华.不同尿液引流方法与尿路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杂志,2002,12(11):826.
[4]姜安丽等,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1.
R473.6
B
1007-8991(2012)04-0144-02
(收稿 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