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互联网传播世界的虚拟民粹主义

2012-01-19 07:07付玉辉
互联网天地 2012年9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钓鱼岛理性

文|付玉辉

正视互联网传播世界的虚拟民粹主义

文|付玉辉

互联网世界,是人类现实世界的影子。但是由于人们对于真相了解和把握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这个虚拟世界所呈现的现实世界影像往往会有些莫名惊诧。其中,互联网世界的虚拟民粹主义现象及其探讨即是一例,而对其思考又因为2012年7月、8月的中日钓鱼岛主权冲突而益发引人瞩目。

民粹主义:社会问题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动员

对于一般人而言,民粹主义是一个语言不详的术语。而在事实上,民粹主义本身也的确是一个“破碎断裂”的概念。林红在其《民粹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学者普遍将民粹主义看作一种世界性的现象,而民粹主义有两种解释体系,一种来源于美国的人民党运动,另外一种来源于俄国民粹派的实践,并认为民粹主义具有草根性、非理性和批判性等特征。另外,还有观点认为,民粹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关系密切,民粹主义在特定情况下会转化为民族主义。

一般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精英所压抑,而国家只有摆脱精英的控制才能使平民的境遇有所改善。可见,民粹主义的理论架构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对立框架,在其理论架构中,不管是平民与官员、平民与富人、平民与专家,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对立意味。民粹主义极端强调平民在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价值,把平民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并把平民看作是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在政治上,民粹主义还表现为倡导直接民主、普遍的群众参政和广泛的政治动员。历史的发展表明,在民粹主义气息浓郁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一个社会治理水平较低,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还受到国际政治力量的强烈挤压,那么社会底层中所蕴藏的不满和怨愤便会集中爆发,并形成具有民粹主义特征的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运动。

虚拟民粹主义:互联网世界的非理性表达

如果将人类所存在的世界划分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那么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也同样存在民粹主义,即虚拟民粹主义。在互联网世界,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世界,民粹主义话语和行动都得到了充分表现,比如偏离理性、具有暴力倾向,不满现有社会秩序,希望在内部或外部推动下改变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等等。换言之,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世界为民粹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前所未有的传播环境。

2012年7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有意将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引发中国政府强烈抗议。日本政府举措的影响之一就是引发了中国公民新一次的登岛行动。2012年8月12日,载着14人的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从香港出发前往钓鱼岛,多名成员于8月15日成功登岛宣示主权。8月19日,10名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8月19日,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严厉谴责日本的无耻行径。有些城市的游行活动比较平和,但一些城市却出现了打砸日系车、日本餐馆等暴力行为,非理性的文字表述和图片在微博客传播平台上也时能看到。2012年8月27日下午,日本驻华大使座车行至东北四环时,被社会车辆拦停,车上悬挂的日本国旗被强摘。日本《读卖新闻》9月5日报道称,据多名日政府官员9月4日证实,日政府已与栗原家族就近期签署买卖协议达成一致,中央政府最终将绕过石原慎太郎的东京都政府,直接将钓鱼岛“收归国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9月3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这些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措施都是非法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

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钓鱼岛争端仍在进一步发酵之中。在此背景之下,网友梁树新在8月19日发微博对非理性的表达发表评论认为:“今天发生在深圳等地的砸车反日事件,仔细分析,原是必然。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公民社会建设,政府讳莫如深,民间混沌迷茫。在一个经历过十年浩劫,法治精神游离的社会,民间所有行为都缺乏价值观的指引。成熟的公民社会是怎样的,看看香港便知。”而这种公共空间源自平民的非理性表达现象则说明普通公民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在如何进行正确、理性地对公共议题进行克制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方面,还未具有足够的素养,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能简单归因于普通公民的公民素养的缺乏,而应该看到在我国现代社会秩序构建过程中,成熟公民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不足和欠缺。

总而言之,从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的新一轮冲突可以看到,虚拟民粹主义其实可以概括为在以正义之名进行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越过理性边界的可能性。对于这种现实社会和虚拟空间中所出现的非理性现象,在微博传播平台上总体上还是出现了一种批评和理性的声音。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理性声音的呈现说明,不能认为一切发自社会底层的社会动员都是天然合理的,也不能认为底层所有的要求都是天然正义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互联网,尤其是以微博应用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应该在引导社会良性发展、塑造公民社会、构造理性表达环境等方面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而理性的公民社会的形成、有效的法律秩序的出现、更为成熟公民群体的成长,都应该成为互联网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所共同推进和努力的重要方向。

资中筠在谈及知识分子和工农之间话语权问题的时候认为:“并不是说知识分子一活跃工农就没有话语权,这样就把工农和知识分子对立起来了。主要问题是知识分子发言是否有利于包括工农在内的广大公民的权益,是为权贵说话还是为普通老百姓说话,这个问题很重要。争取一个民主社会恰好就是为了广大的工农有更多参与。”从这个层面来看,以工农为主体的平民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精英之间,也未必一定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问题和矛盾较为集中的社会转型时期,应该将该阶段看作是整个社会向着新的发展阶段迈进的一个关键的过渡时期,而如何看待互联网,如何看待互联网在公民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曹林认为:“微博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与这个社会方方面面表现出的‘不讲理’是同源同构的,不过是世象中的各种不讲理投射到了这个放大器上。”由此而论,从互联网传播内容的社会根源的角度看,不能简单化地把互联网看作是谣言、民粹的策源地。自从互联网技术大规模商用以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工具,成为一个重要的开放传播平台,成为构建开放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当然,虚拟民粹主义本身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不过应对虚拟民粹主义思潮的思考不应止步于互联网,而应进一步扩展到互联网使用者和管理者如何运用治理智慧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和现实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上。而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的所有社会问题的呈现,国家、民族发展矛盾的呈现,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回响,其根本原因都不在互联网本身,而主要在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国内环境、国际环境。

因此,对于互联网传播平台而言,还是应该将其放在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框架之下来进行审视和管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充分使用好互联网这个传播平台,而不应简单化地给互联网传播平台附加太多负面的标签。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最初制定的互联网管理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十六字方针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仍然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虚拟民粹主义和虚拟公共空间、虚拟社会秩序构建

要推进更为开放、合理社会结构的形成,就应该正视互联网传播世界的虚拟民粹主义。资中筠认为:“百年近代史上,每逢改革到一定程度,需要向民主、宪政的道路转型的关键时刻,总有以‘国粹’抵制‘西化’的思潮出现,以‘爱国’为名,反对社会进步,行祸国之实。而这种言论总是有一定的迷惑力,因为它能打动国人一种敏感的情结——即‘五千年辉煌’与‘百年屈辱’。这种论调只能掩护国内的贪腐权势集团,误导善良的爱国者,抵制改革,阻挠中华民族走人类共同的进步道路。”林红认为,我国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共产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都反映了民粹主义的某些特征。马立诚则认为,草根性、非理性和抗争性是民粹主义的三大特征,仇官、仇警、仇富,是民粹主义的三个火山口。这些观点对我们进行虚拟民粹主义的思考和探讨都颇有裨益。显而易见,在互联网传播世界,尤其应该正视这种周期性的民粹主义现象的出现及其影响。

如果将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两个维度加以平等审视的话,可以发现,虚拟民粹主义的价值之一就是社会底层在互联网时代参与公共空间、社会秩序构建方面的复杂作用。但是这种底层觉醒之后所形成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动员在对权力和资本的发展进行自发性监督和制衡的同时,更应该在理性和法律的框架之内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而不能冲破理性的边界。

曹林针对当前社会中的非理性现象提出了批评,认为“不讲理”是开放社会的大敌,当前“理性、理智、讲理的品质,在这个社会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鄙视、驱逐和羞辱”。他还认为:“新兴的微博舆论场,在想讲理时常比较困难。浮躁的交流环境,使其成自说自话和党同伐异的温床。”可见,公共空间的非理性表达在当前社会中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大痼疾。马立诚认为:“民粹主义是对社会不公以及腐败的抗争手段。它的积极效应是平民参与,监督权威和精英。但是它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带有很大的破坏性,多数人暴政的结果是把社会拉向后退,给民众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在批评民粹的同时,应当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做到透明、公正,这才是缓解民粹情绪的正当途径。”

由此可见,政府应该将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权力的使用置于社会的各种监督之下,并和各种社会力量一起共同推进社会公共空间和社会秩序的建设,并使之进一步趋于完善,从而为公民的理性表达提供更为充分的制度环境和法律环境,并将反映在公共空间的、来自社会底层的对于突出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质疑和建议纳入现实的社会治理流程之中,从而为民意的表达和公民的参与提供有效、透明和多元的渠道。受到多元化、复调性传播环境限制的权力和归于成熟理性的民意,如果能够在一个共同的公共空间之中有效推进社会治理的进程,那么当前我国社会所呈现的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在互联网公共空间所呈现的民粹主义话语、情绪和社会动员模式,都可以在一个总体有效和充分理性的社会秩序框架之中得到合理释放和充分表达,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真正正向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钓鱼岛理性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理性的回归
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