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改革开放新十年

2012-01-19 02:06
中国报道 2012年1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治改革

我们必须对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并要不断与时俱进。今后我们的路怎么走,还取决于我们当代人和下一代人,面对现实,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去拓展我们的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的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了出来。这是本次党代会在思想理论上的最大亮点。无论在党的理论创新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信念指引和科学理论指导的政党,同时又是一个敢于和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政党。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这一鲜明特点,决定了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由各个阶段实践形成的指导思想构成的,既一脉相承又不断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同七大、十五大、十六大一样,因其把新的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而载入史册,并由此在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史上奠定了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必须保持清醒坚持改革开放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也要靠改革开放。我期待我们党能以十八大为新起点,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十八大报告中写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记住,因为认清国情才能保持清醒。我们要有两个清醒,一个是在成绩面前、胜利面前要保持醒,另一个是在困难面前、挑战面前要保持清醒。

我们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我们有一些人开始陶醉于成绩,变得不清醒了。十八大报告就及时提出了要求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认识的“三个没有变”:第一,基本的国情没有变,还是初级阶段;第二,主要矛盾没有变;第三,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非常清醒的一种判断。

改革的关键在于把握正确时机

十八大报告中说道,“以经济建设为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记住,因为认清国情才能保持清醒。我们要有两个清醒,一个是在成绩面前、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另一个是在困难面前、挑战面前要保持清醒。

道路的选择、坚持和拓展,都需要特别清醒的政治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必须对国情有清醒的认识,同时要保持清醒,还要不断与时俱进。今后我们的路怎么走,还取决于我们当代人和下一代人,面对现实,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去拓展我们的道路。

我们对发展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过程,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文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到十六大以后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日益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改革的深水区,遇到的“暗礁”和矛盾很多,因此更需要精心部署。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找准时机,这个时机既包括我国国内改革发展的条件,也包括国际因素。要在国际国内两个层面上统筹把握时机,也要使老百姓能够理解改革的举措。

要使我们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老百姓可能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正确把握这个时机,是一种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体现,十分重要。

中国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多成绩,就是因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保障着、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大之后还将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结合。

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个制度要把握好三个要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改革要破解的难题。

11月10日,北京,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媒体采访。

经济体制改革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我们30多年来,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基层民主的推进,海选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应该讲,中国的民主政治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今天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的推进确实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已经在做的也还没有都做好。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遇到的“暗礁”和矛盾很多,因此更需要精心部署,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找准时机。

这八年很关键

从当前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来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报告中还单辟一章,专门阐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如何达到全面建成小康?这就是我们当前上上下下各项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除了要发展经济、教育科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实现社会和谐。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收入能够达到标准之外,公民素质也应该与全面小康的目标相适应。

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考虑百姓的根本利益,百姓要获得实惠。

社会建设包括就业、医疗、养老等各方面,范围非常大,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建设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民生要一步一步扎实推进。要把老百姓的期待转化为中央决策,中央的决策也要使老百姓能理解。

我们都知道,这个目标关系到全面小康到底能不能实现的基本指标。所以,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把我们最后这八年要干好,实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全面发展,社会建设、人民生活也能够全面推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是化解当今各种社会矛盾,使社会能够形成一个活跃而有序的社会秩序所必须的。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激发出了中国社会的活力。原来是一个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现在把生机和活力激发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个方面也都在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矛盾增多了。群体性事件增多,国际上的各种事件也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形成既有活力又有序的社会格局。

要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既是一个持久战,又是一个攻坚战。攻坚战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对于长远发展,而且对于眼前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应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做好这项工作。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政治改革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改革之路
“政治攀附”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政治不纯”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