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412001,株洲∥工程师)
城市轨道交通(简为“城轨”)车辆客室车门为乘客上、下列车提供通道,因其数量多、操作频繁且必须在规定时间预定位置实现开关门动作,而对乘客安全、列车运营产生重要影响,是车辆至关重要的系统。由于开关门信号传递问题造成一列车单扇、多扇、甚至整列车一侧不能实现正常开关门控制,从而导致列车运营晚点或清客下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如2010年1月16日广州城轨5号线开往文冲方向的列车到达杨箕站时,由于单侧车门不能在司机室内打开,造成列车晚点约6 min后清客处理。
目前大多数城轨车辆仅通过硬连线来进行开关门控制,网络线不参与控制,只反馈车门状态(如图1)。开关门指令通过列车线传输给门控单元;门控单元依据列车线开关信号,再结合零速信号和使能信号向驱动电机发送指令来实现开关门动作(见表1);开关状态通过网络线反馈给列车控制系统,并在司机室显示屏(MMI)上显示。
图1 开关门控制框图
表1 开关门控制逻辑表
此方案由于只有列车线开关门控制,无冗余控制功能,故当列车线松脱、短路或继电器故障时,在司机室将无法进行开关门控制,由此造成列车晚点,严重的造成清客下线。
随着列车控制系统总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准确性及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网络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子系统的控制功能上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就采用网络线优先的方案,目前运营状态良好。方案二的具体步骤如下:
(1)开关门指令由按钮发出后,同时通过列车线和网络线至各门控单元;
(2)当网络正常时,门控单元执行网络线传输过来的开关门指令,不执行列车线指令;
(3)司机室内设置“紧急牵引”旋钮,并通过列车线发送给所有门控单元;
(4)当网络出现故障,或列车出现紧急牵引的条件时,司机将旋钮旋到“紧急牵引”状态,所有的门控器均执行列车线开/关门指令。
该方案在网络线开关门控制故障时,只能操作“紧急牵引”旋钮实现列车线开关控制。但此时列车必须运营到终点站后回库维修,造成运力下降。
目前广州轨道交通2、8号线延长线项目采用该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1)开关门指令由按钮发出后,同时通过列车线和网络线至各门控单元;
(2)列车线正常情况下,门控单元执行列车线传输的开关门指令;
(3)当门控单元判断列车线的信号故障时,将执行网络线传送的开关门指令;门控单元将记录该转换过程信息,以利于维修人员检修时判定开关门控制执行的信号类型。
门控单元对列车线信号的判断逻辑见表2。由于网络线比列车线信号滞后0.5~1.0 s,从表2可看出,门控单元对列车线的故障不能100%准确判定。因此,为可靠地实现以上功能,必须在门控单元上设定以下假定条件:
表2 门控单元列车线信号判断逻辑
(1)当门控单元接收到列车线指令后1.5~2.0 s内接收到的网络指令无效;
(2)接收到网络线指令前2 s内未接收到列车线指令,同时门控单元列车线故障时,执行网络指令;
(3)当门控单元判定列车线已失效时,只执行网络指令,不执行列车线指令,直到门控单元重启后再重新判定。
与方案一、方案二相比,方案三能在列车线故障时有一种冗余方法,使开关门控制正常,但也存在如下缺陷:
(1)若列车一侧门中部分门控单元判断开关门列车线故障,则部分车门会执行列车线指令,部分故障车门执行网络线指令,导致同侧车门开关门不同步现象。
(2)门控单元不能对列车线全故障进行判断。
经对目前三种控制方案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一种改进设计方案:列车线与网络线冷备双冗余,通过旋钮选择决定列车线或网络线有效(见图2)。具体步骤如下:
图2 开关门控制流程图
(1)开关门指令由按钮发出后,同时通过列车线和网络线传至各门控单元;
(2)额外设置“开关门模式切换”旋钮来决定列车线或网络线有效(默认状态为列车线优先),旋钮通过列车线与所有门控单元相连。其控制原理如图3所示;
(3)当旋钮选择列车线有效时,门控单元执行列车线指令;当旋钮选择网络有效时,门控单元执行网络指令,门控单元不进行任何判定。即当列车线有效时,即使接收到网络指令,门控单元也不执行网络线指令。
图3 列车线与网络线控制选择控制原理图
通过对目前三种开关门的缺陷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列车线与网络线双冗余,由司机通过“开关门模式切换”旋钮决定硬连线或网络线有效的改进设计方案。当网络线或列车线开关门故障时,提供一种备选控制方案,可有效地降低造成列车运行晚点、甚至清客下线的风险。该改进设计有利于提升车辆制造公司及城轨运营公司的美誉度,并已在广州城轨3号线北延线项目得到应用,经测试效果良好;也可为新造或改造轻轨车辆、动车组开关门控制提供借鉴方案。
[1]周俊龙,王建兵.上海城轨车辆客室车门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研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6(4):7.
[2]彭有根.广州城轨二号线车辆车门系统及控制原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6):22.
[3]侯文军.城轨车辆客室车门监控功能的优化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5):36.
[4]刘玉文,贾理锋,吴永深.城轨车辆客室侧门安全性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81.
[5]杨涛,朱小娟,王建兵.上海城轨AC03型电动列车客室车门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