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鼓泡吸收模拟烟道气中CO2的研究

2012-01-13 08:29:56陈明功郭后兵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2年6期
关键词:氨水烟道烟气

张 君,陈明功,郭后兵

(1.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淮北235000;2.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使得“全球变暖”成为各国政府和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燃烧化石能源导致大气层中CO2含量增加,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煤炭作为全球主要能源之一,进一步加剧了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因此气候变化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向全世界提出倡议,限制温室气体CO2排放,缓解地球变暖的恶化趋势。另一方面,全球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化肥,特别像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更需要大量低价、高效的肥料,而燃煤烟气中大量的CO2正是合成碳铵类化肥所需的基本原料之一。据有关研究[1]可知,碳铵类化肥在被植物吸收过程中有50%以上的碳酸根被固定,其余部分分解,放出的CO2也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以电厂锅炉烟道气中的CO2为原料生产NH4HCO3,既减少了CO2温室气体排放,又可变废为宝。与传统的CO2分离、浓缩、储存方法相比,CO2达到了永久性脱除的目的。国内外关于氨法脱除CO2的研究也有相关报道:文献[2]将氨气与水蒸气混合后直接喷入模拟烟道气中与CO2反应;文献[3-4]采用筛板塔对氨水逆流吸收烟气中的CO2进行研究。本课题采用氨水直接鼓泡法吸收模拟烟气中的CO2,研究氨水浓度、气体中CO2含量和气体流量等因素对CO2脱除率的影响,并对反应生成物进行分析。

1 实 验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仪器:1213型气体在线分析仪,广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LECO2000-CHN分析仪,德国Elementar公司生产。

试剂:CO2气体,分析纯,南京特种气体公司生产;氨水,分析纯,上海苏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 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装置及流程示意见图1。离心风机压缩的空气与来自钢瓶流经减压阀减压的CO2气体在混合缓冲罐内充分混合,模拟不同CO2含量的烟道气,利用气体流量计控制流量后进入反应槽内与氨水反应,利用pH自动控制系统将氨水输入反应槽内以保持恒定的pH值,没有反应的气体鼓泡析出,用稀硫酸溶液吸收尾气带出的氨,净化后排出。

图1 实验装置及流程示意1—CO2钢瓶;2—气体混合缓冲器;3—气体流量计;4—离心风机;5—反应槽;6—pH控制器;7—管式抽油泵;8—出液槽;9—氨水储槽;10—稀硫酸吸收瓶

1.3 分析测试

实验中通过气体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利用1213型气体在线分析仪测定反应槽进出口气体中CO2的含量;CO2脱除率定义为:式中:η为CO2脱除率,%;ci为进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co为出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

利用LECO2000-CHN分析仪分析反应生成液体经结晶、过滤得到晶体的C,H,N元素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氨水浓度对CO2脱除率的影响

在室温下,分别向反应槽和氨水储槽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8%,10%,12%,14%的氨水1 000mL和500mL,采用气体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量为0.6L/min,混合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10%,待反应气相组成稳定后,检测反应槽出口气体CO2的体积分数。氨水浓度与CO2脱除率的关系见图2。由图2可知:CO2脱除率随氨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吸收液中氨水质量分数大于8%时,CO2脱除率的增加趋于缓慢;但随着氨水浓度的增加,氨的溢出量增加非常明显。因此结合本实验研究结果并综合考虑降低成本和减少二次污染,确定适宜的氨水质量分数为8%~10%。

图2 氨水浓度与CO2脱除率的关系

2.2 混合气体中CO2含量对CO2脱除率的影响

在室温下向反应槽和氨水储槽中分别加入1 000mL和500mL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将CO2体积分数为8%,12%,16%,20%的模拟烟道气分别通入反应槽中,控制气体流量为0.6 L/min,测试反应槽出口CO2含量。混合气体中CO2含量与CO2脱除率的关系见图3。由图3可见,在氨水浓度不变的情况下,CO2脱除率随着入口气体中CO2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因此烟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对吸收过程不利,但实际烟道气中CO2的含量受到燃烧种类、燃烧程度和锅炉等多重因素影响,综合考虑,入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在10%左右较为合适。

?图3 CO2含量与CO2脱除率的关系

2.3 入口气体流量与CO2脱除率的关系

在室温下向反应槽和氨水储槽中分别加入1 000mL和500mL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控制气体流量分别为0.4,0.6,0.8,1.0,1.2,1.4 L/min,连续向反应槽中通入CO2体积分数为10%的模拟烟道气,反应稳定后,测定出口气体CO2的体积分数。入口气体流量与CO2脱除率的关系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入口气体流量的增加,CO2的脱除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气体流量增加,导致流速增大,气体在液相中停留时间缩短,传质阻力主要为液膜阻力,CO2来不及与氨水反应就随着气流主体从液相中排出。降低入口气体流量虽然可以提高CO2脱除率,但气体的处理量下降,综合考虑,气体流量控制在0.6L/min左右较为适宜。

图4 入口气体流量与CO2脱除率的关系

2.4 介质阻挡法与氨水直接鼓泡法吸收CO2的结果对比

在室温下,分别向反应槽和氨水储槽中加入质量分数为6%,8%,10%,12%,14%的氨水1 000mL和500mL,反应槽中加入少量沸石,采用气体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量为0.6L/min,混合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10%,待反应气相组成稳定后,检测反应槽出口气体CO2的体积分数,计算不同氨水含量下CO2的脱除率,并与氨水直接鼓泡法吸收CO2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槽中加入少量的沸石可明显提高CO2的脱除率,且氨水含量越高这一趋势越明显。其原因可能是沸石促使部分气泡破裂,降低气相传质阻力,提高吸收反应速率,同时由于沸石的阻挡增加了气体在液相内的停留时间,使CO2与氨水的反应更加完全,因此在氨水中添加少量的介质可提高CO2的脱除效果。

图5 氨水直接鼓泡法与介质阻挡法氨水浓度与CO2脱除率的关系对比■—直接鼓泡法;●—介质阻挡法

2.5 固体生成物分析结果

氨水吸收CO2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碳酸化反应、水解反应等,产物可能含有碳酸氢铵、氨基甲酸铵、碳酸铵以及各种复盐。将反应后的液体经结晶、过滤,用干燥滤纸吸干样品表面水分,采用LECO2000-CHN仪器分析晶体中C,H,N元素含量,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样品N质量分数在17.52%~18.22%之间。而NH4HCO3理论N质量分数为17.72%,(NH4)2CO3理论N质量分数为29.17%,NH2COONH4理论N质量分数为35.90%,故可判断产物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铵。

表1 不同反应生成的固体结晶C,H,N含量

3 结 论

(1)利用氨水鼓泡法吸收模拟烟气中的CO2并副产碳酸氢铵,可以达到永久性脱除CO2的目的。

(2)氨水鼓泡法吸收模拟烟气中CO2的适宜条件为:氨水质量分数8%~10%,CO2体积分数10%,入口气体体积流量0.6L/min。

(3)在氨水中添加少量的沸石可明显提高CO2的脱除率。

(4)不同反应条件下氨水鼓泡法吸收模拟烟气中CO2后生成晶体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铵。

[1] 张志明,毕庶春,李继云,等.长效碳酸氢铵理化特性及增产机理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6,26(5):453-459

[2] Lee J W,Li Rongfu.Integration of fossil energy systems with CO2sequestration through NH4HCO3production[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4,43(9):1535-1546

[3] Diao Yongfa,Zheng Xianyu,Chen Changhe.Experimental study on capturing CO2greenhouse gas by ammonia scrubbing[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4,45(13/14):2283-2296

[4] Liu Jinzhao,Wang Shujuan,Zhao Bo,et al.Ab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aqueous ammonia[J].Energy Procedia,2009,1(1):933-940

猜你喜欢
氨水烟道烟气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化工管理(2022年13期)2022-12-02 09:21:52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昆钢公司120t转炉固定段烟道漏水分析及治理
昆钢科技(2021年6期)2021-03-09 06:10:20
加热炉燃烧烟道系统的改造
智富时代(2019年7期)2019-08-16 06:56:54
基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的SCR烟气脱硝控制
测控技术(2018年2期)2018-12-09 09:00:52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分析
制冷技术(2016年2期)2016-12-01 06:53:08
焦炉烟道气治理的难点分析
基于非分散紫外吸收法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在烟气二氧化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以烟道气补充CO2制备纯碱的方法
纯碱工业(2014年2期)2014-03-11 15:08:54
天钢360m2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及运行实践
天津冶金(2014年4期)2014-02-28 16:52:52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年6期

石油炼制与化工的其它文章
简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