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环评服务体系

2012-01-13 08:21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环境影响评价 2012年1期
关键词:人居深圳市建设项目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环评服务体系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

近年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认真兑现环评“七项承诺”,坚持以强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服务水平为动力,以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为目标,建成了集网上申报、审批、试运行和验收、“三同时”跟踪管理和政务公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数字平台,实现了“外网申报→内网审批→外网反馈”的项目审批流程和“受理→现场勘查→审核→签批”的内网办理流程,基本实现了污染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圳市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系统自1997年应用以来,目前全市共有建设项目数据20多万条。该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环评管理效率和水平,开创了深圳市环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环评管理工作流程,构建环评审批责任体系

为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构建“职责明确、统一高效、监管有力”的环评审批责任体系,结合深圳市数字环保系统的开发建设,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对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系统再次进行梳理、升级,通过开发协同审批、强化内外监督、构建责任体系,进一步优化了环评管理工作流程,创新了审批方式,明确了审批责任,提高了审批效率。

(一)开发协同审批系统,实现跨部门联合审批。2010年,深圳市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的重点主要是实现了跨部门联合审批应用系统。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并将项目申请表以及各种证件、材料等递交给协同审批系统,系统按照审批事项的关联性和并行审核可行性,将整个审批流程分成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环评审批等不同阶段进行联合审批,规范了流程管理和时限管理,实现了统一收文、交叉审核,并把最终审批结果反馈给企业,解决了企业报项目挨个政府部门跑的传统方式,简化了办事流程,也避免了项目信息的重复录入,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将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系统与协同审批系统顺利对接,实现了全市行政审批信息的共享,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了审批流程,切实提高了审批效率。

(二)强化监督和预警系统,实现业务跟踪和督办。系统对建设项目的受理、现场勘查、审批、办结等各项业务进行实时监督、自动提醒、督办。对于任务逾期未办理、审批批复过期、试生产过期未验收等事项生成预警任务,记录超时,提醒相关责任人处理。通过不断强化和完善监督、预警功能,有效规范了项目审批行为,加强了对审批进度的督查,实现了审批和验收行为的全过程监督。

(三)纳入全市电子监察管理系统,加强外部监督。2004年,为了打造阳光政府,深圳市建设了全市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将市政府31个部门200多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并进行考核,该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是监察机关运用信息技术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监察,具有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四大功能。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行政许可也纳入该电子监察系统监管范围,由监察局对整个项目审批从受理、审核、签批到发文全过程的办事效率进行监控,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防范腐败中的独特作用。

(四)构建环评审批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实。

为有效克服长官意志和一些行政审批部门随意设定许可事项、擅自更改审批标准条件、办事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等现象,科学严格把关,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建立了分级环评审批责任体系。对于一般项目实行审批员、分管处长、分管主任的严格的三级签批制度;对于重大项目实行由委主任主持,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参加的联席审批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纪要确定的相关审批事项纳入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中,使行政审批责任得到层层落实。

通过优化环评管理流程,构建环评审批责任体系,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行政审批效率大大提高,审批时限减少50%,基本杜绝了超时审批的情况。2004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许可纳入深圳市的电子监察系统行政绩效考评后,始终保持在全市前三名的位置。

二、打造全过程管理工作模式,实现项目跟踪和资源共享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整个环评审批链条的最后一道关,为把好这道关,彻底改变“重审批、轻验收”这种长期形成的现象,近年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在环评管理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功能完备的“三同时”跟踪管理系统,形成了信息传递和共享数据库,加大了竣工环保验收力度,实现了“审批、验收、日常监管”的无缝连接。

推进深圳环评审批阳光化

(一)实施“三同时”跟踪管理,强化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文件审批后,对需要“三同时”跟踪管理的项目,系统自动设定“三同时”管理功能,提醒审批员进行跟踪管理,并定期录入项目进展,审批信息通过“三同时”跟踪管理系统自动传送到相关监管部门,使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提前介入。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或验收阶段,由主管处室通过验收系统向多个相关部门发起联合试生产检查或验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收到通知后,通过系统查询项目基本情况及环保设施落实情况,在网上发表、交流、反馈审查意见。对环保设施同步建设、依法申请验收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小组,对项目进行现场勘查,系统将设定限时办结。对小组中的任何一个部门不同意通过试生产或验收的,项目则无法通过试生产检查或竣工验收。“三同时”跟踪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环境监管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联合把关转变。

(二)创建“一企一档”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有效传递和完全共享。通过与现有审批系统的有机结合,搭建了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工作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平台,将建设项目审批信息、试运行和验收信息全部纳入监察部门移动执法系统,形成“一企一档”数据库,使污染源基本信息实现一对一连接,改进了执法手段,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审批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输入坐标对项目进行定位,了解项目的周边情况、环境敏感点、环境功能区划等基本信息,为环保审批提供决策服务。

三、构筑环评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公开透明阳光审批

为进一步增强环评审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环评工作服务水平,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通过开发网上环评管理服务模块,实行内外网协同管理机制,在方便企业和环评机构的同时,有力地推进了环评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开发了网上申报系统,方便企业申报。

2007年深圳市开发了“建设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建设单位只需在网上填写和递交申请材料,其他审批环节均通过网上流转完成,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减少了办事企业在窗口、处室等多头往返的麻烦,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搭建网上申报咨询系统平台,建立了企业与环评单位的信息沟通渠道,企业在网上可以完成环评咨询、申报、修改和业务委托等一系列工作,方便了企业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报和咨询工作。

(二)设立办事状态栏,便于查询和沟通。通过在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门户网站上设立“办事状态程序”栏目,方便市民随时查阅项目办理进度和结果,实现审批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网上互动。同时通过窗口、电话等多种途径都可以进行查询,提高了审批工作的透明度。今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还建立了审批结果短信通知系统,在项目审批办结后,系统自动以短信方式通知申请人,为企业提供便利。

(三)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确保环评审批在阳光下运行。为使公众更方便了解环评审批具体审批过程,增加行政审批透明度,确保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近年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在环评审批信息化中大力推行全过程公众参与制,完善公众参与渠道和途径,实行了环境影响重大、敏感以及报告书项目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前公示制度,将这些建设项目内容在网上进行公示,广泛听取市民对项目审批和验收方面的反馈意见。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四)内网考核、外网公示,加强环评机构管理。为规范环评机构管理,提高环评报告编制质量,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近年来加强了对环评单位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评,并将有关考评结果在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的外网网站上进行公布,使环评单位的工作质量始终处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深圳市环评报告整体编制水平,真正发挥了环评质量严把关作用。

总的来讲,通过大力推进环评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项目环评审批管理系统,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环评审批窗口连续多年被评为“深圳市文明示范窗口”、“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年度先进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人居深圳市建设项目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