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向国
中国的城市化,世界瞩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约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一千多万人。到2011年底,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中国的在建建筑面积占世界的40%,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还要持续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再提高4个百分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使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住建部原总经济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李秉仁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说。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自身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推进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的重大战略,但亟需体制创新。”在李秉仁看来,对中国的城市化“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客观认识到我们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还远没有完成。”这个远远没有完成的重大战略面临着诸多难题。
难题之一:关于规划。“目前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并且有法律依据的规划有三个,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们内容不同,各有侧重。主体功能区规划侧重产业布局,城乡规划侧重城乡建设,土地利用规划侧重土地控制,但还是有交叉和重复。我建议这三个规划在制定实施的过程当中能够在不同部委间取得更好的协调,这也是降低行政成本非常重要的方面。”
难题之二: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现在城乡居民所有的保障差异都与户籍有关,户籍制度不改革,二元结构很难解决。另外,户籍改革涉及到土地问题,如果农村宅基地不流转,改革很难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很难推进。”
难题之三: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这实际上是国民待遇的问题,应该做到同城同待遇,同命同价,这涉及到户籍制度。只有给予农民工基本权利的保障,才能让他们在城市里稳定下来,才能实现人的城市化、稳定的城市化。这需要从制度、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创新。目前,建公租房引导农民工到城市定居是大中小城市的共同模式,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还是相当高的,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上来考虑。”
难题之四:关于城乡统筹城市化。“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角度看,中央在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管理和运转、道路交通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实事,实现了公共交通城乡覆盖、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可见,城乡是能够统筹的。我想,土地利用的统一规划也是一样的,这也是城乡统筹城市化的一个部分。”
难题的解决需要体制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本身也是一个难题。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2050年低碳能源发展道路》),“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速2035年后将逐步减缓,建筑物和交通部门将逐渐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李秉仁告诉记者,“据相关统计,北京建筑运行能耗占29.5%,哈尔滨35%。目前,全国建筑运行能耗已经占总能耗的30%。”“这个30%不包括建材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关联内容。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志锋将相关联内容加进去,得出的数字是49.5%!”李秉仁接着说到。
建筑领域能耗的增长速度及所占能耗的比重使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一方面推进城市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被毫不动摇的执行——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费的绝对值的增长;一方面,能源、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亮出了红灯,节能减排成为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着如何将快速推进城市化与节能环保国策融合在一起的更大、更艰巨、更复杂的难题。
“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国家首次主动调低了GDP增长预期,但由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还处在相对高速发展的阶段,多家机构预测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8%,这其中包括中国社科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DP的快速增长势必带来能源消费绝对数量的增加,其增加的速度与GDP的增速呈正相关。”李秉仁接着说:“‘十二五’期间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这16%是在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之上的16%,这与‘十一五’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比之更加严峻。一方面必须要发展,一方面要达到节能目标,可以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做到既发展又节能,必须做出很大的努力。对于能耗比重逐年攀升的建筑领域而言,任务实在艰巨: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李秉仁:
高级城市规划师。现任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长期在住建部(建设部)工作。曾历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人事教育司司长、办公厅主任。2008年9月到2011年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建筑物寿命短、新建筑被拆除造成的资源、能源的浪费令人痛心疾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城市规划与执行密切相关。
记者:仇保兴副部长曾经在公开的场合说,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到30年。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建筑如此短寿?是建筑质量有问题吗?
李秉仁:这个问题我曾经在2010年9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做过解释。仇副部长所说的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到30年多指因规划不合理或由于种种原因在规划实施不久即被修改而造成的建筑被拆迁。这种拆迁对资源、能源的浪费非常大,非常不应该。
记者:您所说的这种非正常拆除的报道并不鲜见。仅举两例。2004年重庆鱼洞水鸭凼隆盛大厦交房仅半年、高10层、所有建设手续都齐全的一栋新楼,因要建立交桥转瞬被拆掉半边。该大厦成为重庆市“最短命”的一栋新楼。2011年12月6日,浙江台州玉环“台州地区最大纯海景住宅小区”渝汇蓝湾国际小区内,一幢18层高的小区建筑被拆除。该楼2011年1月份通过竣工验收并交房使用。两个新建筑的寿命都只有半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短命的建筑?
李秉仁:这是由于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与城市化速度不相匹配造成的。造成短命建筑的原因在于在做城市规划时,没有预测到城市未来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我个人认为,目前,各级政府对城市规划越来重视,在规划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加强了执行力度。城市规划水平在不断提高,执行力度在不断加大。总的来说,城市规划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诸如大家可以看到城市发展利益博弈的相关报道。
记者:要避免短命建筑,除了各级政府要重视城市规划外,还要采取哪些措施?
李秉仁:要采取三项措施。首先要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城市规划必须能够客观预测城市未来。准确的预测可以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规划有些小调整是正常的,但有大调整就说明规划有问题。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是20年。城市规划一定要对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为调整或制定新的规划保留空间。
第二个措施就是加强监管。政府要依法执政。现在国土资源部门利用卫星监察,违法占地、违法建筑一目了然,这种做法,对治理违法占地、违法建筑效果良好。为了保证规划的执行,住建部对国务院审批的城市规划地区派驻规划督察员,代表住建部监督规划的执行。
第三个措施是要按照规划对优秀的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全世界一半左右的建筑在中国,对那些规划内、完成的建筑要进行有效的保护。这一点,我们要借鉴欧洲国家保护建筑的经验。向巴黎、罗马这样的城市在保护方面有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规划的执行会受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如2008年的金融风暴对我国城市发展产生了影响,只不过,时间较短,如果真的像当时有关机构预测的那样,那城市化进程将会放缓,城市规划也将面临调整。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寻求解决方案。
建筑节能的实现离不开标准和标准的执行。
记者: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执行强制性标准,但从实际来看,设计阶段执行较为到位,而施工阶段则有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如何消灭这种打折现象?
李秉仁:的确有这样的差距。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已经做到100%执行标准,施工阶段执行标准在95%以上,这个比例,比201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施工阶段的强制节能标准执行。
记者:这个差距是如何产生的?
李秉仁:施工过程中造成的问题。据我所知,的确有这样的情况:送检的材料达标,而真正施工使用的材料不合格。这是典型的欺诈行为。这种欺诈行为,对于企业而言,是信誉问题;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则是质量监督问题。政府加强监管责无旁贷,企业也应该珍惜自己的信誉。
记者:外墙保温材料和门窗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施工企业采用劣质外保温材料、门窗选择便宜的水货。这种问题的出现是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还不够高吗?
李秉仁:不是技术问题。拿我国的节能门窗来说,我国企业的制造技术已经很高,节能效果很好。目前的情况是,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置自身信誉于度外,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伪劣产品,那样的产品节能效果肯定不行。
推进建筑节能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监管部门,必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目前,建筑节能在中国推进应该说取得了成绩,但是,这种成绩是低起点之上的成绩。
记者:据了解,我国节能50%标准的制定基数,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同地区建造的住宅能耗。这个标准早于1995年就开始实行,已大大落后于时代要求。既然如此,为何不采用新的节能标准?
李秉仁:首先要承认差距。中国建筑节能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节能关键指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材料、产品及技术的先进性,房屋建筑所能达到的节能效果要高于中国目前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起步晚。
记者:那是不是说现在这个标准无法提高?
李秉仁:我们执行的节能标准,跟目前我国能效较低直接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执行节能标准的起点低、基础差。我们与美国相比,消耗的能源总量是伯仲之间,但中国只占世界GDP的10%,而美国却占到24%;中国同日本比,占世界GDP都是10%左右,但日本的能耗比中国低得多。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支撑的。
我国执行的建筑节能标准,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的发展阶段制定的。我国的民用建筑节能从1986年起实施30%的节能设计标准,1995年起逐步实施50%的节能设计标准。目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在执行节能65%的标准,北京在推进更高的75%的标准。他们这样做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不能期待提高过快,那样会造成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从“十二五”开始在全国执行65%的节能标准,在65%的节能标准达到后,再逐步提高节能标准。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总量将持续增长。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费,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因此,做好建筑节能工作,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就是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李秉仁从我国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的角度阐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李秉仁告诉记者,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主要体现在:制定了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研究开发了大量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一批法规文件正在有效执行。成效体现在节能标准的逐步提高上。
“尽管如此,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李秉仁对中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没有讳言。他说,尽管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总体情况一直向好,但目前仍有4%~5%的新建建筑没有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供热采暖系统运行效率不高,以及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和材料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认识问题、有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李秉仁总结到。
“推进建筑节能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李秉仁告诉记者,在管理方面,主要是保证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保证建筑节能的规划、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保证建筑节能的新技术得到应用、新产品得到推广。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建筑节能的实际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已经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建筑节能的重点领域。李秉仁对记者做了提纲挈领的介绍。其一,加强对新建建筑节能的监管;其二,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监管和改造,继续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其三,坚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推进高耗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积极促进建筑节能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其五,稳步推进农村节能农房建设。
谈到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李秉仁给记者看了一段温总理关于发展绿色建筑的一段话“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群众的直接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要从规划、法规、技术、标准、设计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千万不要丧失机遇。”
在把握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李秉仁说:“发展绿色建筑,主要内容是,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设计,推动绿色施工,使用绿色材料。”
“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世界潮流。近几年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李秉仁告诉记者,截止到今年3月,全国已经评出绿色建筑371个,总建筑面积3600多万平方米。“绿色建筑今后将有长足发展:‘十二五’后期的目标是,每年建成1000个绿色建筑。”显然,绿色建筑将成为引领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