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走迪庆 感悟新藏区

2012-01-02 02:41屈锦娟
统一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迪庆考察团香格里拉

■ 屈锦娟

媒体人走迪庆 感悟新藏区

■ 屈锦娟

这是一片神怡的净土,美丽得让你一见倾心。这是一片亘古的秘境,神奇得让你如梦如幻。这里就是1933年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里描写的、从此撩起人们心中想往的——云南迪庆香格里拉。201 2年7月1 3日至16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邀请来自美国、法国、葡萄牙、澳大利亚、菲律宾、比利时的海外华文媒体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台湾网等媒体组成的考察团在郑琴副秘书长的带领下,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记者们走进企业、深入藏民家庭、接触当地媒体、感悟藏传佛教和古老文化,领略香格里拉的神秘风情,短短的几天,大家相处融洽,共同收获,并与这片神秘的土地——“心中的日月”结下了不解之缘。

感悟真情

迪庆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藏、傈僳、纳西、汉、白、回、彝等25个民族同胞各信其教、相融共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淳朴豪放。考察团每到一处,迎接大家的都是洁白的哈达,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们灿烂的笑脸,一碗酥油茶,一捧青稞面,或雄浑或柔美的舞姿,高亢的祝酒歌,醇香的青稞酒,不由使你顿时忘记城市的世俗和尘埃,泛起心底的感动与激情。

独克宗古城,其独特的建筑在月光下皓白皎洁,美丽中又平添了几分妖娆,难怪有“月光古城”之意。在布达拉木楼,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兰文志和当地的各民族干部,以独有的民族形式接待了考察团一行,藏族曲、纳西歌、尼西舞,没有生分、没有客套,大家一见如故,畅所欲言、载歌载舞、如同一家。一曲祝酒歌后,兰文志真诚地表示,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发挥优势,在海外多多宣传迪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迪庆,让海外华人及当地民众及主流社会了解真实的藏区,了解藏胞的真实生活以及新面貌,欢迎各方朋友来迪庆,香格里拉欢迎大家。

体会新貌

香格里拉藏龙企业是一家成立于2001年的新企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现代化生产线加工牦牛肉、藏香猪、乳制品、野生菌等系列产品为主,现已拥有餐饮连锁店、产品专卖店及现代化物流系统;企业员工近300人,90% 是少数民族,有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回族等。记者们参观了厂区,观看了宣传片,与企业领导进行了座谈。现代化工业和生产理念,以及各民族的团结融洽,令大家十分感慨,特别是海外媒体表示,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里还会有这样规模的企业。

《迪庆日报》是迪庆藏区的唯一一家汉文和藏文报纸。考察团成员在报社详细了解了迪庆日报的印刷流程;与编辑、记者互动交流,了解迪庆日报新闻采编、藏文报编译等相关情况;听取了迪庆日报社基本情况介绍,并就迪庆日报未来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美国《侨报》副总编辑卢仲维特别关注迪庆日报的网站新闻,“网络无国界,海外华人也能从这个渠道了解到迪庆的日常动态”。

记者们走进了藏民谢超家,洁净的庭院,五彩雕花的房屋、家具,满院盛开的鲜花,引起了一片啧啧赞声。谢超家里祖孙三代共6口人。知道有客人来,谢超12岁的孙子扎史七林和9岁的孙女央金拉姆特意换上民族服装迎接。谢超已经退休,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儿子买了一辆车专门迎送来香格里拉旅游的客人。谢超告诉记者,算上各种对藏民的补贴,一年家庭总收入约8万余元,这个生活水平在当地算中等。听到这个数字,比利时《华商时报》社长罗玉宏不禁脱口而出:“这比一些内陆城市的水平都不算低。”记者在和谢超两个孙子、孙女的攀谈中,了解到现在藏区的孩子们上学都享受“三免”(免学费、免伙食费、免住宿费)的政策。一些记者说,虽然以前也从一些报道中得知藏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亲眼所见远比想象还要好得多。临走,小姑娘央金拉姆还为大家表演了民族舞蹈,那充满纯真稚气又富民族风格的舞姿久久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在云南佛学院迪庆藏传佛教分院,那富于藏传佛教特色的高大建筑群,震惊了每个人。校领导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为大家讲解了一些基础的藏传佛教常识。学院齐全的基础设施、完备的教学设备、多样并有特色的课程设置使大家充分感受到在藏区宗教信仰的自由,同时是受到政府保护和尊重的。

领略神秘

广阔的草原,满眼的油菜花仿佛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过去的藏包不见了,砖木结构、色彩斑斓的楼房充满着藏族同胞从游牧到定居后对家的热爱。

普达措国家公园,幽静的碧塔海,蓝天白云,碧水苍松,雪山倒映,山水牵手。

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金碧辉煌,经幡飘动,轻烟缭绕,被誉为“没有纷争,没有罪恶,没有欲念,没有虚伪”的神圣之地。

考察团在藏族女导游拉姆的带领下,走进了巴拉格宗大峡谷,沿着陡峭的山壁修出的木栈道缓缓前行,向下望去,岗曲河被新造山运动挤压在海拔仅一千多米的谷底。抬头远观,两岸对峙的壮丽峰峦则高达四五千米,奇异的光影,嶙峋的山石,千奇百态的植物,高低错落的树柏,令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我们常常听到当地人提起一个名字——斯那定珠。这是一位从大山深处闯出的藏族汉子,而他忘不了养育自己的故土,事业有成后又回归故里,用十余年的时间对巴拉格宗大峡谷景区进行投资开发,在维护峡谷原生态面貌的基础上,为乡亲们铺通了一条致富之路,也为外界打开了一扇领略神秘之门。

抒发心声

通过几天的实地走访,媒体考察团对藏区有了真实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有了许多的思考。法国《华人街》报记者鲁佳说,法国一些媒体对藏区的报道非常片面,往往照搬达赖喇嘛的一些不实言论,因此一些法国民众也常有“藏族宗教文化被湮没”的误解,这次回去,自己要以亲身感受,让大家了解真实的藏区。比利时《华商时报》社长罗玉宏表示,海外华文媒体要做藏区真实生活的海外“传声筒”,通过华人社区的影响力鼓励更多的海外民众到藏区走走、看看,通过民间交流等多种渠道,让中国关于藏区的脱贫、生态保护和文化政策更为外界所知。菲律宾《世界日报》的范宗鼎说,“回菲律宾后,我打算做一两个版的专题报道,用自己的所闻所见展现藏民的真实生活,并且大力宣传迪庆藏区的旅游生态资源。”美国《侨报》总编卢仲维说,进入迪庆藏区,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真切地了解到了藏族同胞的思想、生活、宗教等。我们在海外的宣传,就是要让事实说话。葡萄牙《葡新报》社长马丽梅表示,回去后,要把这次藏区行的所见及感受,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的、系列的报道,不仅用文字,还要通过图片,让当地民众对藏区有真切的感受。

考察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但是那淳朴的民风,悠扬的歌声,神秘的山川、古城,那色彩、那风情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底。

猜你喜欢
迪庆考察团香格里拉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香格里拉行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重庆涪陵榨菜产业迎来河南考察团
贵州省考察团赴东莞环球石材集团考察座谈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寻找香格里拉
“和澳同游,麦向大洋洲”——和麦贺达考察团畅游澳大利亚
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迷行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