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球好

2012-01-01 00:00:00邵传贤
科学大众(中学) 2012年5期


  2012年欧洲杯即将拉开战幕,而在此之前,足球界的一桩公案似乎也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自从英国足坛奇才杰夫·阿瑟尔突然倒地身亡,并被验尸证实,他的死和不断用头顶球有关,验尸官把他的死因归入“职业病”。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精彩的“头槌建功”转瞬间成了杀人的魔障,有人甚至建议国际足联修改规则,取消头球动作,或者像橄榄球员那样,比赛时戴上特制的头盔……
  头球对人的伤害真的有那么严重吗?阿瑟尔的猝死是个案,还是具有尚未揭示的普遍意义呢?美国科学家历时数年研究后发现,头球虽不致命,但频繁的头球对人的确有一定伤害,而且伤害的不仅仅是大脑……
  没有头球,足球的精彩便会大打折扣,不光国际足联不会同意,全世界的球迷也不会答应,况且—样也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证明,球员用头球破门,并不会增加他们脑部受伤的机会。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一位运动医学专家约翰-林达尔说,在一个有意识的头球中,你努力想去顶球,并且你顶到了它的话,球对你头部的冲击力将会被分散到全身,因为你的头部在那时已通过绷紧的颈部同整个身体连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是球员事先做了准备,用头对准并将球顶出是安全的。人们确实没必要因足球队员偶尔的受伤而感到担忧。人吃饭时也会将自己的舌头咬破而感染,但这终究是极端的个案,我们绝不会因此而讨论是否应该禁止牙齿咀嚼食物。
  一直困扰人们的是,头部在被剧烈撞击后,大脑神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与林达尔比,美国加州大学脑损伤研究中心的戴维·霍夫曼的研究就更全面,更精细,也更有说服力了。
  究根寻源探谜底
  戴维·霍夫曼自20多年前便开始钻研这一课题,试图通过小白鼠的大脑变化,找到问题的答案。具体做法就是用木槌敲击小白鼠的头部,在它们虽然受伤,但神智依然清醒时,观察它们的大脑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实验结果显示,在遭到剧烈外力撞击后,大脑中的所有细胞像受到战前动员的士兵一样,立刻处于亢奋状态,不约而同地释放出自己蕴藏的所有能量,正是它支撑着受伤者脑神经的正常运转,保持意识的清醒。无法回避的专业术语是,细胞在释放能量的同时,还会零星间歇地释放出—种被称为谷氨酸的刺激性神经递质,而谷氨酸又促使大脑细胞分泌出钾。当钾从细胞中涌出时,钙也随之跟进,在细胞的能量中心——线粒体中寻觅自己的位置。受伤者力求保持平衡和恢复清醒,这就要求大脑提供大量的能量,也就是提供足够多的葡萄糖。而此时钙的超量分泌导致线粒体蒙受损害,线粒体是代谢葡萄糖的基本物质。可想而知,在伤者最需要能量支持的时候,能量供给却不幸中断,人体轰然倒地,并失去意识是必然的结果。
  霍夫曼还向1600名全美退役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涉及的疾病近20种。在1450张有效问卷中,竟有32人退役后不久便罹患老年痴呆症,患病比例是普通人的1.4倍。而所有遭遇过3次脑震荡的人无一例外地发生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值得反思的是,当初在他们受伤之时,医生给出诊断是轻微脑损伤,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更不会影响日后他们的正常生活。现在看来,“轻微损伤”的结论是不准确的。脑损伤与老年痴呆的确存在某种内在因果联系,因为30多位饱受老年痴呆之苦的当初的运动狂们,均遭受过3~4次的脑震荡。
  头球,最好还是偶一为之吧
  足球比赛是一项激烈且带有危险_生的运动。特别是球员在用头顶球时,速度快、力量大的球会对球员的脑部形成猛烈的撞击,久而久之,球员的脑部会遭受极大的损伤,特别是重复头球对大脑产生的震荡和伤害十分严重。欧洲某医学机构长达3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在退役后患脑部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5倍!
  有人做过专门统计,一个职业足球队员在一场比赛中的平均头球次数是8.5次,一个赛季头球的平均次数达800次,后卫队员头球的平均次数多达1500次。专家们还指出,在职业足球比赛中,球员头顶一个全力踢来的足球时头部所承受的力,相当于79千克的东西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砸到头上。雨天比赛情况尤甚。足球在被水浸湿后由于质量增加,对人脑造成的伤害就更为严重。幸亏人们以人造革足球代替了纯皮的足球(这使足球减少了近1/3的质量),和球在与头部接触时具有一定的角度,以及球的弹性和球员紧绷的颈椎均弱化了足球的巨大冲击力。
  戴维·霍夫曼为此设计了专门智力测验,对120名足球运动员的测试表明,头球次数越多的人测试得分就越低,将近90%的测试数字与拳击运动员的测试相吻合。所以霍夫曼得出的结论是,用头顶球和拳击运动员挨拳头几乎没有什么两样。遭受某种程度的伤害是肯定的,说无所谓一定是自欺欺人的,或是源自运动员的坚韧毅力,淡化了事实真相。
  受美国科学家研究的启发,德国与荷兰两国的运动医学专家对荷兰已退役的53名甲级足球队队员和27名优秀游泳及田径运动员,在记忆、语言、辨别和筹划等智能方面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发现,45%的足球运动员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大脑智能损伤,特别是后卫及中场球员最容易遭受累积性的长期脑损伤,其中有一多半人因经常性的头球及与其他球员相撞,而不只一次地遭受过脑震荡。由此造成的慢性脑外伤往往一开始不被注意,但却会贻害终身,并有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和早发性痴呆症。
  值得庆幸的是,欧美科学家一致认为,少年足球运动员受到头球伤害的程度,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尤其是12岁以下少年,头球对他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头球真的很少,其次是他们踢球的力量相对较弱,球速只是成年球员的60%,所以极少有人听说过,有哪个孩子因为头球而晕头转向的。这就自然引发了专家的忠告,不管你是专业队员还是业余发烧友,避免头球伤害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思想深处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赛况所迫,你不得不来一个“狮子甩头”,藉以打破球场上的僵局,也切忌蛮干,一定要圆睁二目,绷紧颈椎上的每一块肌肉,主动迎着球把它顶到头部前方合适的位置。这样便可减缓头球冲击对大脑产生的损伤。一定不要用太阳穴或后脑勺顶球。
  假如,你已经因头球或冲撞造成了脑震荡,即使时间不长你就康复到足以忘怀这次痛苦的经历,那也一样是你应该考虑退役或告别赛场了。因为谁也不愿意用二三十年的生命或是老年痴呆的痛苦,换来漂亮头球的一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