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中共八大前,中央政治局委员都是男性,没有女性。到了1967年春,政治局委员一部分在“文革”初期被打倒,一部分因“二月逆流”受批判,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是中央“文革”碰头会。碰头会虽然由周恩来召集,身为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的江青,却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许多高级领导人都不能不顺从她,恭维她为“文革旗手”,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九大。
据邱会作回忆,九大闭幕次日,汪东兴通知林彪、周恩来、康生、黄永胜立即到毛泽东那里开会。毛泽东提议,由周恩来、康生、黄永胜三人先商量一个政治局委员名单。于是,周恩来、康生、黄永胜三人开会商量。黄永胜表示,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功,应讲功劳,但不一定要当选政治局委员,这是为了主席,为了大局。康生一听就火冒三丈。周恩来对黄永胜说:“你太不懂了。”
4月26日,他们将23人的政治局委员名单上报毛泽东。这23人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董必武、朱德、刘伯承、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许世友、陈锡联、汪东兴、叶剑英、谢富治、李先念、李雪峰、王效禹。毛泽东看后基本满意,只是在江青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加上了叶群。名单到了林彪那里,他在叶群的名字上面也打了一个大叉。
三人小组开会,周恩来坚持把江青、叶群两个人都列上。康生说:“总理的意见是对的,但困难比较大,我们硬着头皮留下来。”黄永胜说:“我同意总理和康老的意见。”对新的名单,毛主席又在江青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旁边写上李德生、纪登奎的名字。林彪又在叶群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
27日上午,周恩来、康生、黄永胜再次到毛泽东、林彪住处,分别要求将江青、叶群列入名单。毛泽东说:“你们要那就要吧。不管怎么说,列上了,责任在我身上。”林彪说:“无论同意或不同意把叶群列入政治局候选人,我都听从毛主席的决定。”最后,在毛主席住处开会,确定了所有的候选名单。
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召开,江青、叶群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对她们的当选,当时引起过非议。
有人根据毛泽东两次画叉,断言他不赞成江青进政治局。我认为,毛泽东在江青的名字上画叉,却加上叶群,有深意存焉。无论讲资历,还是政治影响力,江青都超过叶群。如果真心拿下江青,就没必要加上叶群。还是周恩来摸透了毛泽东的心思。这样,原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除温玉成,全部进入了政治局候选名单。这是对以往权力格局的肯定。
至于叶群进入政治局,则是江青的“陪衬”。
(摘自《文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