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2时,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在洋溢着“爱”“希望”“继续前行”等字句的各式大红海报前,许多人驻足合影,笑语阵阵。一场為免费午餐周岁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即将拉开帷幕。
去年4月,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倡导,几十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下称福基会)发起的免费午餐行动,迅速将一股股民间力量汇聚成温暖爱河,漫延大江南北——至2012年3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募集善款2400多万元,让河南、贵州、黑龙江、西藏等16个省区市137所学校的1.6万多名贫困学童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免费午餐满周岁
“今天,北京的天气特别好,看得出来,大家的心情更好。我想到三个主题词:温暖、感谢、欢迎。因免费午餐度过周岁而温暖;感谢所有参与免费午餐的媒体、公益机构以及為此付出努力的人,用一个个微薄的力量,托起了贫困孩子蓬勃的梦想;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有了这次温暖的相聚……”下午2时40分,主持人张泉灵微笑着登台,寥寥几句开场白,激起数百名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2011年3月,邓飞通过微博呼吁“為贫困山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4月2日,贵州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169名学生吃到米饭、酸菜炒肉、烧土豆和白菜汤,该校成為全国第一所享受免费午餐的学校,同日,免费午餐基金启动,并与福基会合作发布捐款账号;4月8日,河南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鲁山县观音寺乡桐树庄小学开餐,随后,该县上寺小学、刺坡岭小学和嵩县板庙小学也加入免费午餐学校行列。
自去年4月始,免费午餐如星星之火,迅成燎原之势,善款如流,爱心如潮。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中央每年拨款160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每生每天3元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一天,距离免费午餐基金成立仅半年,舆论普遍解读為,民间慈善获得了政府回应,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
“我们赞赏国家每年拿出160亿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这一举措将深刻有力地改善农村儿童营养的困境。”福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缪力表示,免费午餐公益项目的实施,体现了近百万捐赠人和捐赠机构的爱心,而中央投入资金改善农村儿童营养,体现了国家保护儿童基本权利应尽的职责。
作為公益项目,免费午餐基金并非独立的会计主体。
“我们的基金管理团队主动公布财务,就是為了接受社会监督。”邓飞透露,这份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无偿提供并出具专项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实际是从2011年4月2日到12月31日的收支情况。在此期间,共受捐6.5万多笔,募款1830多万元(包含8.5万元利息收入),平均每天募得6.6万元。
免费午餐基金年报显示,2011年基金实际支出346.79万元,覆盖14个省区市,129所学校。除去筹资费用、执行成本和管理费用等必要开支(此部分占总捐款额的10%),到去年年底,尚结余1480多万元。
记者注意到,湖南、湖北两省享受免费午餐的学校最多,均為43所;河北、黑龙江和西藏最少,各1所。年报称,“最多”是缘于免费午餐基金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良性互动,由前者资助2元,后者承担1元,共同支付了孩子们的3元午餐费用。
善款给了学校,如何监督使用?基金管理团队称,他们两个月向学校拨一次款,把每个学生的午餐成本控制在3元以内。通过定期拨款,降低善款流通风险,并要求每所学校开通微博,公布收支和开餐情况等。基金还指定志愿者与学校对接,除了日常联系师生,还要查看和监督每天的微博更新情况。此外,还组建了专业稽核团队,对学校不定期走访,并出具调查报告。“这个报告,代表着免费午餐為公益组织和公益领域所做的探索。”邓飞说,免费午餐愿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升公益事业的公信力。
据了解,因严重违规,四川普格县一小学已被停止发放免费午餐经费。
“广西那坡县学校3元营养补助被供货商套利1元”,“云南宣威一小学营养餐糕点被指伪劣食品”,“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学校集中发放牛奶面包,出现不良状况”——自去年秋季,我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不时爆出的一些负面消息,令人担忧。
对此,免费午餐基金管理团队透露,他们在免费午餐项目学校实地调查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存在不清楚怎样操作正餐、无力配套食堂转而外包采购食品、个别官员试图从中渔利等问题。“我们坚持认為,应给孩子提供一份有油有盐的正餐,而不是零食,更不是那些具有安全隐患的牛奶面包。”邓飞说。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集中力量搞好免费午餐试点,展现民间公益组织和地方政府如何合力,做好正餐。”邓飞透露,下一步,免费午餐项目将作一些调整,包括对新申请的学校,凡已纳入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将不予合作;纳入免费午餐的学校,校长、厨工、采购员必须和学生同吃一碗饭;已享有免费午餐的学校如纳入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接受辅食补助,免费午餐到期不续;如果学校将国家拨付的资金用作正餐,则免费午餐基金将补充到学前班、厨师、老师以及校方相关配套设施。
邓飞介绍,免费午餐运行一年来,目前和湖南、湖北两省的合作最為成功,已形成免费午餐完整的实施方案,并被302名全国人大代表写进议案,建议推广。“我们想说的是,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完全可以放弃‘牛奶面包’模式,做好正餐。免费午餐愿意為国家项目的执行提供参考。”他说。
小山村的大会议
没有邀请函,也没有主持人,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会场。4月8日,在免费午餐一周年之际,国家级贫困县鲁山3所免费午餐学校的负责人及学生、家长代表汇集一起,总结免费午餐运行一年来的得与失,探讨接下来免费午餐如何更加良性运转,真正让山区孩子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鲁山县观音寺乡桐树庄村的村民们记得很清楚,去年4月8日,他们村的几百名孩子吃上了香喷喷的免费午餐,这是河南省第一所、全国第二所“免费午餐”学校。
当天的会议在桐树庄村生家园组召开,会场在院内的两棵大杨树下,因面临问题较多,会议一直持续到日落西山仍没结束。晚上,会议移至屋内挑灯夜开。
参加此次免费午餐一周年总结大会的人员除桐树庄、上寺、刺坡岭3所小学的校长及会计外,还有多名村干部、几十名学生家长和很多学生。
刺坡岭小学是鲁山3所免费午餐学校中吃得最晚的一所,2011年11月29日才正式吃上“免费午餐”。
今年3月26日,伴随着鲁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的正式实施,刺坡岭小学校长张宝山多次与福基会负责该校免费午餐工作的志愿者沟通,得到的答复是“暂停免费午餐供应”,“因為县里每周会定时配送牛奶、火腿肠和鸡蛋”。
这是刺坡岭小学学生段梦瑶3月26日当天所写的日记: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是个很伤心的日子,因為我们学校的免费午餐停止了。我们每天放学都要翻几座大山回家吃午饭,有时只吃几口饭就要匆忙地上学去了,有时不回家只拿个馒头或方便面当午饭。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回到家里快热得不行了,真想跳进河里洗个澡,现在我们真怀念吃免费午餐的时候呀!而刺坡岭小学四年级学生段金辉的家长则在给校长的信中称,自从去年刺坡岭小学实行免费午餐后,中午再不用慌着给孩子做饭了,看到孩子们在学校顿顿能吃上肉,他们很放心。但自从3月26日开始,学校中午不再為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了,老师说是国家营养改善开始了,可给学生发一小盒牛奶和一根火腿肠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们还要来回跑。他们真希望孩子们能继续吃免费午餐。
除了写信,还有更多的家长亲自跑到学校找到老师提议,希望恢复免费午餐,更有13名学生家长自掏腰包,让孩子们继续在学校吃午饭。“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要求自费吃午餐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因為每天都有家长来学校来询问。”刺坡岭小学会计段庆伟说。
与刺坡岭小学同一天接到志愿者通过微博发来私信要求停餐的,还有桐树庄小学。校长魏建斌一直磨蹭着不肯停,他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把县里配送的营养餐实际情况一遍遍反馈给免费午餐的志愿者们,希望他们能与“上边”好好沟通一下,尽量别停免费午餐。
魏建斌与全县所有校长此前曾多次被通知到县里开会,部署统一配餐工作,自3月26日起,每周给每个学生定时配送“五奶(每天一盒200克学生专用奶)、三蛋(每周一三五一个煮熟的鸡蛋)、二肠(每周二四一根火腿肠)”。
一直“磨蹭”到了4月4日,桐树庄小学按志愿者的要求停了一至五年级的免费午餐,只保留学前班49名学生继续吃免费午餐,因為他们尚没有享受到营养配餐。“从4月4日停,除去两天周末,也就停了两天,但就是这两天,家长、学生反应强烈,弄得学校都无法正常上课了,,天天有家长堵着学校门口质问為啥停了免费午餐。”桐树庄小学的武天龙老师说。
4月8日,夜已深沉。北京的免费午餐一周年总结大会已经圆满结束,而位于鲁山县深山沟里的免费午餐总结小会仍在火热进行中。
与刺坡岭和桐树庄小学不同,上寺小学的免费午餐却一直安然无恙,“没人让俺停啊,一直吃得好好的,就是有一个问题,自从3月26日开始上午第二节课发牛奶和鸡蛋后,好多学生早上不在家吃饭了,就等着发东西吃,我们怕学生不吃或私藏起来,都是看着他们吃完喝完,然后把空盒收回。”上寺小学负责人雷九元说。
“為啥同為免费午餐,上寺都吃得好好的,而另外两所被叫停?福基会為啥没有正式下文或通知?”老师及家长议论纷纷。此时,记者从在北京召开的免费午餐周岁新闻发布会上得到消息,鲁山3所免费午餐学校并未被叫停,所有经费仍在正常拨付。最终3所学校达成一致,自4月9日开始,重新启动免费午餐。
“我们此前已经开过家长会了,真要是资金不足了,我们情愿自己掏钱也要继续吃免费午餐。”瓦屋乡杏园村负责人林耀振态度坚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