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二代”何其多

2012-01-01 00:00:00王春南
记者观察 2012年5期


  古时高官显贵子弟,出生之时就注定他们要当官。在那个时代,嘴上喊着“俺爷是某某”“俺爹是某某”的人,都是很牛的。他们见多识广,比草根阶层有着更多的成功机会。而如果他们的父祖作威作福,给孩子作坏榜样,他们便会与其同恶相济。
  儿子充当“驻京办主任”为老子铺路
  唐朝王锷历任岭南、河中、河东节度使,后来登上宰相高位。他在地方任职时,交给儿子王稷一项任务:充当“驻京办主任”,用银子为自己铺路。
  当时节度使是统辖一个较大地区军、民、财政的官员,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王锷任岭南节度使时,坐镇广州,管辖着今天广东、广西大部,云南一部分,海南及越南北部广大地区。特别是广州,商业繁荣,国际贸易兴盛。王锷收的租税,除上交朝廷外,截留的部分数量巨大。作为边疆大吏,他还私自经营海外贸易,旗下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每天都有十余艘装载犀角、象牙、珠贝等贵重货物的商船启航。连续经营8年,“家财富于公藏”,财富超过国库。“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京城里的权贵们都眼红了,感到王锷比他们富多了。
  王锷在地方任节度使时,其子王稷长驻京城。王稷根据朝廷官员地位高下及对其父升迁作用大小对官员们进行贿赂。身居要津,对其父升官能起关键作用的京官,就送很多。同时,他还大兴土木,扩大府第,砌夹墙,挖地道,将家中金银财宝藏匿其中。
  其父去世后,背靠的大树倒了,他很快就惹上官司,家奴告发他侵占父亲原拟进献朝廷的钱物。皇帝派人到他家检点财产,大臣裴度为其转圜,王稷才逃过牢狱之灾。
  后来朝廷任命王稷为德州刺史。上任时,这位花花公子带着一车车的金银珠宝,还有美妾和众多仆人,一路招摇过市。节度使李全略顿起贪念,怂恿军人杀死王稷。王稷的女儿被李全峪掳去,收为小妾。
  这位豪门子弟,倚仗父亲在世时的权威敛财享乐,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秦桧孙女的一只猫大闹杭州城
  代表宋国与金国订立《绍兴和议》,并杀害岳飞的秦桧,“两据相位,凡十九年”。其势焰熏天,从以下两件事可以看得出来:秦府大门外站立着数名身穿黑衣、手持棍棒、凶神恶煞似的士卒,路人经过秦府门前,若是向秦府看一眼,或者咳嗽一声,立即会遭到士卒的呵斥。秦桧曾病休一两天,其他宰相去见皇帝,除了对秦桧歌功颂德外,不敢讲别的话。秦桧上班后,对这几位宰相说:“闻昨奏事甚久。”其他宰相惶恐地说:“某唯颂太师勋德,旷世所无,语终而退,实无他言。”那几位宰相在秦桧面前,大气都不敢出。
  秦桧孙女小名童,被封为崇国夫人,人称童夫人。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一书,童夫人养了一只狮猫,有一天忽然丢失了,便立即命令临安府限时寻找。到期,没有觅得。临安府将住在秦桧家附近的平民都抓了去,而且要追究有关军官的责任。有关军官惶恐不安,步行找猫,凡是狮猫统统带走,没有一只是秦桧孙女的。只得买通秦府内一名老卒,向他询问狮猫的模样,画成100幅图,贴到城内各家茶馆,还是没找到。最后还是知府通过秦桧的宠妾向秦桧求情,此事才算了结。
  秦桧的孙女,为了一只宠物猫,凭借其爷爷的权势,就可以把杭州城搅得人仰马翻。
  秦桧去世前,宋高宗去看望他,秦桧之子秦熺乘机向高宗提出代其父为相的要求,遭到拒绝,不但如此,高宗还命人起草秦桧、秦熺一起退休的命令。《宋史·奸臣传·秦桧传》说,“桧死熺废”,这就是这位豪门子弟的下场。
  蔡京的家庭教师为何教孩子逃命
  北宋蔡京屡罢屡起,四任宰相。金兵侵宋,宋都城开封岌岌可危,蔡京举家南逃,被指为“六贼”之首。
  蔡京多子不多福。他有8个儿子。其中攸、儵、翛3个儿子,及长子攸的儿子蔡行,皆官至大学士。儿子蔡鞗乃驸马。这一家子,矛盾多多,怨仇很深。《宋史·奸臣传·蔡京传》说,蔡府之人,“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
  据周煇《清波杂志》一书,蔡攸作为宦官童贯的副手,率师北伐,向徽宗辞别时,公然讨要两位宠嫔,而且指名要念四(阎婕妤)和五都知。徽宗向蔡京说起此事,蔡京只得说:“小子无状(无礼)。”
  蔡京晚年老眼昏花,不能处理公务,一切托小儿子蔡絛办理。蔡絛每次上朝,皇帝侍从以下官员对他特别客气、亲热,又是作揖,又是讲悄悄话。处理事务的吏员数十人抱着公文跟在他后面。那威风可想而知。于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很快将其大舅子韩相升为户部侍郎。
  钦宗即位,将蔡京放逐韶儋二州(分别在今广东、海南),行至潭州(今湖南长沙)死去。8个儿子,儵先死,攸、翛被杀,鞗因尚徽宗女,免于流放。其余的儿子还有孙子们,被分别流放边远各州。
  据王明清《挥麈后录》一书,蔡京晚年要侄儿耕道为自己的孙子们找一位好老师。侄儿推荐新科进士张觷,蔡京点头同意。蔡家特地选择吉利时辰开学。几天之后,这位教师对蔡京的孙子们说:“你们只要学习逃跑,其他就不必学了。”学生们问为何要学逃跑,张觷答:“你们的父祖奸骄,败坏国家,时局很快就会动荡,你们学会逃跑,或可免于一死。其他何必知道!”蔡家子弟的归宿,作为局外人的张觷,看得很清楚。
  严世蕃助其父严嵩成为奸臣
  明朝严嵩曾任嘉靖皇帝时的内阁首辅。嘉靖十八年(1539年)太后死后,嘉靖帝即不视朝。嘉靖二十年宫女谋杀皇帝未遂后,嘉靖帝移居西苑万寿宫,不入大内,大臣很少能够见皇帝,这给了严嵩专权的机会。
  严嵩是个贪官,且胆子很大,敢于向皇亲国戚索贿。其子则在各衙门代人通关节,父子联手索贿受贿。《明史·奸臣传·严嵩传》说他“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
  《明史》说严世蕃脖子短,身体肥硕,独眼,因其父任高官的关系,得以走上仕途。后由太常卿进工部左侍郎,仍掌尚宝司事。此人“剽悍阴贼”,倚仗父亲的宠爱,招权纳贿,贪得无厌。不过他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善于处理政务。严嵩晚年所执掌的朝廷事务,一概委托严世蕃料理。蝇营狗苟之徒便奔走其门,送礼的络绎不绝。
  严嵩原本是机敏之人,能够揣摩皇帝旨意,然而嘉靖帝所下手诏,行文很特别,可以不按语法来,以故“语多不可晓”。严嵩看不懂,但世蕃一览了然。世蕃每次代其父起草的答语,无不符合嘉靖帝的旨意。严嵩妻子欧阳氏死后,世蕃不能进入内阁值班的地方代严嵩“票拟”(批答大臣奏章,写在票签上,上报皇帝裁决)。严嵩受诏,多不能答,派人拿着诏书去问世蕃。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歌舞伎表演的严世蕃,不予及时回答。内使一次次催促严嵩,严嵩不得已,只得自己起草答书,往往离皇帝旨意相去甚远。晚年的严嵩,离了宝贝儿子,他这个内阁首辅就当不起来。严嵩这个奸臣是其子世蕃帮助炼成的。
  后来严世蕃遭弹劾,被斩,从其家中抄出黄金3万余两,白金200万余两,珍宝古董等值数百万两。严嵩也被革职。
  可见豪门子弟凭借祖上的威势谋求官职,谋求财利,横行不法,傲视和伤害他人,是很危险的。
  官宦子弟也要低调
  朱熹主张官宦人家子弟为人处事要低调,就是入仕,也要从基层干起,凭自己的才能和成绩一步步升迁。
  罗大经《鹤林玉露》一书载有朱熹致卓夫人书,内云:听说您想为五哥谋求“斡官”一职,我很以为不可。别人家子弟多因此坏了心性。官宦人家子弟生长富贵,本不知艰难,一旦入仕,便任“幹官”,上面只有一人管着,一般又是宽厚长者,不欲以法度严格要求。而州县长官,地位反在“斡官”之下,“幹官”可以欺侮他们,所以年轻的官宦子弟担任“斡官”的,“无不傲慢纵恣,触事懵然”。我意暂且为五哥找一个“稍在人下”的位置,受人调遣,甚至被人打骂,“乃所以成就之”。若必欲为五哥谋求此官,“乃是置之有过之地,误其终身”。
  卓夫人是抗金名将刘子羽的妻子,五哥即刘子羽之子刘玶。朱熹14岁丧父,刘子羽于他有养育之恩,朱熹视卓夫人为母。朱熹所说“斡官”,系负责采办朝廷所需物资的官员。
  如朱熹所说,官宦子弟一上来就被安排到“斡官”这样比较重要的位置,会害了他们。而让他们在基层多多历练,可以避免“傲慢纵恣”的毛病。
  摘自《人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