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1 00:00:00胡亚梅
现代妇女 2012年1期


  【一场面试】
   昏暗的室内,灯火跳动。火光映着她年轻、精致的脸庞——沉静而忧伤。
   对面不远处,一个男人置身暗处,通过一个老妇之口向她询问着。一扇格子窗阻挡了她的视线,她看不清他的脸……
   几个问题之后,他选择了她。
   这就是影片《心火》的序幕,类似一场面试的筛选。
   面试的目的——借腹生子。
   故事发生在1838年冬天,英国一个海边小郡。英国年轻贵族查理为传宗接代,秘密招聘一名能为其生一个孩子的女人;瑞士女子伊丽莎白为替父还债,前来应聘。协议达成,接下来是三个肌肤相亲的夜晚。
  【三个夜晚】
   在一个海滨酒店,他们秘密共度了三晚……
   第一夜,男人放下酒杯,尴尬地说:“可以开始了。”一场交易无声地进行着。她冷若冰霜,只是侧着脸,清醒的眸子里没有一丝激情。两人之间还隔着她的紧身胸衣。
   第二夜,女人悄悄喜欢上了这个神情忧郁的男人,一再压抑却几度沉迷。欢爱过后,她轻抚身边熟睡的男人,泪流满面,轻声低喃;“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清晨,海边。
   她说:“真想喊出来。”
   男人说:“那你就喊吧。”温柔而鼓励的眼神里有光亮在闪动。
   她张了张口,发出低沉沙哑的声音,压抑的情绪无法释怀。
   第三夜,暖暖炉火的沐浴中,他们除去所有的束缚,亲密无间,激情四溢……
   素昧平生的两人共度了三个夜晚,从漠然、依恋到销魂。三种不同的身姿和表情,传递着他们之间由交易、吸引到接纳的过程。之后,她生下一个女孩。根据协议,双方从此再无瓜葛,永不相见。
  【七年煎熬之后】
   七幅彩色的图画,省略了对各自来讲或许都很艰难的七年,对她而言,尤其如此。斑斓雅致的绘画和一笔一画的隽永字迹里,寄托着对女儿无尽的思念。时光流逝,那生下即刻被抱走的女儿和那一声清脆的啼哭,成为她心底最大的牵挂。为此,她不停地寻觅。
   再次重逢已是七年之后。机缘巧合,她受聘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做教师,而学生竟是她的亲生女儿!
   小女孩名叫路易莎。性格孤僻,自闭叛逆,有着苍白的面孔和一双湛蓝的眼睛,眼底透露出着一丝不安和倔强。小女孩知道卧病在床的女人并非自己的生母,缺少母爱的她,在内心深处虚拟了一个妈妈,而湖心小筑,则是她跟心中的妈妈相处的天堂。她整日躲在湖心小筑,拒绝与他人交流,除了宠她、爱她的父亲。而父爱终究无法填补她对母爱的渴盼。所以,幼小的她是孤独的、敏感的。而促使这一切发生改变的,则始于那个女家教的出现。
   再度相见,伊丽莎白压抑着内心的狂喜,缓缓地走到查理面前。突如其来的重逢,他一时惊呆了。七年来,他又何曾忘记眼前这个曾与他共度三晚的女子。暗生的情愫,迎面遭遇。避之不及,又无处躲藏。面对名存实亡的家庭,面对背负的责任和道义,他该何以自处……
  【“火光”的隐喻】
   “火光幻若魔术,它能让时间静止。把灯熄灭以后,你就可以不必墨守成规。做什么都可以,讲什么都可以。但灯再度亮起的时候,时间又重新流动。做过什么,讲过什么,都忘记了。不只忘记了,简直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炉火边,她与女儿提到关于“火光”的隐喻。淡淡倦倦的神情,隐隐感伤的话语,不经意间触动心底难言的情愫。没有张扬激烈的情感宣泄,一切看似云淡风轻。在那个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逊礼貌的维多利亚时代,情感的动人之处恰恰在于那种抑制中的细腻彷徨,那种欲言又止、欲止欲烈的暗自汹涌。寒冷黑夜中默默燃烧的炉火,无疑被赋予了这些恰当的隐喻。当女儿将“火光”的隐喻转达给父亲的时候,一下点燃了他心中掩埋七年的幽暗火苗。也正是在这一簇熊熊火光的映照下,他和她再一次紧紧相拥,灵肉合一。
  【以爱为源的启蒙教育】
   女儿乖张难驯,不难想象,这样的教学是艰难的,但她从未退缩。她把女儿关在房间里,与她对峙;她和以绝食抗议的女儿一起拒绝吃饭;她一本正经地和女儿探讨自杀和杀死自己的方案……凭着她的睿智和无私的母爱,最终开启了爱女长久紧闭的心扉。
   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小女孩目睹他和她睡在一起,就转身关门穿着单薄的睡袍,赤脚走在冰封的湖面上。伊丽莎白惊恐万状,大声疾呼,但女儿没有停步,这时冰面破碎,女儿坠入湖中。她拼命拍打冰面,潜到水底,不顾一切将女儿紧紧揽在怀中。回到房间,把女儿包裹在厚厚的毛毯里。在炉火的照耀下,她看着睡着的女儿,亲了亲她的脸颊,轻声许诺:“乖女儿,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点点滴滴的呵护和关爱,温暖着女儿内心的冰冷和孤单的心灵。
   一次,女儿来到她的房间,看到那本精美的画册,明白了一切。扑到她的怀里,呢喃地唤着:“妈妈,妈妈……”她激动难抑,喜极而泣。淡淡柔和的光线,笼罩在她和女儿的身上,静谧温馨,莫名感动。
  【无坚不摧的信念】
   他的妻子死了,葬礼过后——
   她:“是你干的吗?”
   他:“是……我想那是她需要的。但我不可能知道到底她需要什么。我必须一辈子与这罪恶一起生活。”
   她:“我也一样,与这罪恶一起生活。”
   他:“你?你什么也没做。”
   她:“不,我做了。我想要你和路易莎,我整个脑子里、心里、意愿里,七年来一直如此。我的这种信念摧毁了一切在我这信念实现的道路上的障碍——包括你的妻子、你的家庭、你的世界……我从未想到信念的力量有如此之大!”
   她被自己震惊,被信念的力量震惊。而我们则被她震惊,被她惊心动魄的言辞和那无坚不摧的信念。这样的的告白,没有矫饰和虚伪,只有直率和坦诚。这样的她,显得如此坚韧和美丽,惊为天人。为了坚守这份信念。七年来,她付出了太多太多。面对煎熬和痛苦,她不躲避、不扩大,一直默默承受着。
   当初她乘船而来,身着黑色大衣,立在船舷旁。三个晚上卖掉自己的身体,十个月之后卖掉自己的骨肉。思及此,平静淡然的表情下,该是何等的凄苦和酸楚。她只是静静地凝望着迷蒙凄冷的海面。海风吹起她的衣角,长发在风中飞舞。幽冷的空气中,雾气弥漫。
   虽出身卑微,寄人篱下,但是她依然脊梁笔挺,眼神坚定。因为尊严和傲骨让她无畏无惧,犹如清冷的花朵,以自己的方式,悄然绽放,暗自沉香。她的坚毅、果敢和勇气,有着挡不住的迷人风情,令他着迷,也让他敬佩。
  【葬礼过后打破禁忌】
   查理,一个情意两难的男人。深爱的妻子在十年前遭遇车祸变成了植物人。从此,庄园变得空旷、寂寥;男主人——查理变得内敛、沉郁。为了家族的声誉和传宗接代之需,他认可了借腹生子的交易。十年来,他悉心照料卧床的妻子,宠爱娇惯深爱的女儿。记忆深处沉淀着与那名女子共度三晚的点点滴滴。虽为贵族之后,但他拒绝奢华颓废的生活。他内敛而洁净,不放纵、不放弃,有担待。在他风流成性的父亲眼里,他是“不通人性”、“不解风情”的。他用淡淡而得体的礼貌,拒绝着旁人的邀约和诱惑。守护内心的想念,不露声色。
   他是善良的,但并不迂腐。思索再三,他终于做出了最后的抉择:熄灭炉火,打开窗子,掀掉盖在妻子身上的毛毯。跪在床边,难以抑制,失声痛哭。是愧疚,也是解脱。对卧床十年、生不如死的病人而言是仁慈的帮助,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对爱的坚守和追寻幸福的自由。
  【幸福在蔓延】
   离开庄园之前,她回头看了看,眼神温暖、明亮动人。一家三口乘车离去,灰冷的城堡在他们身后越来越远。白雪皑皑的世界,寂静无声。一队马车缓缓行进,车轮碾过的雪痕深深浅浅、蜿蜒伸展。
   雪仍旧在下,洁净唯美,宛如童话。■
  (摘自《世界文化》)(责编 达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