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敬峰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层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越来越凸显重要,如何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已然成为供电企业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本文总结分析了影响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
一、供电可靠性指标
供电可靠性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代表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所以电力企业加强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到位与否、供电可靠性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指标,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计算,并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类。供电可靠性是采用用户供电可靠率进行考核,即是在统计时间内对用户的有效供电时间的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的小时数比值。其中:统计期间时间是指处于统计时段内的日历小时数。
提高供电可靠性就是尽量缩短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它与发、供电和线路可靠性、电网结构和变电站主接线可靠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电力系统备用容量和运行方式等密切相关。
二、加强生产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1、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实施目标管理是我们在可靠性管理上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每年电力企业职能部门提出本年度及分季度的可靠性目标值,分解下达至各生产部门,使各生产单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值,有针对性的研究、制订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保证措施和对策,把事后的统计分析用事先的计划指标来控制。通过目标管理,各生产部门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保证电力企业可靠性指标的完成。
2、细化停电记录。为严格控制停电次数,落实和分清各部门的职责,在实行目标管理前提下,提出了凡涉及两个单位责任的停电事件记录必须分段输入的管理要求(即对停电全过程分解)。由于停电事件记录输入的细化,使停电单位增强了自我约束意识,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大大减少,同时也为检查考核提供了充分有力的分析依据。
3、随着科技的发展,配电网络的科学含量不断的提高,这将对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熟悉运行、检修、规划、设计等,而且还要懂得计算机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的运行、维护等。因此,为提高可靠性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必须加强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中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并定期组织业务考核,不断提高员工专业技术理论水平。
4、完善配网报抢修措施,提高配网应急抢修能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的工作部署,推进配网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配网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水平,增强配网应急抢修处置能力和配网应急处置反应速度。严格遵守备品备件的管理制度,确保配网发生故障时能全体联动、快速反应,高效、有序地组织故障抢修工作,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网故障停电造成的社会影响。
5、认真开展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工作、并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的负荷特点,预留必须的备用容量,避免拉闸限电。
6、加强对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管理。建立配网设备台帐、地理接线图、网络接线图和低压台区图。基础资料的完善有助于准确统计出供电可靠率,可使专业人员对线路存在的缺陷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找出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原因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三、采取科学管理,确保供电可靠性措施的落实
1、加强工作计划性和施工临时停电管理。如果电力生产和检修没有周密的计划,势必造成电力供应与停电施工、停电检修等矛盾,因此,要切实加强计划施工和临时停电管理,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采取的措施:
(1)配网施工检修时,应严格控制停电范围,尽量做到不要因为一点(或一段)的停电工作而造成整条馈线停电。并在统一停电范围内能结合处理的缺陷应结合进行,避免重复停电。在实施配网计划性停电作业时,要尽可能地考虑专用供电,以保证用户正常地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
(2)加强故障抢修和临时停电管理。一是要严控停电时间;二是提高抢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保证配网抢修所需的车辆、通讯装备和临时供电的发电车处于正常状态,从而加快故障抢修速度、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3)加强停送电管理。一是检修人员要提前到达现场,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等候设备停电;二是检修送电要实行预汇报制度,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到达现场等候恢复送电操作。
2、改变施工方式。对新线路施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线路停电前先进行立杆、放线工作,线路停电后进行紧线及搭接;配变接入线路工作,等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才进行停电。
3、优化设计方案。对需要彻底改造的旧线路一般不利用旧通道,以减少线路停电次数。新线路设计时与带电线路连接处人为设计耐张杆,以减少停电放线时间的工作量。
4、强化配电操作管理。改变传统的停电操作顺序,优化操作环节,压缩操作时间。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停电时间。
四、加大配网改造力度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关键
1、增加10kV出线是提高10kV供电能力和降低每条线路用户数量的最有效手段。近三年来,某供电公司在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78条,增加线路223km。在现有的206条线路中,用户专线除外,187条公用线路均实现了“手拉手”环网供电,改变了过去单电源、单辐射供电的状态。当一条线路检修时,另一条线路可进行联网供电,有效缩小了停电范围。
2、在配网设计时应认真考虑短期和超短期负荷预测。要根据季节不同和时段负荷特点,给予预留一定的备用容量,投产后避免短时间内造成超负荷拉闸限电情况发生。
3、提高线路绝缘化水平,增强抵抗外力破坏能力。线路绝缘化是配网增强抵抗外力破坏及自然灾害能力、降低故障率的有效技术措施。
4、增设10kV线路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缩小检修作业区的停电范围。2006~2010年的五年间,该公司共新增柱上开关185台,新增开关均选用真空开关,并将旧开关逐步调换为真空开关。由于增加了线路分段数,使每段的用户数减少,有效地提高了配电网的调度灵活性和供电的可靠性。
5、对大用户、重要用户要实现不间断供电。一是对其新建线路加装联络开关;二是实行双电源,甚至“三个电源”供电方式;三是加快对开关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
6、加快低压网络改造进度。低压网络改造应坚持密布点、小容量、短半径原则,实行配变台区分片供电,并逐步采用配电室供电。无法实现小区配电室供电,可采用杆上变压器或箱式变电站,深入负荷中心,从根本上解决单侧供电、供电半径长和配变超载的问题。
7、加大防雷设施的投入力度,在选型上要确保绝缘子满足当地污秽等级条件要求。采用PSQ系列绝缘子,提高配电设备绝缘子、瓷瓶等可靠性。
8、加快线路故障寻址器的安装。在发生障碍、异常较多的馈线处增设线路故障寻址器,以便能及时找到故障点。
9、加强陈旧设备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10、增建10kV开闭所,优化配电网络。10kV开关站是分合环网线路,为10kV用户提供可靠电源的主要配电网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公司已建成开闭所43座,并在环网开闭所中普遍使用真空断路器和SF6断路器,既解决了系统容量大问题,又可延长了检修周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并在开关站建设时,预留了自动化设备的安置场地,为实现配网自动化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