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良梅
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外墙饰面中,采用粘贴釉面瓷砖的较多。然而在东北地区,经一段时间后有的外墙面瓷砖不同程度地出现瓷砖脱落、釉面开裂、爆皮等现象,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釉面瓷砖脱落、开裂、爆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饰面材料选择不当
实践证明,由于室内装修的釉面砖(内墙釉面瓷砖称釉面砖)不能用作外墙当面砖(外釉面瓷砖称面砖)用。釉面砖的胚体主要成分为含硫酸钙的石膏,在950℃左右烧制而成,厚4~6㎜,吸水率小于18%。面砖胚体为优质陶土,在1100℃左右烧制而成,厚度在8㎜以上,最厚的为18㎜,吸水率小于8%。
开裂、爆皮破坏者85%以上的为釉面砖,主要是吸水率大,孔隙构造强度低,受冻胀所致。吸水率的大小与材料孔隙率有关,孔隙率大吸水率自然高。孔隙率又因胚体质地不同而有变化;同一种材料的孔隙率又随着生产工艺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正确选择饰面瓷砖与采取科学的检验手段是保证饰面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冻融作用对瓷饰面的影响
大多数建筑材料都有一定的孔隙率,可以吸入水分。一般建筑材料的孔隙中,水的冻结温度为﹣15℃左右,水冻结后体积膨胀10%左右,如果材料抗拉强度抵抗不了膨胀引起的应力就会导致破坏。对面砖、釉面砖而言,胚体内水分的冻应力,主要作用在釉面层上,当冻胀应力大于釉面层强度时,釉面即产生开裂、爆皮现象。
冻融对不同种类瓷砖的釉面、胚质、生产工艺及产地的影响是不同的。釉面按溶剂的特性可分为铅釉、碱金属釉、石灰釉等多种。胚体又分为石膏质、陶质、半瓷质、瓷质等。即使同一种性质的釉面,胚料和生产厂家不同,其吸水率、孔隙构造强度等性能也不同。实践证明吸水率小并不是抗冻性好的绝对条件,抗冻性还与胚体孔隙构造强度有关,冻胀不仅与吸水率有关,且与材料的强度、釉面厚度及生产工艺都有关系。所以在寒冷地区,冻融作用对饰面质量的影响十分关键。
三、析盐作用
多数建筑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可溶性游离盐碱。如镁、钾、钠、钙等金属盐类化合物被材料中水分溶解后,随水分蒸发,在材料表面析出,并和材料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杂质作用,生成白色沉积物。这些金属盐类沉积物滞留积聚墙体表层附近的孔隙构造中,盐碱结晶后,体积膨胀10%左右。如果高度集中,就会对孔隙壁起破坏作用。在2年内,严重的析盐作用可使粘土机砖表面胀裂,也可使1∶2水泥砂浆表面起砂。当墙的外侧有饰面层时,盐析结晶的膨胀破坏力就直接作用于饰面层。如果饰层本身与基层粘附强度不足,就会形成空鼓,导致脱落。
四、施工工艺及操作技术不当
(1)抹底灰之前不注意墙体类型及干湿程度。
(2)底灰养护不足,没有达到一定强度就施工面层。
(3)面砖粘贴前没有浸泡或没有充分浸泡,或浸泡时间过长。
(4)有些施工队习惯用素水泥浆镶贴。
(5)粘结砂浆没有铺满面砖背面。
(6)粘结砂浆骨料粒径大,厚度和含泥量过大。
(7)没有掌握不同季节的饰面施工方法。
五、改进意见
根据以上釉面瓷砖饰面破坏的原因,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对做饰面的墙体,应把基层上的浮浆及杂质等清理干净。对由钢模板施工的混凝土墙,应用钢丝刷子满刷一遍。对析盐现象严重的基层,可用浓度为3%的草酸、盐酸溶液洗刷。对干燥的不同类型的墙体应适当浇水润湿基层后再抹底灰。
(2)科学合理地选择饰面料是保证装修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在东北地区应选用厚度在8㎜以上经高温烧制成,吸水率小于8%,胚体为陶质、半瓷质或瓷质面砖。还必须执行本地区对外墙饰面瓷砖的有关规定,并经材料实验室检验其抗冻性、吸水率、抗急冷急热等性能,确认为合格者方能使用。
(3)底灰应采用1∶3水泥砂浆,其抗冻融循环可达50次以上。厚度应控制在7~8㎜左右,厚度超过20㎜以上时,应分几次抹成,逐层初凝后,在常温下养护1~2天,非常温阶段可适当延长时间或采取措施,使之具有一定强度后再作饰面层。
(4)粘结砂浆用1∶1.5~2水泥砂浆。骨料应采用细砂,含泥量小于3%,厚度为10~15㎜。近几年采用掺有水泥重量5%~10%的107胶的1∶2.5水泥砂浆粘贴效果较好。
(5)粘结砂浆应铺满面砖背面。避免用灰丁粘贴,以免面砖背面有空隙。
(6)面砖浸泡晾干时间要掌握适当。实践证明,吸水率4%~8%的面砖在常温下浸泡1h,晾干1.5,镶贴时面砖含水量占吸水率的75%左右,效果较好。浸泡时间还应随气温的高低灵活掌握。
(7)饰面砖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灰缝。如设计无规定时,边长大于200㎜的面砖应留4~5㎜,小于200㎜的应留3~4㎜,并用低标号(325号)水泥素浆或1∶1水泥(425号)砂(特细砂)浆擦缝。
(8)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掌握镶贴时机,过早过晚都会影响饰面质量。
(9)外墙饰面的细部构造做法尤为重要。对易受雨雪侵蚀的部位应采取各种构造做法,如抹防水砂浆、做滴水檐、镀锌铁皮泛水和刷热沥青等,以防止雨雪侵蚀,延长饰面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