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美莲
摘要:根据我过电网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电网安全管理引入风险理论的必要性;并具体分析了电网安全风险的产生、传递和演变机理,从相关法律体系的构筑、电网安全的统一管理、电网安全风险应急机制的建立和电力企业素质的提高几个方面提出了电网安全的科学管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网安全;安全管理;风险管理;风险理论
1 引言
世界各国相继发生的电网安全事故表明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不容忽视,必须对其进行深入而具体地研究。我国的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柱能源和经济命脉。而目前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却是各地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网负荷长期高位运行、电网建设快速推进。所以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电网进行安全分析,对电网安全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2电网安全及电网安全风险
2.1电网安全的内涵及其特点
(1)风险致因多源性
自然灾害、设施故障、人为事故、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都可能导致电网安全事故。
(2)风险相干频繁性
导致电网安全风险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除了直接可能激发电网安全事故之外,还可能相互影响,使彼此对电网安全风险的致因作用增强。
(3)风险后果放大性
随着电网设计的立体化、电网控制的自动化,各地电网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向一体化网络发展。在此背景下,电网安全事故的影响日趋严重,其严重性不仅体现为波及范围更广,而且体现为影响的深度日趋增强。网络的一体化使电网故障的影响范围扩大,大范围的电网安全事故会影响民生,甚至导致社会恐慌。
2.2电网安全风险的构成
电网安全的特点决定了电网安全的风险性和风险多样性,也决定了电网安全风险构成的复杂性。本文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了电网安全风险的构成:
(1)从电网安全风险的本源看,电网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人身安全风险和供电保障风险。前者是指人为触及电网而导致的接触者身心损伤;后者是指因设施故障、供电不足、供压不稳而导致的供电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从电网安全风险的致因看,电网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人为致因风险、自然致因风险、社会致因风险和经济致因风险。其中,人为致因风险是指因人为操作失误、电网设施遭窃或破坏等行为导致的电网安全风险;自然致因风险是指因天灾而导致电网供电功能失效的风险;社会致因风险是指因人们生活习惯、民族习性等社会因素导致的电网供电功能失效的风险;经济致因风险是指因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等经济因素导致的电网供电功能失效的风险。
(3)从电网安全风险的后果看,电网安全风险可以划分为身心损害风险、经济遏制风险和社会动荡风险。其中,身心损害风险是指因人触及供电网络或听闻电网安全事故而导致人身心受损的风险;经济遏制风险是指因电网安全事故导致电力供应保障不足而无法满足电力需求的风险;社会动荡风险是指因电网安全事故导致社会、经济生活受影响而出现社会波动的风险。
3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3.1电网安全风险导向图
电网安全的风险致因多源性、风险相干频繁性、风险后果放大性等特征决定了电网安全风险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为风险的因果相关性。
(1)在电网的安装、维护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操作过程中的防护不当都可能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危害,出现人身安全风险,而防护不当还可能危及电网范围内企业作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2)在电网运行系统中,维护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3个子系统支撑着电网运行系统,它们也是电网安全风险产生的根源、传递的媒介和控制的手段。因此,电网安全风险的治理应从维护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入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是实现电网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3)电力供需问题也是导致电网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工业化飞速发展时期,电力供需问题更加突出。供需不平衡,特别是电力需求的剧增,使供电、电控设施因长期满负荷作业而加速老化,以至一方面增加了供电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电网维护的频次。在电网的紧急维修中,人身安全风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4)盗窃行为以及其它作业行为,一方面可能触及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会破坏供电设施,导致供电系统、调度系统故障,危及电网的准时、准量供应。这些因素是引起供电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
3.2电网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电网包括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系统,电网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安全性评价的复杂性,要科学开展电网安全性评价,必须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为确保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指标体系的建立需遵循5个原则:
①针对性,即电网安全性评价指标要针对电网的特点;
②可操作性、可行性,即易于实现对电网安全水平的评价;
③系统性,即全面系统地评价电网的安全水平;
④科学性,即电网安全性评价的指标既不重复又无遗漏;
⑤先进性,即将最新的理论研究应用于电网安全性评价,提高电网安全分析水平。电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安全供电能力、静态电压安全性、拓扑结构脆弱性、暂态安全性、风险指标5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多项下属指标。这5个方面和20多个指标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全面有效地评价电网的安全水平。
3.3电网安全的科学管理
(1)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技术进步
推广先进、适用的输变电技术,比如特高压输电技术。同超高压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方式在输电成本、运行可靠性、功率损耗以及线路走廊宽度方面均优于超高压输电方式。推广应用同塔双回和多回紧凑型线路、大截面导线、大容量变压器,提高导向温升、串补、静补等先进适用的输电技术,不断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经济运行水平,促进电网节能、节地、节材,实现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2)在电网安全管理过程中,加强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是提高发、供电设备可靠性和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技术监督机构,确保技术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监督管理水平;加强重点设备技术监督,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既抓基础管理工作,也通过经常性监督,发现技术监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进行重点跟踪解决。
(3)完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是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和电网崩溃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满足我国电网目前和未来规划的大区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应将现有稳定控制技术向在线决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从而保证电网稳定控制技术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适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以电网EMS系统采集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结合稳定控制系统采集的数据等多数据源,开发研究新的状态估计技术和软件,以满足电力系统在线稳定分析评估和决策系统的需要,满足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需要。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开发适用于大规模电网、考虑交直流并列运行的在线安全稳定控制决策系统,将预防性控制和在线稳定控制决策结合起来,既为调度运行人员进行预防性控制提供策略和提示,又在线刷新现场稳定控制装置的控制策略表。
4结语
在我国高速发展经济面前,电力的安全供应是一个长期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电网安全管理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广大电力工作者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张建玲.技术监督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J].湖南电力,2001,21(增刊)
陈刚.企业生产现场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