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万
摘要:本文结合了高层建筑目前的发展趋势,对高层建筑的各项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施工方法
近年来,建筑本身越来越朝着体型的复杂,结构形式以及功能的多样进行发展。高层建筑作为现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也在十分迅速的发展着。高层建筑的层数多,结构多样,体型复杂,使得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材料选用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要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和投人使用,施工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因素,必须结合好各方面因素保证其质量。本文简要的探讨一下高层建筑的几项施工技术。
转换层施工
1.1、转换层施工技术
转换层作为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能够解决竖向力传递时在转换层处被迫发生转折的问题。一般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都是一些不利于抗震,受力也较为复杂的结构体系。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采用的是分层浇筑,这样可以利用先浇部分进行承载。由于水平构件有着比较大的高跨比,截面弯曲的时候不可忽略水平纤维的相对错动,所以在采用二次叠浇法的时候要仔细地对叠和构件进行分析,考虑水平剪力的影响。同时,结合下部的结构,将支撑体系灵活的布置起来。当上部采用的结构形式是小柱网框架或是开口剪力墙时,设计模板支撑可以利用已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是预应力对部分或是全部施工荷载进行平衡。
1.2、对原材料的要求
高层建筑对原材料要求严格。就水泥来说,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条件下,低热或是中热的火山灰、矿渣水泥宜被采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坚决不能采用。选择骨料时,要考虑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且其最大粒径必须小于钢筋最小净距的0.75倍。若采用泵送混凝土,就要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矿物质含量,以提高混凝上的可泵性等等,含泥量一般不大于1%。细骨料采用含泥量小于3%的中砂、粗砂最为合适。在拌制混凝土时,为了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适当的掺入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掺入的粉煤灰要求与水泥没有不良反应,并保证其烧失量小于巧15%。
1.3、施工要点
①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适合在低温的条件下进行施工,最高温度不超过30℃ 。若是不能保证温度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温差,减小温度应力。②配置混凝土的时候要严格的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同时,全部拌合料从加入搅拌筒起一直到卸料,所用的时间一般要大于1.5-2min。尤其是在雨季施工阶段内,对于粗细骨料的含水量等,要进行随时调整。③要及时地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进行入模浇筑。要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的发生,若是发生以上状况,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之后才能入模。
2、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因为其重要性,占据了施工工期、施工材料、工程造价等较大的比重。因此,改进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既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工程的施工工期,又可以降低施工的工程造价。结合我国的地形条件考虑,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必须结合工程实际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施工方法。一般来说,当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持力层深度较大时,均采用桩基础。
2.1、采用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
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先进性和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其施工工艺上。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是一次性成桩,方法是先采用钻孔机在预定位置钻好规定深度的孔洞,在利用特殊的钻头,通过钻管中的通道将超流态的混凝土压致钻孔内,提出钻孔之后沉放预制的钢筋笼至设计位置。这种施工工艺的优越性就在于它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小,提高了单桩的承载力。同时,施工时也不会因为噪音、渣土等影响周围市民的生活,是一种十分适合在市区采用的基础施工技术。采用此类施工技术时要注意混凝土的配置,各类原材料都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2.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结合我国的国情,人工挖孔灌注桩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施工技术需要人工将基础部位挖掘成孔,之后再对放人钢筋笼的孔洞内进行灌浆。同样作为市区施工的常选施工方法,人工挖孔灌注桩能保证作业时的绝对无噪音。同时,因为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特殊性,必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钢筋网护壁等等支护方法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与上一种施工技术相比,此施工技术能大大的保证孔洞的质量,确保成桩的可靠性。
3、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3.1、钢柱的安装
高层钢结构的第一层,也就是底层的钢柱时用螺丝固定在柱基之上的。在临时将登高扶梯和挂蓝固定好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安装。安装时要注意对准中心轴线进行定位安装,固定地脚螺丝时要时刻注意校正垂直度。之后各上层钢柱都是安装在之前安装的钢柱顶部,吊装钢柱就位后,先进行初步的垂直度、水平、牛腿面标高的校核,再在临时固定下拧紧螺丝,随后继续校正垂直度,保证安装的准确性。
3.2、钢梁的安装
一般情况下钢梁采用的是两点吊装法。平直钢梁的吊点位置要保证钢梁在吊装过程中的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最小。其它桁架和构件的吊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算,以保证吊装过程以及安装过程中的平稳性。如若吊装钢梁的质量较轻,可以采用多头吊索。这种吊索可以一次性吊起数根钢梁,大大的提高了安装的速率。吊装完成后,将钢梁用事先安装在其上的扶手绳与钢柱系牢,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接着就可以进行螺栓的连接,连接过程中要保证连接板的平整。
4、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
高层建筑有着较多的层数,较高的高度,因此其结构的竖向偏差对于其受力情况有着直接并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要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工程的结构特点,选择精度较高且适合工程本身的测量仪器,来进行竖向的投点。对于一些安装精度较高的构件或设备,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令、规范以及政策,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为工作原则,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有条不紊的进行测量定位。
从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性来考虑,其施工精度的要求也必然较高。要在施工中保证高精度的建造施工,要在施工之前就确定好一个测量施工的方案。这个方案要涉及到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限制要求等等。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测量施工一般所采用的方法。当采用外控法进行轴线的投测时,要提高测量精度,应该用内控法每隔数层也进行一次投测。测量必须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同时必须不断地校对和复核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5、滑模施工法在武汉某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滑模施工法,就是将高度为1.2米左右的滑升模板在建筑物底部,围绕着墙、柱以及梁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向模板内不断地分层进行砼的浇筑,继而将模板用液压提升设备进行提升,一直滑升到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这种施工方法构造较为简单,施工的进度安排较快,机械化程度普遍较高。滑模滑升可以分为初升、正常滑升以及末升。
6、结语: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对于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结构的安全等级要求特别高。要做到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严格的控制各施工工序,严把质量关。随着我国高科技的日新月异,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也渐渐处在了世界同一水平。随着更多施工方法的不断涌现,也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地被创造出来,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必将会很快的得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兴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的方法普及.
[2]何登前.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
[3]尹松.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