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研
目前建筑市场建筑外墙涂料多有龟裂,不仅影响美观,更使墙面产生渗漏,影响使用功能。为此,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上多方面查找资料在实际工作中,我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材料选择
1.对涂料的要求
涂料的基层是水泥砂浆打底。水泥砂浆随着干湿变化,易发生裂缝。所以涂料的品种选择十分关键。选用涂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防水防碱,能与基层粘结牢固;⑵透气,保证墙体中剩余水分蒸发;⑶弹性好;⑷耐紫外线照射,在10~15年内不老化,即不龟裂、不粉化、不褪色。
2.对打底材料的要求
对于多层打底材料 ,应选用同品种的砂浆,因为同品种砂浆收缩基本一致,能保证粘结牢固、不脱壳。打底不能用混合砂浆,罩面用水泥砂浆。多层打底一般均匀用水泥砂浆。
3.打底前对墙面的要求
⑴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时使用混合砂浆,将柱中甩出的钢筋砌入墙内,采用“三一”砌砖法,保证灰缝饱满度在80%~90%;墙顶与框架梁留出30~50mm厚,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先在缝一侧填嵌一条状混凝土,待硬结后,再将整个空隙填实。
⑵清除污垢,包括清除凸出墙面的灰缝砂浆和梁柱胀出的混凝土。
⑶填补墙洞,填砖时应四面有饱满砂浆,但灰缝不能过厚。
⑷砖与混凝土结合处,因伸缩不一易在结合处产生裂缝,可可用330mm宽的钢丝网骑缝,用带垫圈钢钉钉在缝两边的结构上。建筑物围护结构采用硅酸钙砌块水泥砌块等空心砌块时,应请设计院考虑变更 ,用钢丝网满蒙,并用带垫圈钢钉钉上。
二、多层打底和分格
1.工艺原理
由于干缩和温差收缩水泥砂浆抹面会产生裂缝,为此采取多层打底工艺。每层抹灰厚度要薄(8~10mm),抹后停歇至抹面产生裂缝再抹下一层,使前一抹灰层能量得到释放,后一层抹灰盖住并或少填嵌前一层抹面的裂缝。经试验,分格在2m范围内,可减少裂缝或使裂缝宽度变小,分格作法采用三角形截面木条,将水泥砂浆底层分格控制在2m以内。
2.打底工艺顺序
清理墙面→洒水湿润→1:2水泥砂浆刮底糙→抹灰饼→洒水润湿→1:2.5水泥砂浆刮一度糙(6~8mm厚)→弹线分格→洒水润湿→1:2水泥砂浆嵌三角木→抹灰饼→洒水润湿→1:2.5水泥砂浆刮二度糙(6~8mm厚)→洒水润湿→1:2水泥砂浆(基准面为三角木面)罩面,用海绵木抹子搓平,表面略带毛糙。
3.工艺要求
在进行下度刮糙前,应检查前一度刮糙平整度及有无脱壳。若无则洒水湿润,进行下一度刮糙。常温下前后两度刮糙间隔2昼夜,检查前度刮糙是否有龟裂,若有,则可进行下度刮糙。
三、涂料施工工艺
1.工艺原理
根据不同的功能,使用不同的材料分层涂刷。基层表面采用具有弹性、抗酸碱、透气和高粘结能力的腻子批嵌,使基层平整、无麻坑和棱角整齐,底漆层涂料一般可采用热塑性乙烯树脂,其防霉防菌、抗酸碱性能好,对水泥砂浆渗透力强,作为基层与面层的过渡层,是高渗透型的结合剂。面层涂料是以聚合橡胶化合物为基料的超弹性三聚体防水材料,具有防菌、防藻、抗碳化、抗风化、抗紫外线和抗透水的功能。其抗拉强度高,弹性大于600%,透气性好,涂刷后既可防水又能使墙体剩余水分蒸发,保证墙体干燥。
2.工艺顺序
测基层干燥度、气温、基层裂缝情况→批腻子→涂刷底层涂料→刷面层涂料第一度→刷面层涂料第二度。
3.工艺要求
要求基层平整,棱角整齐,含水率≤10%,气温高于100C,施工环境风力在4级以下,雨天、雾天不得施工。所用机具保持干净,不得沾染杂物,若涂料开桶后未用完应立即盖好封严。批嵌腻子时应遮挡门窗,以防污染。底层涂料开桶后搅拌均匀,加入稀释剂后再搅拌均匀,然后由上而下涂刷,先阴角再大面,接头要轻飘,无流挂、漏涂,涂膜均匀。待干90min,涂刷第一度面层涂料前,要对上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合格再施工,充分搅拌均匀后自上而下涂刷,先细部、阴角后大面,少蘸料多滚涂,接头设在分格缝处,要求涂膜均匀一致,每遍间隔2h。
结语
要保证外墙涂料饰面不裂不漏,应做到:⑴在抹薄层打底时应确认前一层打底已产生裂缝,使其能量释放,后层打底时将前层裂缝覆盖或涂没;⑵对底层要使其充分干燥并产生裂缝,尽量让基层能量多多释放;⑶使用弹性、透气性好、粘结力强的材料分层涂刷,并掌握分层时间间隔。把握住这三个环节,就能避免外墙涂料饰面开裂渗漏的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