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建芳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十年间,外需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世界各国经济周期联动性也在增强,客观上也为危机的传播提供了通道。
出口拉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得中国在全球化过程当中能够分享很多好处;另一方面,出口拉动也使得中国经济受到国际影响的程度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中国经济的几次硬着陆几乎都是因为外需迅速下降导致的。
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减弱。2003年-2007年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比较大,2007年以后出口的贡献开始有所减弱,从趋势上看,中国经济正进入出口负贡献的时代。
首先,长期的出口可能已经触及天花板。从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出口历史状况可以看到,一国出口占全球GDP的比重很难超过3%,出口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也很难超过10%。
中国目前出口占GDP比重达到2.8%左右,占全球出口比重大致10%左右,已经触及这一天花板。
其次,中国的出口行业特别是一些利润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盈利严重依赖财政退税补贴。如果把出口退税剔除,这些行业的盈利水平会更低。有些出口行业确实需要淘汰,如果用政策来勉强维持,对整体经济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中国逐步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也在增大。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占GDP比重达47%,而且投资品种非常集中,很容易被其他经济体绑架,调整起来也非常困难。
以上分析表明,出口负贡献时代已经来临且难以逆转,中国要顺应形势推出促进出口转型的政策。
大家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出口进入负贡献时代,政策上如果也推出出口转型的政策,会否对经济和就业产生极大的负面杀伤。
当然,痛苦总会有的,但仍处于可接受范围。我们认为,内需足够维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短期来看保持8%至9%的GDP增长问题不大。现在中国经济的问题不在于GDP增长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而在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如果能保证结构合理,增长水平放缓一点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出口调整对就业也不一定有很大的冲击。在调整过程中服务行业也会吸纳一部分就业,城市化推进也能吸纳一部分就业。虽然出口部门就业人数有1亿多,但是实际调整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政府培训转到其他领域。
展望2012年,欧元区可能会陷入衰退,美国经济的复苏也将步履维艰,中国的外需会进一步走弱,出口增速将呈现加速回落态势。
此外,贸易摩擦的风险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也在增大。随着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奥巴马政府势必会通过推行“全球战略”以争取国内支持率,这在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中已经显露端倪:美国在APEC会议上主导TPP协议(环太平洋合作伙伴协议);在东盟峰会上议及中国领土问题;在WTO框架下重提人民币汇率问题;同时美国还在非洲、中东等地区布局势力、输出矛盾。
我们的分析显示,OECD国家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会拉低中国出口增速约3.5个百分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将会抑制中国出口约1.5%。
据此,在基准假设情形下,如果2012年OECD国家经济增长为1.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6%,那么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将降至13.4%;如果情况更加糟糕,即2012年OECD国家经济仅增长0.8%,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升值了6.2%,则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掉至个位数,仅为8.9%。
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占比在下降,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占比较为稳定,而资本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在上升。未来,在成本挤压力和政策助推力的双重作用下,出口产品升级的步伐或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