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科学的动力研究》

2011-12-31 00:00:00
中国科技教育 2011年11期


  《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on)2011年11月
  本研究在社会认知理论的框架内,考察了14~16岁学生在科学导论课程中学习科学的动力。学生们的问卷结果显示,其内在动力是自信心和自主性。大学预修课程考生的内在动力、自信心、自主性和成就感都要高于非考生。学生论文和采访的结果显示,有感召力的老师、职业兴趣和协作学习也是很强的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教师应该采用社交示范和协作学习来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成就、大学预修课程愿望和兴趣。
  《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新闻报道促进课堂学习》
  《物理教师》(The Physics Teacher)
  2011年11月
  依据本文作者的经验,上物理课和自然科学课导论的学生经常对掌握物理概念的能力感到不够有信心,很多人认为不论他们多么努力也几乎无法学会物理。此外,他们认为物理不仅干瘪枯燥,而且毫无变化。由于他们不太可能在媒体上读到流行的科学报道,因此易于忽视自然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本文介绍了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新闻网站上文章的一项创新性应用,类似的互联网资源可以潜移默化地解决学生自信心的问题,并且提升科学素养和兴趣。
  《中学科学课的道德评价》《学校科学评论》(School Science Review)2011年9月
  现在科学课程越来越多,甚至涉及关于科学的伦理问题。但是关于科学的道德论证应该如何评价却没有共识。本文特别介绍了一个科学道德评价研讨班的结论。该研讨班由纳菲尔德基金会课程计划和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伦理学理事会共同组织,涉及8份结论报告,其内容涉及科学与伦理学的差异,对科学教师的要求,学生进步过程的重要性,考试题目的设计,评分量表的设计和教师的发展等。
  《科学模拟中的教学:促进学习收益的设计特点》《科学教学研究杂志》(Jou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11年11月
  本研究考察了6~12年级科学课程使用的科学模拟软件,主要有2个目标:文献分析和产品评价。文献分析考察了6~12年级采用虚拟实验室和科学模拟软件的学生学习收益和损失的研究成果,包括79篇相关研究的综述。基于这些文献,初步确定了这些产品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的。利用图表总结出这些虚拟实验室和模拟产品教育设计的最佳效果。通过案例研究来确定一些产品通过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实现研究所确定的最佳效果。总体的目标是提出如何改进才能最大幅度地提高虚拟实验室和模拟产品效率。
  《课堂上的思想实验》《教育领先》(Education Leadership)2011年11月
  思想实验是人类认知的自然组成部分,它发生在我们创造当时无法真正观察到事件的精神投影过程中。在课堂上采用思想实验时,老师需要确定学生具有充分的背景知识。老师可以采用如下四段式方法指导学生。一是想象,即引导学生创造实验过程的精神意象;二是探索,教师要在学生的意象中引入一个新的变量,并保持对精神意象的控制,试着去想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三是描述,学生要彼此之间或在课堂上解释他们的结论;四是证明,老师和学生要在课本或者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刘渤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