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扎实打牢构建和谐上饶基础

2011-12-31 00:00:00汪俊辉
老区建设 2011年11期


  近年来,上饶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坚持开放引进、大项带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最好的历史时期。但是跳出上饶看上饶,着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全局看上饶,上饶和谐发展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上饶目前还有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99个重点乡镇和648个重点村以及50多万低收入人口。现实一再提醒我们,在上饶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群众,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扶贫开发在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进程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赋予了新阶段扶贫开发更丰富的内涵,提升了扶贫开发的地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吃透市情,从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上饶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在新阶段的重要战略定位。
  首先,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基本前提。党中央郑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的认识。目前,上饶仍然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地区吃饭难、喝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都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搞好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否则,贫困面貌依然,老百姓穷困潦倒,则社会必然不和谐、不稳定,乃至出现动荡和混乱。所以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把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作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把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
  其次,扶贫开发是全面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强调,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只有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才能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各地区协调发展的社会。向市外看,2009年上饶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184元,而同期江西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7185元,只有全省水平65%,可见只有加快我市扶贫开发进程,才能有效减少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从市内看,2009年上饶市境内的经济发达县(市区)德兴、广丰、信州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23814元、17309元、26692元,基本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鄱阳县、上饶县、余干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只有5184元、9642元、6336元,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达县与落后县发展极不平衡,可见只有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尤其是加大对偏远山区、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才能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上饶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再次,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上饶社会的主要内容。构建和谐上饶社会,建设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通过实施扶贫开发,能够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收入,逐步扭转城乡、区域、贫富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能够有效发展贫困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使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二、认清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上饶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省、市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把扶贫开发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创新开发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五年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6844万元;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累计直接投入资金15460万元,帮助引进资金32250万元。着力实施了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一体两翼”扶贫战略重点,充分发挥了小额信贷、社会扶贫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的作用,全市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逐步增强,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至2010年末,全市扶贫重点村人均收入达到4464元,比2006年增长42%;四个重点县人均收入达到3996元,比上年增长45%,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在欣喜地看到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人口数量规模大。按照新的贫困标准,我市还有贫困人口50余万人。按照目前的投入力度和减贫进度,到2020年实现全面消除贫困人口有一定难度。二是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我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滨湖地区、武夷山脉以及怀玉山脉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特别是由于我市每年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问题还十分突出。三是推进工作面临的问题多。比如,我市各级财政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投入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又如,在工作中存在着重基础设施轻主导产业发展和移民发展的倾向。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市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加快上饶扶贫开发进程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表明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纲要》精神,认清形势,明确重点,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加快我市扶贫开发进程、打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而扎实工作。
  一是始终瞄准贫困对象主攻目标,在提高扶贫精确性上强化新理念。随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我市贫困农民年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但如何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大的扶贫效益,是我们亟待研究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上饶的实际出发,以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为契机,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规模、构成、需求和分布的特点,逐步建立对贫困人口和贫困重点区域的“瞄准”机制,按照“一地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原则实施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
  二是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在增强扶贫持续性上开拓新途径。开发式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基本方针,是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我市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但现阶段我们看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计成本、盲目开发、重基础设施建设初级开发的苗头,既浪费了有限的扶贫资金,又没有取得较好的扶贫效果。为此,我们的开发式扶贫要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契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结合,将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培植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机能作为开发式扶贫的核心,走全面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三是始终围绕“一体两翼”战略措施,在谋求扶贫长效性上建立新机制。首先要着力抓好整村推进。要总结借鉴“十五”、“十一五”重点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瞄准“十二五”省定的648个贫困村,全面实施水、电、路、气、房、网“六到农家”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建设,“三清五改”为重点的村容村貌建设,扶持贫困村整体脱贫。二是大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发展扶贫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增加贫困群众和水库移民收入,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泡桐和三清山有机茶两大扶贫主导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着力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扶贫效果,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品牌,巩固完善扶贫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承建产业加工销售平台,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提高扶贫主9vkoe/hVDwwLkpLlg8zBYg==导产业规模效应。“十二五”期间,我市要重点扶持扶贫龙头企业70家以上。三要着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我们要将贫困劳动力培训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跟踪掌握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转移就业率,提高就业稳定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6.7万人。
  四是始终把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大策略,在扩展扶贫社会性上开创新局面。当前,要抓住各行各业加大农村发展投入、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的有利时机,继续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支援贫困地区,“十二五”要力争各类社会扶贫资金投入递增15%以上,占全省比重1/5以上。党政机关继续发挥表率作用,继续动员132家市直单位参与定点扶贫,把扶贫重心更多地覆盖重点村、惠及贫困户。机关干部继续深入开展干部扶贫帮困贫困户活动,把贫困户脱贫的任务落实到人,不脱贫不脱钩、不离岗,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鼓励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驻饶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力争组织参与定点扶贫的单位57家以上。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扶贫开发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搞好协调指导,使各部门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将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努力加快我市扶贫开发进程,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上饶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