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防线构筑财政扶贫资金防火墙

2011-12-31 00:00:00唐庆敏
老区建设 2011年11期


  近年来,江西省于都县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科学考核为手段,以强化监督为保证,积极构筑“制度、考核、监督”三道防线,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防火墙,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县连续三年获“全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类重点县”称号。
  
  一、制度设防—以规矩成方圆
  
  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的首要前提。近年来,该县不断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审计等制度,确保项目管理规范、资金拨付快捷高效。一是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项目监督责任制、项目有责任追究制、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制、重大工程招投标管理制、项目经理工程质量承诺制、项目验收与后续管理制等一系列制度,确保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规范、阳光操作。二是健全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出台了《于都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明确了报账的程序与手续、资金审批与拨付、资金监管等内容,对扶贫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由扶贫办提供项目报账资料,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直接将资金拨入施工单位。三是健全完善项目审计制度。针对财政扶贫项目点多面广、零星分散的现状,采取对扶贫项目定期集中审计的模式,保证审计的效率与质量,避免形成审计的死角与盲区,较好地确保扶贫项目的真实性与资金的安全性。
  
  二、考核提效—以奖惩为动力
  
  科学合理的考核是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的有效途径。为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和各部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探索,该县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一是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包括扶贫项目在内的财政支农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奖励,奖优罚劣,走出了“争取项目越多、工作压力越大、挤占经费越多”的怪圈,提高了部门争资争项、组织项目实施和管好用好资金的积极性。二是纳入中心工作考核。将财政扶贫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列入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内容,并将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纳入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项目安排和提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三是每月统筹安排调度。县政府每月组织扶贫工作成员单位召开调度会,及时通报、分析扶贫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资金支出进度等总体情况,并协调解决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作滞后的部门及乡镇必须在会上说明情况并作表态性发言。
  
  三、监督谋安—以群力保安全
  
  全面深入的监督是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该县不断加大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构建了“群众监督、政府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资金安全管理的“天网”。一是设立群众监督的“千里眼”。对所有扶贫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都在于都政府网公开,同时也在项目实施地进行公示公告,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同时,项目建设村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重点村受益群体代表对项目的质量与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实行阳光化操作。二是搭建政府监督的“雷达网”。从事后检查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对资金运行的实时、动态、全程监督。建立财政、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联防协同监督机制,共同监管,定期交流,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运行、高效使用。三是安装舆论监督的“顺风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表彰先进典型,曝光反面典型。同时,借助舆论监督推动改进创新,针对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因势利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责任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