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对接融入实现跨越发展

2011-12-31 00:00:00杨林峰肖燕辉
老区建设 2011年11期


  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一年有余,樟树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区内38个县市之一,生物产业、化工产业的两个基地被列入了规划重点建设,这是樟树市实现跨跃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只要抢抓机遇,主动策应,全面对接,积极融入,就一定能把樟树市打造成低碳经济发展隆起区、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一、树立四种理念,做好四个对接
  
  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首先就必须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对接融入,树立接受辐射就是抢抓机遇的理念、主动对接就是加快发展的理念、全面融入就是扩大开放的理念。
  一要树创新理念,在技术对接中增发展后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与推动。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要创新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在技术创新中实现对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推进樟树市的跨跃式发展。要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654321”工程,培育创新型或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打造技术创新平台,组建创新团队。与此同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企业,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二要树统筹理念,在产业对接中促协调发展。要不断做强做精药、酒、盐、道教养生、旅游文化等产业项目,重点抓好生物、化工两个列入了区域规划发展的产业。要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打造现代高品位宜居城市,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加快融入以南昌为中心的城市群,重点抓好阁山、临江等9个重点集镇建设,通过产业支撑来推进城镇建设,通过城镇建设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三要树和谐理念,在目标对接中谋发展之路。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做好“绿满城”文章,做足“绿绕水”文章,做强“绿拥路”文章,做优“绿醉人”文章,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同时,要以和谐平安建设为主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摆在第一位。在抓好环境建设、综治工作的同时,既注重扩大经济总量,又注重提高人均水平;既注重发展速度,又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樟树打造成一座社会文明、秩序安全、城乡协调发展,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和谐城市。
  四要树生态理念,在项目对接中建宜居之城。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谋划工业发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抓项目建设,更好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顺应世界低碳经济、新能源革命浪潮的兴起,立足樟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培育低碳文化”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产业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导向,以改善交通、优化建筑设计、推广新能源新技术、倡导低碳生活为突破口,着力构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低碳社会“五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二、抓好四项工程,打造四大体
  
  围绕“药都、酒都、盐都,中国第一养生旅游天堂”的战略发展目标,重点抓好四大工程。
  一要抓好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工程,打造创新发展体系。樟树市打造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从总量规模、产业集聚、品牌建设、创新能力等条件都已成熟。抓住生物医药产业和化工产业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创新服务机制、创新科技水平、创新发展环境、创新组织体系,以项目建设为带动点,以总量增加、布局合理、产业集聚、主导突出、节约高效为核心,全力打造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主攻以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综合产业集聚区、以福城医药园为中心的医药产业集聚区、以盐化工基地为中心的盐化工产业集聚区。
  二要抓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打造多元发展体系。充分利用“药、酒、盐、古、道、闲”等旅游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以阁皂山旅游景区为龙头,规划引进一批品位高、市场潜力大的项目,把樟树打造成为集“修身问道、养生保健、中医国学、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示范”于一体的旅游新地标。围绕医药产业链、供应链和销售链,积极打造现代医药服务业示范园和产业园。充分发挥区位0fkJ/BmLrzv737TpJDb6C60zWSliNLA5XMD6YDHQA2E=优势,积极发展物流业,推进行业经营连锁化、物流配套化、管理网络化、业态新型化、服务系统化、设施现代化,提高商贸物流水平。积极发展文化娱乐,改造、提升、引进一批文化娱乐企业,促使樟树文化娱乐上档次、上品味。积极引进各类银行和股份制金融机构到樟树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
  三要抓好高效生态农业扩张工程,打造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培植壮大中药材、粮油、蔬菜、畜禽等加工龙头产业,建设生态农业园,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更多的千亩种植大户、万头养殖大户或“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对接城市需求,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实现农业转型的切入点,逐步建立一批集生产、示范、科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产业。
  四要抓好绿色生态建设决战工程,打造绿色发展体系。建立健全一整套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环境功能区划建设和保护体系,以实现优良的小区域生态环境支撑鄱阳湖大区域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强化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强化区域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使市内赣江、袁河水体水质保持在Ⅲ类水质以内。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生态乡镇创建工程、农业面源防治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形成“生态功能完备、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体系。
  
  三、处好四种关系,增强四种能力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一项事关江西发展大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在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接融入鄱阳湖生态区的建设,必须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把近期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战略统一起来。着眼当前就是要抓住樟树对人生态区建设的机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尽快做大经济总量,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立足长远就是要用战略眼光,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和内容,结合樟树实际,做预见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分析,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把握好时机和节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联动性,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利用和保持好樟树“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
  二要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根据经济学中的“蓝海战略”来分析,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一个重大战略意义,就是规避区域内不良竞争,实现合作共赢,提升整个区域的对外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样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有利于集中财力、物力,培育多个经济增长“爆发点”。因而要打破行政区划樊篱,在全力以赴推进樟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强与规划区各县市区间的协作,在资源、交通、信息、市场等诸多生产、消费要素共享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竞争,形成特色,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同源、人文相亲、地理相近、交通相连、经济相融等优势,在南昌、丰城、高安、新干等地的水资源保护、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交通布局等方面加强分工协作,谋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效应,实现共生、互动、合作、共赢。
  三要处理好重点与统筹的关系,增强协调发展能力。樟树作为全省十强县市,要努力在鄱阳湖生态区建设中成为38个县市的先行区、示范区,就必须找准优势,科学定位,以融入南昌为中心的城市群为突破口,在生物医药、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上破题,以药业、食品工业、盐化工、五金机械、现代农业、旅游等产业为重点,推动樟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针对城乡二元结构、公共服务、资源要素、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劳动就业、公共服务、建设投入等途径,实现樟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强科学发展能力。融入鄱阳生态区建设,就必须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好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落户樟树。同时,还要运用经济政策,营造出促进创业、促进创新、促进发展的社会氛围,为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樟树集中,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大项目、高科技项目相对少,旅游产业发展滞后等相关问题,使樟树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改革开放的前沿区、生态建设的示范区、率先崛起的先行区。
  
  责任编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