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英语词汇中大量存在着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这些词汇通常也是导致词汇学习复杂化的原因之一。隐喻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习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义词;隐喻;词汇习得和教学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才能进行进行组词造句,才能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训练。然而,如何有效地掌握词汇,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却一直是令广大师生伤脑筋的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习得一直都是学生难以突破的瓶颈。学生经常抱怨花了大量功夫去记单词,到最后总是容易忘记。即便是不遗忘,在真正的交际中,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那些已经习得的词汇,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能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只关注记忆单词的数量,大多以机械记忆为主而忽略了词汇本身的特点。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些基础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多种意义,这些可以表达多种意义的词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多义词。词汇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词汇习得既费时又效果欠佳。因此,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多义词学习方法,教师们就应该深入到这些词汇的内部,发现其语言特征。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词汇教学与语言学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汇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人们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多种意义,是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自从具体到抽象认知域的隐喻映射。(梁晓波,2002)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并使用这些词汇。本文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阐述隐喻和一词多义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则是在前两部分的理论和相关实例的铺垫下,对当前英语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隐喻理论的阐述
隐喻(metaphor)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meta的含义相当于across,即穿越、跨越的意思。phor相当于carry即携带的意思。所以metaphor就是指用一类事物来表征另一类事物。(胡华芳,2007)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偏离常规的语言使用,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近代对隐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隐喻在思维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欧美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为首的学术界开始重新看待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1988)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明确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一理论。他们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是以本体经验为基础的。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形成了作为基本概念结构或认知结构的各种意象图式。在人类认知抽象事物时,这种概念结构又按照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的域的内部结构和一定规律的映射,被用来进行对抽象领域的思维。(赵艳芳,2001)Lakoff运用这种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如:时间就是金钱:爱情就是旅途;争论就是战争。在这些隐喻中,就是用金钱表述时间,用旅途表述爱情,用战争表述争论。金钱、旅途和战争都是人们经历的具体事物。时间、爱情和争论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体验的抽象事物。通过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用具体事物来表述抽象事物,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M metaphor)。隐喻表达就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具体化。隐喻的实质就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束定芳,2003)这一全新的理论是对传统隐喻观的突破,使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语言层面上升到了认知高度,为我们阐释和理解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现象
多义词即多义聚合的词,指的是包含几个相互有联系意义的词。有的词包含的义项较多,如get一词在《牛津英语辞典》中的义项高达150多个:有的词义项相对而言较少一些,如cut一词在《新英汉词典》中有32个义项。不管义项划分是多是少,这些义项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个多义词有多种意义,由中心意义通过词义的夸大、缩小、类比、转义等方式引申出不少次要意义。(姜雪,2005)如heart一词共有6个义项:
(1) the organ in your chest which pumps blood-through your body.
(2)emotions or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