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内在作用机制
工业化演变中的金融作用
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将资本、劳动、知识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通过使用新技术与新生产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工业产业的单位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产业,农业的相对剩余劳动力就会转移到工业,表现为工业规模不断增加,工业产值在整个GDP中占比提高。正如美国的奎奈特教授所说:“没有各种要素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充分流动,获得人均产出的高增长率是不可能的”。
经济增长下的工业化演变。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出了劳动力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将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之后进一步转移到第三产业。1970年后,美国的钱纳里总结了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在其《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根据人均实际GDP将一国的经济发展分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进行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三大阶段,或称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其中工业化阶段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又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具体共表现为六小阶段:一是不发达经济阶段。产业结构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体系。
二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开始过渡。工业产品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三是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产业发展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体系中,同时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四是是工业化高级阶段。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是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产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等。
五是阶段是发达经济阶段的初级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该时期的特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六是阶段是发达经济阶段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开始分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见表1)
工业化进程中金融所扮演的角色。金融体系具有五项功能,即动员储蓄、配置资源、实施公司控制、风险管理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金融的增长究竟是工业产业发展的一个被动过程,还是以积极姿态参与工业化进程,这依赖于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金融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对工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虽然金融摆脱了在准工业化阶段人们传统的“面纱论”(金融是覆盖在实体经济的一层面纱,起作用仅仅限于交易与支付职能)看法,但总体来说,早期工业化时期的金融发展仍处于需求跟随地位,金融部门发展是实体部门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结果,金融将对工业的需求做出反应。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宾逊所言:“企业前行,金融后动”。工业仍然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随着工业规模扩大,各项资源日趋紧张,工业的比较成本持续高位运转,生产专业化程度无法提高,使得竞争力降低。伴随着工业向纵深发展,对生产的专业化与进一步分工合作提出内在要求,金融本身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中间投入的特性开始显现。金融虽然还在以融资的方式发挥自身五项功能,但其实质是通过促进工业内部生产链上专业化分工,优化工业结构内部要素配置效率;促进生产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效率;延长产业链,使得工业生产率大幅提高。因此该阶段金融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中间投入要素——金融的需求。因此随着经济增长,工业与金融彼此密切程度日益加深。
城市化进程与金融聚集
城市化的内涵。美国专业刊物《世界城市》明确指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这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的密度和经济职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依此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简单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仅仅是城市化的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工农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及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化。
城市化发展规律。美国学者诺瑟姆于1975年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城市化发展经验,并以S型曲线代表,该曲线说明世界城市的发展存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此时城市人口增加较少,发展缓慢。当一个国家城市化率达到30%时,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此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化进程相对于第一阶段,大大加快,该趋势一直保持到约70%的城市化水平上。到了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工业增长与城市化互动关系中的金融聚集。城市的产生早于工业,恩格斯认为“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始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浪潮则推动了城市的高速发展。这首先表现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水平较低,随着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发展,在生产上走向集中的倾向产生,生产规模的扩大产生规模经济,而资本、人口与企业向城市的集中可以引发城市聚集效应。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当从事生产、交易的人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时,可以大幅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深化,而分工形成的网络效应将使得集中交易的效率提高。因此工业的发展将显著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工业生产深化,此时两者之间表现为正相关性。随着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劳动力、金融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快速向城市集中,城市的“规模经济”推动城市的快速膨胀。伴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市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作为商品流通中心,发挥巨大网络效应,刺激服务业产出和就业的增加,尤其是吸引了众多的高级人才的金融业在城市中心开始积聚。一方面它是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对其作为中间投入要素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支撑城市成长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城市整个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企业的大发展、大项目的建设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导致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确立,表现在:金融产品丰富、融资手段齐全,融资规模巨大,融资效率快捷等。显然当大量金融资本的渴望无法由银行来满足时,就转向依靠现代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予以解决。资本市场的建设与运转只能在一个信息充分发达,交易费用较低的城市中存在。而银行从企业信用中介中转身,开始为日益增多的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服务。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金融产品与理财服务有较高需求,这对城市金融业的提升产生巨大原动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城市的发展,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面临着大量人口居住的刚性需求。同时,分工也要求工业链中非制造环节尽可能分离出来,以服务外包方式提升工业竞争力,这将大大增加城市服务业中劳动力数量。与此同时,制造业的生产车间搬出城市,公司总部及研发部门留在城市,形成城市企业总部聚集效应。在这种城市转型背景下,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不再以制造业为主,而更多来源于服务业的贡献,尤其是通过金融平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金融业从最初为企业、居民提供简单的支付、价值储藏、投融资服务,到现在成为工业、城市发展的发动机,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总的来说,城市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呈现共生状态。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业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其内部出现分工与扩展,金融从单一银行分化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基金公司与信托等金融机构,并在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与信托等原始金融工具基础之上,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新兴金融创新产品(如期权、期货、次级贷款)来规避风险,满足融资需求。同时大量金融机构开始在城市中心出现集中,这种聚集效应表现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支付效率得到更大提高,尤其是在跨地区层面上表现更为突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外部经济(如知识溢出)等特点在聚集中得到体现。金融聚集的结果是:一方面为它们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如咨询、会计、资产评估、法律等)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餐饮、娱乐、通信等传统服务业也得到很好发展机会。这方面典型例子有北京的金融业集中在金融街上,上海的金融业聚集在陆家嘴一带,英国的金融业聚集在伦敦城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的商务区,东京的金融业集中在千代田的丸之内。一般来说,我国金融业的聚集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增加值就会增多70.093亿元;而一般服务业的增长聚集弹性为4.357,即服务业的聚集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增加值仅仅增多4.357亿元。到了工业化后期,随着服务业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加大,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基础设施”性作用,将带动服务业促进城市大发展,此时工业在经济增长的比例逐渐降低,就出现了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相背离的情况。
以河北省为例说明金融的作用
河北省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正相关性检验
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的众多经济指标之一是人均生产总值,根据钱纳里研究结果可知当人均GDP为3200~6400美元时,工业化处在中级阶段。截至2008年末,河北省共有地级市11个,包括136个县(市)。人口总数为6988.82人,人均3400美元左右,显然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从11个地级市来看,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工业化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分别达到4240美元与7050美元,对照表1我们可以发现唐山已经在河北省率先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冀中南地区(不包括石家庄)工业化水平在2100~3600美元之间,显然这些地区工业化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过渡时期。而冀东地区的秦皇岛工业化发展较快,已经进入中级阶段,而承德刚完成初级阶段。作为环京津城市,张家口与廊坊情况同承德与秦皇岛相类似。为了克服单一指标的不足,我们同时选用工业化率指标来分析,经过比较,“工业化率1”指标较“工业化率2”指标更好说明问题。显然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工业化居于河北省领先水平,基本上在90%左右,而衡水、保定、张家口、邢台处于下游水平,平均落后8个百分点左右。
下面我们再来比较各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关于城市化衡量指标的选择,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还是城市人口占该地区全部人口的比例。在本文当中,限于对各县(市)的城镇人口准确数据搜寻较为困难,采用县(市)总户数减去乡村户数,再乘以户均人数(经过推算确定4.71人/户),最终计算出各地区农村城镇人口数量,然后与城市人口数量相加得出城市总人口(因为城市人口中农业人口目前已经很少,在此忽略并不影响讨论)。最终整理数据见表2。定义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系数等于“城市化率/工业化率-1”,在这里使用该式来计算出河北省各地区的偏差系数,结果也显示于表2中。从中发现,张家口与秦皇岛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而其他地区都是滞后于工业化,尤其是冀中南地区(不包括石家庄)这种滞后效应反映较其他地区更大,结合该区域的落后工业化水平指标,验证了本文前面所分析的在工业化初、中期,工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存在正相关性问题。
简言之,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廊坊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促进了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其他地区的较低的工业化影响了它们城市进程。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张家口,其在较低的工业水平下快速推进城市化,将可能使得城市的聚集效应带来的正面收益小于拥挤造成的不经济。
河北省各城市金融发展与城市发展分析
鉴于河北省各县(市)金融发展数据资料难于找寻,本文以下着重分析各城市的发展及其金融发展情况,试图从实证角度验证本文前面的分析结果。有关数据经过搜集、整理及计算列于表3中。首先可以发现城市人均GDP远远高于地区人均GDP,说明城市的生产效率较农村高,这验证了城市的聚集效应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其次,通过城市工业化率指标看到石家庄、秦皇岛与廊坊三个城市的工业产值小于其服务业产值,说明其城市发展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用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产值分别与工业产值比较,其比例分别是17%、8%、14%;石家庄、廊坊金融业产值在服务业所占比重也较其他城市大,这表明工业发展带动金融发展、推动城市扩张,同时金融在城市进程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工业作用逐渐让位于服务业,而金融扮演服务业中心角色将呈现出来。借助美国经济学家戈德斯密斯提出的金融发展指标(FIR)我们计算出石家庄与秦皇岛的FIR分别是1.64、1.47,在全省最高,再次说明金融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
基本结论
本文从产业分工的角度阐述了金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首先论述了工业化演变中的金融作用与效率,指出,在工业化早期阶段,金融实质通过促进工业专业化分工,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效率,来大幅提高工业生产率,因此该阶段金融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分析了工业增长与城市化互动关系中的金融聚集效应,得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市的快速集中将引发城市聚集效应,尤其是金融聚集效应,表现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支付效率得到更大提高,金融业在现代服务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并起着“基础设施”性作用,将带动服务业促进城市大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城市与金融彼此密切程度日益加深。在以上理论分析完成之后,通过河北省各地级市2008年实际数据,对以上结论进行实证检验。
注: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11工程3期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金融创新、系统性风险与监管问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