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集优”票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11-12-31 00:00:00姜智强漆鑫钟帅
银行家 2011年12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不断恶化、资金状况日益紧张,其健康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融资难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共度时艰。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积极探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广东、江苏、山东试点了“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服务方案”,并推出了“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与融资难题
  一直以来,广大中小企业都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生力军,更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遭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毕业大学生初次就业,绝大部分需要靠广大的中小企业吸纳;而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也需要靠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来解决,这也都需要倚重地方区域内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来贡献力量。因此,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和年度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含持照个体工商户)约3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9%;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4.9万家,实现总产值49.8万亿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50.1%和240%;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此外,全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虽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政府也在一直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当前依然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而“融资难”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金融系统一直着眼于服务“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绝对主体的现代金融体系。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一直占据了金融机构总资产的半壁江山,其存贷款市场份额更是占据了整个银行业存贷款总量的一半以上。根据银监会2011年10月2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到105.71万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境内总资产为50.50万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内总资产为16.64万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境内总资产为8.95万亿元,其他类金融机构境内总资产为29.61万亿元。
  这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过低的融资格局。在当前的融资格局下,一方面,由于广大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可供抵押的合适资产、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较低等原因,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大型商业银行进行间接融资;另一方面,尽管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能够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但由于其资金需求量普遍较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并且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能够被审计部门认可的规范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信用评级过低,而在缺乏合适的信用增进措施和风险缓释工具的情况下,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中小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就不进行融资。相反,在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心脏”的今天,广大中小企业由于其高成长性、经营灵活性,更加需要资金和资本的支持。但是由于在当前金融市场格局下,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系统获取资金,众多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甚至高利贷行业等非正规金融市场进行及时的资金融通。尽管这些民间融资行为能够部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这些资金的利率通常很高,在经济、市场运行平稳的时期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顺利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一旦遇到经济、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或者企业遇到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中小企业资金链突然紧张的时候,这些高息借贷会加速中小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使之迅速走向覆灭。
  因此,在当前资本市场的融资格局下,广大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融资难,还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风险,这十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更进一步地,这也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的快速和稳定增长,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区域集优”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服务方案”正是着眼于解决当前资本市场融资格局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是要切实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之推出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实践和基础之上的再创新。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指2 个以上(含2个)、10 个以下(含10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于2009年11月由交易商协会正式推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缺乏规模效益、信用风险高、信用评级低等相关障碍,使更多中小企业有序进入全国范围的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成为了可能,并且也大大降低了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对资本有效配置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精神,2011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交易商协会与企业、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参与主体密切沟通,经充分研究论证,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整体规则框架下,创新推出了“区域集优”融资模式。
  “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债务融资方式。在具体操作上,首先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偿债基金,以一定的杠杆率为本地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项目提供担保;然后,再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地方企业,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联合银行、地方担保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为企业设计切实可行的债务融资服务方案,并为之提供全产品线的金融增值服务。
  “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创造性地将地方政府引入了参与主体,并使其发挥主导作用,这样就充分集中了市场和政府对资本和其他相关资源配置的双重优势。在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不论是就业、税收,还是对收入水平、经济增长的拉动,广大中小企业往往是居功至伟,因此,地方政府乐见,并且也有意愿、有动力帮助本区域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而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最有能力协调各方主体和调配各种资源,如果有合适的方式和途径,地方政府也最有能力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正是创造了这样的途径,使最有意愿和最有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地方政府有了具体可操作的方式,来帮助本地合适的中小企业进入全国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进而,中小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拉动了地方的就业、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成人达己,成己为人”,这就形成了一种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区域集优”有望开创中小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新格局
  “区域集优”的债务融资模式创造性地将中小企业引入了全国性的正规资本市场,极大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将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正式推出,标志着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直接进入债务资本市场融资的创新通道正式启动,借助这一金融创新,我国中小企业由来已久的融资难问题将有望得到实质性改观。同时,“区域集优”的债务融资模式也有助于防范和消除民间非正规金融带来的金融风险,更为深远的是,“区域集优”的债务融资模式也将促使我国资本市场金融资源的分配走向更趋合理、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新格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前全球都没有一个成功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广大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主要依靠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等非正规金融方式解决,但是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高成本,不仅会严重挤压很多中小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更有可能使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有效打通了中小企业有序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通道,不仅扩大了中小企业可获取的金融资源,大大降低了其融资成本,也实现了稀缺的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的适度倾斜,这不仅将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使我国金融资源的分配进一步优化。伴随着未来“区域集优”融资模式的逐渐成熟和试点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正规金融市场“嫌贫爱富”、融资资本过度集中于国企和大型民企的局面将会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此外,将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引入正规金融市场,也有利于扩展金融监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防范类似温州民间高利贷融资崩盘等恶性金融事件爆发造成的金融风险,维护稳定的金融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毫无疑问,伴随着未来“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逐渐成长与成熟,这种“区域集优”融资模式不仅将有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将对中小企业发展、区域经济乃至我国整体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区域集优”的债务融资模式将促进中小企业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增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把中小企业推向了全国范围的资本市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其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并且,票据本身的发行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相关中小企业在注册、发行及后续管理过程中,能够极大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论主动还是被动都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使企业经营不断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更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将有力促进其长远的发展壮大。此外,商业银行在承销票据业务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有利于其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互信关系,进而发展贷款、贴现、贸易结算等其他业务,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其次,“区域集优”的债务融资模式有助于培育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债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发展都面临一个重大障碍,就是缺乏一个完善的信用环境。“区域集优”的债务融资模式将使地方中小企业在发债和争取发债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市场诚信意识和信用体系,随着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影响力的扩展,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有效塑造。伴随着未来“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向全国范围的推进,从而可以使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此外,政府职能转变也是我国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区域集优”的融资模式中,地方政府在帮助本地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加强服务地方企业和市场经济的意识,增强其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实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进而促进我国整体性的政府职能转变。
  第三,“区域集优”的债务融资模式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区域集优”的融资模式中,中小企业是融资的主角,但地方政府需要对本地企业进行遴选,是绝对的主导力量。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遴选过程,也是体现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过程,这使政府在财政、税收政策之外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产业结构调整工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会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加速其发展壮大;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将愈加艰难,加速其淘汰,释放被其占有的发展资源,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据悉,广东佛山、山东潍坊两只“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目前已成功发行,11家中小微型企业率先通过区域集优模式募集资金5.39亿元。而首批拟发行的“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金额为13.89亿元,共涉及广东佛山、山东潍坊、江苏常州三地的25家中小微型企业。虽然首批“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规模在整个资本市场甚至直接融资市场都还微不足道,但在当前流动性普遍紧张的大环境中,这笔资金对中小企业来说却无异于“雪中送炭”,必将有力地促进其健康发展、快速成长。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创新推出和其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格局已经蓄势待发。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息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