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电消费变革下的营销之道

2011-12-31 00:00:00贾天理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1年7期


  受地理条件、收入水平、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电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并非那么容易。当农民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新特性后,企业该如何“谋定而后动”?
  
  2011年,中央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这无疑将会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家电下乡”政策在我国已实施多年,然而,企业家电下乡产品的销量与国家政策的引导要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调查显示,目前“家电下乡”政策的知晓度明显偏低,全国有39.2%的用户没有听说过该政策,35.6%的农村消费者对政策的具体细节不清楚。这说明制约农民家电消费的因素除了政策引导,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当前农村家电的消费环境还不够好、农民的消费满意度比较低、家电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为此,家电企业需要在研究农民消费新特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营销策略。
  
  农村消费新气象
  
  消费者行为可以理解为消费者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生活方式和自我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需求被看做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虽然农村区域范围的社会群体、传统文化与消费观念对农民的影响很大,但随着农村教育、通信与交通事业的发展,农民接触的新知识与各种商业信息也大大增加,城市消费文化已经深深植入了农民的传统观念,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
  “面子工程”。面子连结着中国人的尊严、社会归属等一系列情结,是农民从众消费和炫耀消费的根源,为了能够融入农村主流群体,维持面子是农村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个规则。当前,农民的面子消费主要表现在婚嫁礼金、住房、家电以及生产资料等方面。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