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档案中看到结婚证,首先想到的是50年前我那难忘的恋情和极富时代感的婚嫁过程。
我1957年在新民二中毕业,时年22岁。因为在学校就是学生会干部、中共党员、团总支委员、学校女篮球队队长,所以直接被教育局录用,分配到前当堡乡茨林子小学任教员。1958年二三月间,教师到县城开会,闲暇时间与几位同志到新华书店去购书,忽见我在二中念书时的王占奎老师,忙上前问好,谈话中得知他从二中参军当飞行员二年后,因鼻炎不能凌空而转业到新华书店,任财会股长。王老师只比我大一岁,他作为老师分工是少先队总队辅导员,在我看来他为人师表,和蔼可亲,年轻活泼而又不失稳重。后来他受检飞行员合格应征人伍,驾驶战机翱翔蓝天,羡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从内心祝愿这位老师早日成为英雄。
而今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老师,已是转业归来的新华书店财会股长,见面那种激动热情劲儿,已不只是含有当年的师生之谊,还含有一份同志之情。而且我们一个大男,一个大女,在我们互相的问候中,或多或少萌生出爱意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互问家庭情况时,老王首先产生了爱的意向,因为回校没几天的功夫,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还随信寄来一张二寸免冠半身照片,穿的是大翻领飞行员制服,半背的分发,情态温和不失凝重,威武不失儒气,在我的心中已没有第二个可比的男人了。自然这一切我都放在兜里,藏在心里。
这年暑期,我以优秀教师的业绩,调入县城实验小学,从此我们相聚的机会更多了,互相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家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父亲为资本家劳作染病不治身亡,寡母守着兄弟俩,靠年迈的祖父祖母支撑度日。现在我们都是共产党员,积极向上的青年,我们的爱情被确定下来了。10月1日同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彩照。照片上我们俩,面对面,中间还放一盆花,虽然寓意爱情像鲜花一样美好,但没脱离开时代的男女行为准则,朋友就是朋友,不同于夫妻,不即不离,男女有别。但在我心中这一合影,是我人生时段的分水岭,以前我是大姑娘,今天起我对王占奎以身相许,我将是媳妇了,所以这张合影的剪发成为历史,从那时我开始烫发了。
我们决定登记结婚,新华书店给安排两间公房,我们是社会主义新青年,都是共产党员,一定要把婚礼办成个新样子。
10月25日领到结婚证,当天是星期六。晚饭后,学校领导和几位老师送我到新华书店,书店全体同志参加,为我们举行了婚礼。我们事先为客人准备了烟、糖、茶、果,没有酒席。大家按主持人段经理安排的程序,说一说,逗一逗,乐一乐完事。把我们送入新房,就成了一户人家。
婚前老王和他祖父、祖母、母亲打了招呼,老人说你现在长大成人了,你的事都靠你自己做主,相信你比我们强,能办好。所以他们直到结婚那天也没见到媳妇,还是春节回家才算认识自家人了。
说到我的家那更是一段趣事。10月25日结婚,过几天天就凉了。远在农村的母亲怕我冷,便打发叔叔到学校给我送大衣来。恰巧那天我带领学生下地去拾柴,在校的老师告诉叔叔“把大衣送她家去吧!”叔叔听了很懵懂,“怎么大侄女又有一个什么家呀!”急忙回去告诉哥哥嫂子,全家都掉在云里雾里。第二天爸爸就赶到学校找我,我把老人领到家,说明婚姻前后情况,爸爸也没说什么,看了姑爷,看了简单的小家,高兴地回去了,说给我妈一听都很满意。待到春节我领老王回娘家,全家老少高兴得不得了。爸爸妈妈回想起我念小学时就给我找婆家,不想供我念书还很懊悔。他们夸我主意正,有志气,而今当了教师,又找了这么称心的女婿,可给爹妈争光了,在全村传为佳话。
我俩婚后互敬互爱,平等互助,全力支持对方的工作。在大跃进的年代,新民文教界这对二十三四岁的情侣很令人瞩目,我们都是中上等的身材,我性格外向,易于融入群众,念书时就当干部,毕业走到哪都是活跃分子。老王是飞行员的体态,衣着整洁利落,是至今不改的军人风纪,我们的共同爱好是体育,篮球、排球、乒乓球。
1959年秋季举行全县职工篮球赛,新民师范7个球场围满了人。当时老王已是县红旗中学团委书记,他是中学教工男队队员,我是小学教工女队队员,我们夫妻同场竞技,又成为一道风景线。当时竟有人投稿到《沈阳体育报》,以《夫妻双赴疆场》为题,把我们两人在球场上的活动进行了宣传,并配发了两幅照片,说老王场上如何龙腾虎跃,矫健敏捷,说我如何跳起投篮女中无双,其实我们同场竞技何止一次,进人老年我们在乒乓球场仍不示弱。
50年过去,岁月不饶人,虽然两眼昏花,行动不那么敏捷,可是每每翻开家庭档案,捧起这张发了黄的结婚证书,在放大镜下端详这些当年的老照片,都会浮想联翩,我们曾有过峥嵘岁月,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哺育,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使我们俩成功地走完了人生奉献之旅,我们的三个孩子,都已近不惑之年,各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称心的工作,3个孙辈都在校读书,积极向上。祖孙三代这幅全家福照片,使我时时有一种成就感,摒弃了所有苦辣辛酸。我对老王说“牵了你的手,爱你到永远”。结婚证是起点,结婚证上的主旨我们都已实践。我们共同的意愿是余热还要发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