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亲养老新书》(以下简称《新书》)是一部综合性养生著作。4卷,卷一原名《养老奉亲书》,为宋代陈直所撰,主要讲述饮食调养、形证脉候及简妙老人备急方等。卷二至卷四为元代邹铉续增,其中卷二分保养、服药诸篇,罗列古今丸、丹、膏、散、酒、粥、糕、饼等具体方药与主治;卷三与卷四为寝、兴、器、服、饮、膳、药石之忌宜,附妇儿食治诸方。其卷三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为古代文献中最详细的六字气诀;此外,卷三中的食后将息法,卷二中的两种按摩法等,也属气功功法。
一、选录六字气诀,详述锻炼方法
众所周知,六字(气)诀源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但论述最详细的要数《新书》。一般认为,该功法有作者邹铉录自其曾叔祖南宋邹朴庵《炎詹集》中的《玉轴六气》,内容包括了六字诀作用、练法、应用与注意事项等,几近该功法之大全。
1.关于六字诀的作用
邹氏引《玉轴经》之言谓:“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气,以吸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其中“小验”、“大验”、“万病不生”等语,以夸大之词说明了功法的效果;“以呼而自泻出脏腑之毒气,以吸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一语,对此功法的补泻作用做了明确的回答,且与现代科研结果不谋而合。
2.关于六字诀的练法
邹氏之“呼有六,曰呵、呼、呬、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既定义了功法,又约定了六字的顺序,故认为锻炼时“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气,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念毕,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声,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但呵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也。吸讫,即又低头念呵字,耳复不得闻呵字声,呵讫,又仰头以鼻徐徐吸清气,以补心气。亦不可闻吸声。如此呵者六次,即心之毒气渐散,又以天地之清气补之,心之元气亦渐复矣。再又依此式念呼……呬……嘘……嘻……吹……”
与他家之论不同,《新书》的这段话中有几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点”,一是强调呼吸的声音要轻,使“耳不得闻”,显然,这是作者借以提出了“深、长、细、匀、轻”的调息要求,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二是规定呼吸时相的长短,提出(呼)“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也”,对此,我们不必机械地照搬,而应根据病证的虚实而定,对虚证可按此说调息,对实证则应改为吐多纳少。三是与“嘻”字相配的脏腑为“胆”,现在我们一般将“嘻”与三焦相配。四是六字的次序,《新书》之“呵、呼、呬、嘘、嘻、吹”序,现早已被“嘘、呵、呼、呬、嘻、吹”所取代。该书还将上述六字各六次共计三十六次的一般练法定义为“小周”;如在“小周”基础上为治疗五官病证加练两个字各十八次计三十六次,定义为“中周”;之后,再重复一次“小周”总计一百零八次,为“大周”。如遇重病患者,则要求其还要增加习练的次数:“如病重者,每字作五十次,凡三百而六腑周矣。”另外,书中六字诀的预备式很有特色,几乎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功法锻炼:“解带正坐,叩齿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中浊津,漱炼二三百下。喉口中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喉汨汨至腹中。”
3.关于六字诀的应用
《新书》对该功法的应用有以下两种。一是脏腑分治法:“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此六字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二是从五脏治五官法:“看是何脏腑受病。如眼病,即又念嘘、嘻二字”,其理源于肝开窍于目,肝胆又互为表里,故要在六字通练的基础上“又(即加)念嘘、嘻二字”。“他病亦然”,即其他五官病证也可仿此。
二、另有三则功法,颇有实用价值
一般认为,《新书》的气功资料,多出自他人之书,但邹氏能将其比较恰当地应用于老年人的养生,说明他对气功学与养生学均有较高的造诣。
1.食后将息法
实为摩腹加散步:“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之。中食后,还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四展手足,勿睡,倾之气定,便起正坐。”其中食后“热手摩腹”一法有可取之处,能帮助食物的消化;而食后即“行五六十步”之法不可取,因行步之时,气血流向四肢,影响肠胃对食物的消化。
2.擦涌泉穴
这是一种穴位按摩法,谓:“其穴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