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拖拖拉拉也是病症?再坐半小时去洗碗、看完这个电影就去学习、等明天再写这份报告……这样拖延时间做事的情况,生活中屡见不鲜。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不但是阻碍进步的恶习,也会加深生活的压力。对某些人而言,拖延是一种心病,它使人生充满了挫折、不满与失落感。
拖延原因有多种
拖延的成因很多,根据近年国外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三类:一是特质论,研究者把拖延视为个性特质的反映,受个体尽责性、特质焦虑、懒惰、低自我效能感等个性根源影响;二是动机论,研究者认为期望水平、恐惧失败、完美主义定向、自我妨碍和自律需求都会影响到个体的拖延行为;三是调节论,研究者将拖延视为行为自我调节的失败,是个体不能很好地协调个性、动机、认知与情境因素的结果。
国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主要原因有:对任务的嫌恶、朋友同辈人之间的相互压力、自我控制力差、非理性观念、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过去侥幸拖延经验强化的结果以及冒险性与依赖性等。另外,学习动机、时间管理、情绪、完美主义倾向、学习任务的难度以及无关任务的干扰也是影响学习拖延的原因。若要追究“拖延症”的生理学根源,答案则在于我们的前额叶皮层。
拖延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
看似原因多多,不过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