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端坐椅或凳上,上身直而不僵,两膝弯曲,脚同肩宽,脚掌踏平,双手轻按大腿上,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周身自然舒适。头略低垂,双目平视前方,待大脑清静没有杂念时,双目轻轻闭合。
呼吸姿势完成后,口微闭,以鼻微微呼吸,吸时深长、缓慢、均匀,将气吸足,但不能强求,要自然进行;然后渐渐呼气,尽量将气呼尽。吸为补,呼为泻,因此要求平稳、均匀、自然柔和,切忌半呼半吸、口呼口吸或故意用力做到深长。初练时不要心急,日久自然能水到渠成,急于求成,容易出偏,应防止欲速则不达。
意念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意念留在腹部,使腹部随着呼吸的一进一出而轻微地一起一伏,默默感觉到由于腹部的起伏,气已进入腹腔。要顺其自然,不要故意用力使腹部外凸内凹,要自然形成气贯丹田。不久即能感到脐周或腹部有微热感,热处即是丹田,以后即守住丹田。再继续练功,能微微觉察到气血流动与经络中有气息往复,也有感到全身微麻感的,有轻微震动的,还有感到体内如同电流波动的。这些感觉都属正常范围,但不能追求,要不受干扰,守住丹田,继续练功。有的人根本没有任何感觉,这是人的体质不同、练功程度不同、掌握要领不同,因此产生的反应也不同。但不论有无反应,都不能强求,若强求功效,就容易出偏。
由于练功日久,静极必动,动的幅度有大有小,这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同时要学会用意念控制其小动、少动,甚至不动。方法可以用睁眼将意念由丹田转向四方,分散注意力或用意念引导丹田气向脚底涌泉穴转移,也可用意念将丹田气像电波似的向四周播出,由小到大一圈圈地向外扩散。任何事物都是由渐变到突变的,当小动时就要防止它大动,事先就要做好由动到静的转化准备工作。若放任自流,到大动时就会手足无措,心中无数,而至不可收拾。实在无法控制时,可暂时停练,过一段时间再练。不动也不必强求动,因它同样可以达到祛病强身之目的。
收功双手合十,上下搓动为1次,共搓36次。两掌轻抚脸部36次;再双掌按住耳朵,食指压在中指上,按在脑后两根大筋上,用食指弹下敲动大筋,耳中出现“咚咚”声,36次;拍拍头顶,即可收功。
这套功法练完,手足发热,头脑清爽,全身轻松舒适。凡练此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是有杂念,没有入静或急于求成,呼吸不当或没有使腹部起伏与呼吸相配合。
练功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准,每日二三次,但不要硬性规定,可根据个人的条件行事。
练功达到内气充足时,即可自己运气自疗。例如,有腰背腿病,可用意念将丹田气运至昆仑穴、殷门穴、足三里穴;有头面病,可将气运至合谷穴、曲池穴;有肠胃病,可将气运至内关穴、足三里穴等。无论将内气运向何穴,最后必须将内气运归丹田收藏。运气自疗不能心急,要慢慢体会,取得经验,才能气到病除。
若欲为他人治病,还须练内气外放。环境要幽静,空气要新鲜,没人干扰,若能在夜深人静时练,尤为适宜。具体练法如下:
姿势 端坐于椅凳前半部,背不靠物,上身直而不僵,两膝弯曲,脚同肩宽,脚跟着地,脚掌离地,脚尖跷起,双掌轻按腿上。排除杂念,静下心来,稍坐片刻。双掌由俯掌转为仰掌,抬臂,合十,十指尖向上,沉肩垂肘,双目平视指尖,垂帘,依然看着指尖。全身必须放松、自然、舒适。
呼吸与意念:以鼻呼鼻吸,自然缓慢。注意力集中,意守丹田,自觉丹田气充足,即用意念将丹田气导引到手心劳宫穴与指掌。运气方法是:可将丹田气运至命门穴,沿督脉上升至大椎穴,再分两路沿臂而下达于指掌。也可将丹田气一分为二引向腰部两侧带脉穴,直线上升到肋,出臂内侧直达指掌。这须由练功者平时自觉气息的往来情况而定,要因势利导而非强求一律。熟练后,就不必考虑线路,一伸手即可。运气到手三五分钟后,双手即出现抖动,有电流通过的感觉;练功30~60分钟,即可收功,收功方法同上。
练功时间与方向 3~7时面向东;11~13时面向南;17~19时面向西;23~1时面向北。
练内气外放若能练后再练武术则效果更佳。但对不能控制自动的人,可使自动变成有拳路的自动,可以治久动不止。 【编辑: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