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次相

2011-12-31 00:00:00可可
现代妇女 2011年8期


  倪梅是上海人, 父亲在她16岁那年因车祸去世,留下她与母亲张玉芳相依为命。2002年6月,23岁的倪梅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市浦东区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担任行政文员。见女儿工作稳定,收入可观,张玉芳开始催促她考虑个人问题。但倪梅总是不急不慢地说:“还早,等等吧!”这一等,5年的时光眨眼过去了。
  2007年9月初,张玉芳无意间在复兴公园散步,看到湖畔挤满了为孩子找对象的父母,心头一惊,蓦然发现,倪梅居然也加入了剩女的行列。张玉芳为自己的反应迟钝深深感到自责。此后,倪梅开始马不停蹄地奔赴在张玉芳安排的一场又一场相亲的路上,可是无一例外,每场相亲都无疾而终。
  2007年12月底的一天,张玉芳安排女儿相第11次亲时,决定远远地跟着她。只见倪梅例行公事地向人家问好,也例行公事地询问了对方的职业和经济条件,然后两人就相对无言了……
  
  陪恋一:
  只有对爱情有向往才会迎来爱情
  2008年春节,张玉芳参加同学聚会,她动员大家帮女儿介绍对象。一位与张玉芳关系很好的同学私下里对她说:“玉芳,你还记得孩子上高中那阵儿,我们经常为孩子可能早恋提心吊胆。但你从不担心,倪梅这孩子的兴趣爱好根本就不在这儿。所以,我建议你别急着给倪梅介绍对象,能不能想办法打开孩子的情窦……”
  同学的话在张玉芳的内心引发了强烈震动。回想起倪梅读中学期间,每当张玉芳开玩笑地问她是否有男孩子递纸条给她时,她都是一脸的不屑。当时,张玉芳还为女儿的行为感到骄傲,如今她才意识到自己是大错特错:她始终把女儿的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却忽略了恋爱也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经历。
  为了激起女儿对爱情的渴望,在一个月圆之夜,张玉芳陪女儿赏完月之后,在书房里打开了自己当年的恋爱日记。那里详细地记录着第一次喜欢一个男生的扭捏、紧张,记录了第一次收到情书后的激动和小欢喜……
  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睡的倪梅将日记还给了妈妈。张玉芳注意到,倪梅的小脸有着“少女红”。趁热打铁,张玉芳对女儿讲起了与丈夫的交往过程。倪梅沉浸在妈妈的讲述里,被那样萌动的情感、那样激情燃烧的甜蜜吸引着。“妈,你真幸福,有那么美好的恋爱。”张玉芳笑了:“梅梅,你是属于情窦晚开的类型,听妈妈话,别拒绝恋爱,因为它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听罢,倪梅红着脸,用力地点了点头……
  
  陪恋二:
  婚恋的核心不是物质而是观念一致
  从2008年3月至9月底,倪梅又相了32次亲,张玉芳却没有等来一次成功的好消息。2008年10月,张玉芳和倪梅去杭州旅游,途中,忍不住问起了女儿的相亲经历。没想到,竟听到女儿这样评论相亲对象:“他都30岁了,还跟父母住在一起,这怎么能行?”“天,他居然在相亲时穿粉红色的衬衣,以为自己是贝克汉姆吗?”“他的眼睛太大了,我讨厌大眼睛的男生……”
  张玉芳听后,分析说:“‘他绝不可能是我喜欢的类型’这是你武断的判断,也许当你尝试着跟他一起喝喝茶、吃吃饭,会发现喜欢穿粉红色衬衣的男人不一定都是自大狂,跟父母一起住的不一定就是买不起房子,天蝎座与双子座有时候也来电。”倪梅听后若有所思。
  2008年12月底,经同事介绍,倪梅和交通银行一位信贷专员沈涛开始了交往。虽然沈涛是倪梅最反感的处女座,但她觉得应该听从妈妈的建议,多交往几次试试看。没想到,几番交往后,倪梅发现,沈涛并不像星座书上所写的那样挑剔和神经紧张。倪梅对沈涛的好感也与日俱增。
  然而,就在谈婚论嫁时,两人的关系迅速降到了冰点。原来,倪梅的月薪是9000元,当她得知沈涛一个月才5000元工资时,就打起了退堂鼓。
  张玉芳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叹了口气:“你自身很优秀,期盼找个比自己更优秀的异性做伴侣,这本无可厚非。但婚恋的核心不应只是所谓的‘硬件’,而应是人生观、价值观的趋同,以及相互理解、包容等。”
  在妈妈的引导下,倪梅逐渐优化择偶标准,将很多硬性标准柔性处理,更看中对方的人品、个性、发展潜质等。2009年初,又相了8次亲后,倪梅和一位名叫王凯的高中老师走到了一起。
  然而,就在张玉芳开始着手为女儿准备嫁妆时,却再次得知女儿“恋爱告吹”的消息。
  
  陪恋三:
  婚恋的健康状态是两人平等而不是掌控对方
  原来2009年暑假,王凯告诉倪梅,他母亲和弟弟要来上海住。倪梅曾听说过王凯的家庭情况:父亲早逝,母亲将他和弟弟拉扯成人。为供他读大学,弟弟初中毕业就去温州打工了。王凯不止一次对倪梅说:“这一辈子,我最不能辜负的人就是妈妈和弟弟。”
  王凯的母亲到上海后,住在王凯单位的房子里,和倪梅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准婆婆”常常抱怨倪梅不爱做家务,担心王凯以后要受苦;倪梅则不习惯婆婆的生活方式。王凯几番挣扎,做出痛苦的选择:与倪梅分手。
  这段恋情,倪梅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得到的结果却是伤痕累累。痛定思痛后,她打定主意:要找一个对自己百依百顺的人。
  有多少男人心甘情愿在女人面前俯首称臣?很快,持这一择偶标准的倪梅在情场上是一挫再挫。倪梅约一位公务员见面,没想到公务员临时有事来不了,一气之下倪梅将他拉进了“黑名单”;和新华保险一位客户经理相亲,倪梅想吃清汤火锅,对方却想吃麻辣火锅,倪梅一气之下扭头而去;与一位DM杂志的编辑去星巴克喝咖啡,对方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倪梅以不尊重自己为由怒不可遏……
  一次又一次的相亲,令倪梅身心俱疲,她不知道生命中的真爱究竟何时才能出现。
  张玉芳和女儿又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她说:“你的自身条件优越,所以难免心高气傲,渴望在婚恋中成为主导者甚至操纵者,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妈妈的分析和指导下,倪梅反思了自己这段时间的多场相亲:心高气傲的相亲既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为下一段感情埋下了隐患。
  
   陪恋四:
  恋爱是爱,婚姻是合适
  2010年5月,倪梅有些忧伤地对张玉芳说:“妈妈,我喜欢上了一个‘富二代’,跟钱没有关系,之前我并不知道他家里那么有钱。我们互相爱慕,但常常会争吵。”张玉芳高兴不已:“有时候,争吵就是因为彼此爱得深。”
  倪梅却说:“可另外一个男孩也对我很好。虽然他没有钱没有房没有车,但是我感觉我和他可能更合适。”张玉芳不禁问道:“你们怎么合适了?”倪梅便讲起了她与这个男孩的交往经过:“我们的出身相同、观念一致、同行业,我们会为对方提供很多的信心和策略。”
  看着女儿纠结的表情,张玉芳笑了,思考了几分钟后,说道:“梅梅,观念一致是指谈恋爱时两人要‘步伐协调’,而一旦涉及到婚姻,则要从观念一致上升到‘两人是否兼容’这一高度。两个同样高品质的零件,不在一台机器上时,彼此倾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放到一台机器上,运转起来,却往往因为对方的功能都过于强大与张扬而你磕了我,我碰了你。”
  第二天早上,想了整夜的张玉芳对倪梅说:“梅梅,请年假吧。一个人去一个远一点儿的地方,记住,一定要是你一个人。等你回来后,我相信你就会有答案的。”
  2010年9月底,倪梅一个人去了云南丽江。10天后,她回来了,还给妈妈领回了那个她觉得“合适”的普通男孩。
  那天,男孩走后,倪梅一本正经地对张玉芳说道:“10天的时间,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爱情讲究的是‘共性’,而婚姻则讲究和谐的‘差异性’,取长补短。”
  听着女儿总结出来的这句话,张玉芳开心地笑了,随后也总结道:“不合乎常理的爱情最美丽,合乎常理的婚姻才最长久。”
  2011年1月16日,时年32岁的“斗战剩佛”倪梅在相了130余次亲后,终于成功出嫁了!
  倪梅出嫁的那天,张玉芳虽然依依不舍,但仍不忘告诫女儿:“婚姻是风花雪月的终结,是柴米油盐琐碎事情的开始。要学会理解、懂得包容、善于解决问题……”
   (据当事人要求,文中除张玉芳外,均系化名。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责编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