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2011-12-31 00:00:00王梅
成才之路 2011年32期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实践的艺术。没有彩排,有时预设能够按照老师的意愿生成,有时则完全出乎意料。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抓住这些“意外”,加以利用、延伸和拓展。下面结合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教学片断】(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片段)
  操作与思考: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对折一次可分成几层;对折两次可分成几层;对折三次可分成几层;对折四次可分成几层?对折10次、20次、30次呢?n次呢?算式怎样写?
  学生很快举手,结合学生回答,前两个老师逐一板书。师:对折三次可分成几层?算式呢?生①:2×2×2×2。(不对,很快有人大喊)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想法?说说你的想法吧。生②:应该是2×2×2。师:这样写可以吗?(可以,大家异口同声)为何刚才那位同学想成4个2相乘呢?请他自己来解释一下。生①(抓耳挠腮),不好意思地说:我看到第三次折叠后有四个2层就想当然地认为是2×2×2×2。师:的确是四个2层,为何不是2×2×2×2呢?(室内一片寂静,很快大家自发议论纷纷,陆续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生③:第3次折叠得到的层数是2次的2倍,所以应在2×2的后面再扩大2倍就对啦。实际上写成2+2+2+2也可以。(教室内自发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大家被他精彩的发言感动了。)师:你的想法非常漂亮,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投以赞许的目光,我发现那位同学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引导学生小结,后一次层数总是前一次的2倍。师:对折10次如何表示?生④:就是10个2相乘,写成2×2×2×2×2×2×2×2×2×2。师:有没有简便的写法呢?(顿时又是一片寂静)大家可以交流,看谁能最先找到简洁写法?生⑤:不知想到对不对?(说说看)写成210。师:大家认同他的说法吗?(点头赞许)追问生⑤:你是怎样想到的?生⑤:我们交流的时候想到了正方形面积公式(S=a2)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