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对《音乐理论基础》“如何掌握正确快速识别、构成音程方法”的“计算技术操作”课程内容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音乐理论基础》 “正确快速识别、构成音程” 简便方法
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理论基础》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最基础内容。在声乐、器乐、音乐理论领域的学习及艺术实践中,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深浅程度都或多或少体现了他们在把握、驾驭《音乐理论基础》,以及“学以致用”能力之基础功力。
在《音乐理论基础》的教学中,“音程”是一个教学难点,它开启了“和弦”、“调式和弦”学习,只有正确掌握“音程”一章,才能确保其后的“和弦”、“调式和弦”学习的顺利承接,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章节。
李重光先生编著的《音乐理论基础》“音程”一章,一共有十二课节,除了其中的第二节、第五节、第六节是“怎样识别、构成音程的方法”之作业、考试等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技术操作”以外,其余的均属于理论性的课节。本文仅就“如何掌握正确快速识别、构成音程方法”的“计算技术操作”课程内容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就正于诸位方家。
在“怎样识别、构成音程的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有些学生因为背记教材中繁多的音数、级数、转位后的音数、级数等细节而造成“技术操作计算”错误,从而导致结论全非的困扰(虽然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答对,然而也是时有错误,不太稳定),考虑到教师毕竟要面对全体学生,理应责无旁贷地教会他们完全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因此,我重新细读不同的乐理教材,反复推演计算,进行分析探讨,归纳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由这个“简便方法”入手进行计算的技术操作,达到了既巩固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又仅需背记少量的要点便能快速地识别、构成音程并写出正确的音程名称的良好的教eYFMdiVRUxHXatRIDwx/QA==学效果。
掌握“正确快速识别、构成音程”的简便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背记基本音级所能构成的仅六个基本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均以大字组与小字组标记,以示音高上的区分)
二、必须熟记掌握的“音程扩大与缩小的方法”
和声音程下方的音称为根音,上方的音称为冠音。旋律音程不在于先后,而在于高低。高音相当于和声音程的冠音,低音相当于和声音程的根音
1.音程扩大法
(1)升高冠音
如:C-E扩大为C-#E
(2)降低根音
如:C-E扩大为bC-E
(3)同时升高冠音和降低根音
如:C-E扩大为bC-#E
2.音程缩小法
(1)降低冠音
如:F-A缩小为F-bA
(2)升高根音
如:F-A缩小为#F-A
(3)同时降低冠音和升高根音
如:F-A缩小为#F-bA
口诀归纳为:“升冠”“降根”扩,“降冠”“升根”缩。
三、必须熟记掌握的“音程扩大与缩小后名称的演变图表”
(音程的度数不变,每个相邻的名称相差一个半音)
倍增…增……纯……减…倍减
倍增…增…大…小…减…倍减
根据上列图表,可以归纳口诀如下:
“纯”与“大小”不相关,“增减倍”到“小大纯”
(“纯”不演变为“大小”,“大小”不演变为“纯”)
(“纯”或“大小”都可以演变为“增减倍增倍减”)
四、必须熟记掌握的“音程转位后的变化”
1.度数的变化(一个八度以内)
原位音程度数和转位音程度数相加,总和为9。
用9减去原位音程的度数就得到转位音程的度数。
用9减去转位音程的度数就得到原位音程的度数。
2.名称的变化与不变
音程转位后,纯不变;大小、增减、倍增倍减互变。
3.音数的变化(一个八度以内)
原位音程音数和转位音程音数相加,总和为6。
(大调音阶的口诀“两全一半三全一半”总和即6)。
(小调音阶的口诀“一全一半两全一半两全”亦同)。
用6减去原位音程的音数就得到转位音程的音数。
用6减去转位音程的音数就得到原位音程的音数。
综上所述,只要牢牢地背记了第一条的六个基本音程:(2个)小二度,(3个)大三度,(1个)增四度。则不必死记硬背教材中1—8度中的所有“级数、音数”,以及转位以后所有的“级数、音数”,并能掌握运用(本应熟记掌握的)第二、三、四条相关乐理知识,消化吸收教师所传授的“正确快速地识别、构成音程”简便方法并转化为自己的方法。可以应对“识别、构成音程”的每一项练习,面对“识别、构成音程”的各种考试,在作业、考试过程的计算操作中,做到有主见、有依据、且得心应手而游刃有余地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既能巩固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能确保无误地计算操作”的境界,完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师生共享教学成功之愉悦。
参考文献:
[1]李重光编著.音乐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