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生往往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师生认真研究。作者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学习方法 有效方法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不足,进而确定改进和努力方向。学习物理大致有几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掌握基础知识的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会物理的最高境界。
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应熟记最基础的知识。
同学往往忽视对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大都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对物理问题的理解,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物理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先决条件,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要求。
二、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有的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是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另外,注意物理课本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工具。课外阅读材料只是帮助你学好课本而编的,主次应该分清,课本本身没学好,看课外书籍也徒劳。先学好课本再看课外书籍,可以检查自己学得怎么样,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了。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三、不失时机地归类综合总结,使知识系统化。
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要求的内容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的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也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四、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
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是力学、热学,还是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二级结论,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就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最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
五、学习物理应该把课本知识用到实践中。
对自己周围的事,要留心观察、分析、发现,注意培养好奇心。好奇心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发和激励。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同学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培养同学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好动是同学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好动心理,从而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不放过任何一个现象、一个机会。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的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切不可背几条定律,掌握几则定义就行了。物理知识一旦和实际应用、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处处展现出智慧的光辉。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培养自学能力,只要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学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一定能把高中物理学好。
参考文献:
[1]高中生数理化(物理版).河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