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问题情境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是取之不尽的,如果能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将问题情境更好地创设尤其重要,作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问题化,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离不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数学思想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材生动地创设了拉面师傅拉拉面的情境:“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生活,又可以体会到生活中浓浓的数学味。
例如: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标出1.1m、1.4m的地方,小朋友进站时,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知道要不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进而引入“线段大小”的学习。实践表明,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学习,可以发展联想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二、把“问题情境”趣味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发求知欲。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安排了以下游戏:学生把手中的纸牌乘以5再减去2,然后说出答案,教师依次猜出学生手中的牌,如一学生通过计算后说出的结果为“33”,教师通过解方程5x-2=33,得x=7,即猜出这张牌为“7”。在老师“猜”对几次后,学生对教师的本领甚感惊讶,教师进而提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求知欲大大增强。
可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效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懂得了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应用。
三、把“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课堂中的故事包括数学史及一些名人轶事,或一些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等。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我给学生边讲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教师接着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的。将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些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把“问题情境”活动化,激发学生的创新冲动
创设“活动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如为了测量操场上的旗杆的高度,我们可以尝试如下的探索活动。
提供的测量工具有:皮尺一根;教学用三角板一副;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俯角、仰角的仪器)一架。请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设计可行的测量方案,要求如下。
(1)写出你选用的测量工具。
(2)简单地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
(3)根据你的方案记录测得数据并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4)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吗?
这种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这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活跃。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