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探讨

2011-12-31 00:00:00樊红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15期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流行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上好该课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该课程,该文就这两个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与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5-3610-02
  《C语言程序设计》是目前世界上十分流行、使用最为广泛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也是计算机软、硬件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并且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该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 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在从事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语言课是学生学得最差、老师教得最辛苦的一门课程。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等专业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般设置在二年级。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说,经过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锻炼,学生在这个阶段应该具备了学习一门基础语言课的能力。按正常教学规律来讲,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是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但实际情况确不尽人意。从多年实际教学经历来看,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而教材编排和例题分析与数学知识联系过于紧密,导致学生觉得难学;二是因为计算机编程使用英文,一些学生因英语学习的失败心理,觉得计算机语言是门高深莫测的课程,还没有上课就认为难学,而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学习不刻苦的现象,进一步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障碍。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克服这两个障碍势在必然。
  2 教师如何上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2.1 仔细领会教学大纲,全面深入教材改革
  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大纲,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状况的前提下,根据大纲制定好教学计划。将教材中涉及到学生未掌握的数学知识方面的例题进行更换,避免因数学知识问题形成教学障碍。例如在讲多分支条件语句的应用中,教材普遍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为例来说明,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虚数是一个知识障碍,可以想象得到,他们会学得一头雾水,教学效果自然就差。还有“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的例题中,先要判断三条边是否能够组成三角形,再利用海轮公式计算面积,但海轮公式大部分学生都不清楚。这些例题就形成一个本末倒置的结果,为什么不选择其它的例题来分析呢?在后续的例题中,“根据成绩分数,输出等级。”,问题适当地简化,效果就很不错,还可以和后续的SWITCH语句结合起来教学。选取的例题除了有代表性外,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不可忽视,要记住,我们是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不是在学习数学,主次要分明。
  2.2 精心准备,加强师生互动
   课前要充分备课,准备好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到“自加++”与“自减--”运算符时,我们着重讲自加。例题为: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