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现代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探索总结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它体现了国家倡导“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宗旨。该文主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意义、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有效途径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48-02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意思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双重教学目标。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和素质。简单来讲,就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一种综合学习。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这样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要有四个层次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 教育工作人员及相关负责人缺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充分理解和认识。
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的要求和内容,但是很多学校负责人与教育从业者认为,信息技术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亲密接触会影响到学生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质量,最终会导致学校升学率的下降。他们本着“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和态度,拒绝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这样的落后片面观点导致整合途径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2) 学校拥有的学科课程资源有限,阻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顺利实施。
只有拥有丰富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才能使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有条理。学生学习起来也就越有动力和思路。可现实学校中的学科课程资源非常有限,没有完备的资料库和方便的教学平台,所以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无法形成富有成效的学习过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高校还都延续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
3) 资金限制,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
硬件设施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的基础,没有硬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学校虽然很支持这种整合的教学模式,但是无力购买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设施。很多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都面临着硬件设备缺乏、分布不合理等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设施不齐全带来的不便。
4) 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低,信息技术水平受限,缺乏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教学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却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有限,这样就会导致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快速高效的制作课程课件。制作出的课件也是在形式、内容以及色彩上都有缺陷。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类似于死机或者其他硬件、软件操作过程中的难题时,也会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施的有效途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访调查以及与思考,笔者总结出一下两方面的有效实施途径,一方面是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外部条件,以保证信息科技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就是要从言传施教的教师本身入手,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方面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学方法、思想以及行为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理念转变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1 在外部条件方面
1) 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从业者以及各学校的整合意识,不断进行强化。
只有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各种意义,才能促使他们在行动上做出相应的努力进行整合。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宣传力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让教育从业者从思想上认识到整合的重要性,同时也促使教师自觉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整合提供基本条件
在基础设施方面,国家应该帮助确实困难的地区学校,帮他们完善基础设施。另外,部分有实力的学校也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力去购买硬件设备,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战略改革创新模式。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例如电脑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提高现有硬件设备的利用率,改革硬件设备的管理方式,合理规划硬件设备的分布,提高教师和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为整合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3) 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丰富的资源库
在建设资源库,丰富资源方面,笔者有三点建议:一是可以通过上网或者阅读书籍查阅到相关资源,这些资源通过被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也可以形成很强大的资源库;二是可以通过教师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和开发优秀课件和教案;三是通过购买现有的资源库,买到的资源库里的资源都是可以拿来直接利用或者稍加改造就可以利用的。建设资源库要时刻坚持“动态、开放”的建设理念,不断地修改、更新、交流与共享,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在教师本身方面
1) 进行不间断的创新教育与培训,转变教师传统的人才观和知识观。
让素质型人才教育观念教师教学思想发芽生根,强调教师应该注意教学过程与方法,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挖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潜力,特别要突出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捕捉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 提高教师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让他们在熟练掌握这些技能的同时应用于课程的传授中。在学科的理论知识方面,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知识中去,注重授课方式与目标。在教学课件设计方面,要做到实用性、趣味性、详略得当性是有机结合。
3) 建立物质激励制度,定期举行教师授课创新比赛活动,比赛中让学生做评委。这种激励制度不仅能够促使教师自觉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更能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知识沟通。此外,教师在学生间树立起了学习、创新的榜样,能很好的促使学生进行不倦的学习,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效果达到最佳。
除了这些具体的途径外,实施信息科技与学科的整合,还要坚持几大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学科课程目标原则;二是根据学科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原则;三是注意学生年龄特征原则,即整合的方式方法要与学生的年龄相结合;四是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原则。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探究,我们也找出了相应的有效途径。我们要认真把握这些有效途径,将他们从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实现在整合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 中国电化教育,2006(8):5-11.
[2] 丁杰,王太昌. 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DB/OL]. http://61.153.231.109/cms/app/info/doc/index.php/500077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