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决于教师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本文结合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探索一种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使教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达到“双师”素质。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师 职业能力
1 “双师”的现状及问题
教育部第16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1什么是双师
对“双师”教师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一共有以下六种“双师”的观点:
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教师;
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教师;
三是“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衷,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十双能”;
四是“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五是“双层次”说,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其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即:经师(经典专业知识)/技师(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即:人师(价值引导)/事师(职业指导);
六是“特定”说,该界定没有对“双师”教师概念给出具体的操作定义,只是指出“双师”的提法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一特定的情况就是当前职业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背景,“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同样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1.2“双师”教师数量缺口很大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生比都超过了1:20。“双师”教师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但发展却又是步履艰难的。在调查走访中,笔者发现导致其发展难的最大症结是企业参与问题。调查显示,近五年中,具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双师”教师仅占37%,说明大多数的“双师”教师欠缺专业实践经验。加强“双师”教师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的,但现实中有较多的障碍。
1.3师资管理,激励措施不到位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制订和实施适合实训教师工作特点和要求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地进行实训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能准确衡量他们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实训教师处于行为目标和职业前景不明确、业绩大小和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环境下,因此缺乏自我提升动力。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后,企业成为“双师”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针对企合作模式下对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做法,提出以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2.1教师走出去
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教师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实践技能。制定相应的访问工程师选派计划,确保每年选派2-3名骨干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进行3-6个月的工程实践锻炼。要采取切实措施,从时间、经费等方面保证“访问工程师”制度的有效落实。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是高职教育“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体发展的需要。
2.2企业精英引进来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熟悉地区和行业情况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指导任务,充实师资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对部分优秀的外聘兼职教师,及时通过人才引进的方法将其调入学院,进一步促进学院师资队伍结构的多元化。
2.3拓展培养渠道的探索
组织专业教师以半脱产形式,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校企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科研;一种是人员参与形式的科研。人员参与式的科研合作,近似于挂职顶岗,学校承担教师的工资,企业按考核等同企业员工发放岗位津贴和奖金。
3 激励机制探索
为使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必须制定一套合适的激励机制,在人事和分配制度上,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3.1行政激励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本专业领域有代表性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具有多年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通过教师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使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课程的设置和构建更加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
3.2荣誉激励
加强技能培训,开展技能竞赛。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针对专业特点,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外实训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政府或行业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做到以赛促训,以赛强能。
3.3落实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获取“双师”资格
建立健全激发教师知识拓展、获取“双师”资格的奖励机制。要大力鼓励教师在取得本专业讲师以上资格证书的前提下,再获取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等部门承认的相同或相近的其他系列专业资格证书,对获取“双师”教师资格的,在晋职评优中优先考虑。对应达到而未达到“双师”教师资格要求的中、高级职称的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将采取“高职低聘”、限课时和限期达标的措施,直到取得“双师”资格为止。
4 结束语
上述培养模式,已经部分在我院实施,反响良好,其他设想,我们会在后续的教师培养中以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充分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达到新的高度。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师为本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双师”教师,保证高职高专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当立足于校企合作的大环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师培养制度。
课题项目:本文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09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教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