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北京的一封信

2011-12-31 00:00:00吴久久
视野 2011年9期


  北京:
  你好。
  在这个春天里,你让我们吃惊。自由、平等的迁徙和居住虽然还是一个遥远的愿景,但是我们相信,这个浪潮会无可阻挡。只是在北京,它撞上了礁石。
  北京出台的限购令,不是仅仅以辨明和限制投资性购房为标准,它旗帜分明地在上千万居民里划出两个阵营:本地户口和外地人。随后,17座城市相继推出的限购令都与户籍挂钩。出生地又一次决定了人们在城市所受到的待遇。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你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对于病入膏肓的房市,限购确实减少了需求,又能避免wH4HMhECqCsiBlMXPT5U+PUQwCKgsD9b+yYpBry5MQs=降价后的抢购,引发价格反弹,看起来是利大于弊。但是以与平等原则背道而驰的户籍为线,设置内外两重标准,则是恶的回潮。它明白无误地宣示,在这个国家的首都,只要没有这里的户籍,即便在这里工作生活,也是二等公民。一些肤浅的现象让人一口咬定,城市让生活不那么美好,是因为外来人太多,他们占领了本该属于本地人的城市,夺走了本该属于本地人的工作,买下了本该属于本地人的房子。他们让本地人忍受更拥挤的公共交通,在医院排更长的队。
  可是,当一个年轻人拎着单薄的行李,望着雾气里灯火绵延的城市,怀揣梦想,却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一副好身体。他是一个创造者,为自己也为城市创造财富,做占据城市的资源却无所作为、无所贡献的寄生虫,无法使他在这里立足。
  他在这里劳作、生息,为购买这座城市的公共服务交税,为城市的扩展赞助自己的血汗。他和本地人一样生活在这里,和本地人一样,要求政府改善公共交通,提供更充足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和本地人一样,要求这座城市的一切运行都在法治的阳光之下,不会有富二代飙车,不会有暴力拆迁;和本地人一样,要求这座城市的历史被尊重,古老的胡同能保留下来,传统的生活不被碾在现代化的车轮下。
  他有权利要求这些,而且理直气壮。如果这些要求没有被满足,不是他的错。
  百年以来,我们一直试图建立一个宽容、自由、博爱的国家,地域的枷锁却在摧毁这种努力。城市公共服务提供不够,转而以对外乡人的剥夺转移责任,已经而且还将继续把一座城市的居民分化为对立的族群,彼此不满,彼此添堵,彼此敌视,彼此憎恶。
   其实,无论外乡人还是本地人,我们要求的都是一个更美好的城市。
  在那里,因为我们共同的努力,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
  在那里,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有力者前行,无力者也不会被抛弃;
  在那里,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相信一些美好的名词——真诚、善良、美,以及自由和宽容,而不必担心他们因为单纯而吃亏;
  在那里,我们说起彼此的故乡,仅仅是因为怀着对祖先血脉的尊敬,对地域文化的好奇,而非挑剔与审查;
  在那里,我们都安心生长在大地上,不用担心被人连根拔起。
  一个外乡人 敬上
  
   (陈歌凌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