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哀思

2011-12-31 00:00:00苏静
视野 2011年9期


   清明节又到了,看到街边小巷飞舞的黄色的纸钱和素色的菊花,就觉得心里多了一份凄切和惆怅。人活着,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也许对一个家庭而言,一个人才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花花世界游走一遭的蛛丝马迹!至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不过是千年茶余饭后的谈资,谁会用真心去纪念他们的离去?
   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带我去“上坟”,我的记忆中有上百的老人带着孙子相聚在一起,在许多坟茔前虔诚地祭祀,步调一致地躬身下拜……当时,我是唯一在男人群中穿梭的女孩子。当时我纳闷为什么其他人都带着孙子,后来我明白了,“男尊女卑”是主旋律,对于一个家族而言,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断了什么,也不能断了香火啊。在清明节祭祀之时,我们苏氏家族按惯例要修订一下家谱,类似于教材的第几次修订一样,添上新增的人丁的名字,算是你已经上了家族的历史读本。而对于我们这些姊妹来说,就没有上家谱的荣幸了。不光我们如此,我的姑妈、姑奶奶都是如此,我想太姑奶nn0veW3X/Ix77iTN39kEdiH7txtC1LVB6e7VHT9ryMk=奶也是如此,抑或从家谱创立以来就是如此。现在因为小孩少了,很多家庭如果女儿不上家谱,那么这个家庭就收尾了,没有下文了。于是父辈又出台了新的政策,90后及以后的一律上家谱。呵呵,我们这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就像省略号一样淹没在滚滚红尘了!
  在清明节,家族人聚在一起,在先人的坟前,一串炮鸣,算是打招呼,下面把各种各样的美食泼洒在地上,想像着先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也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坟头回来,大家吃吃喝喝,互相敬酒,说着恭维话,饭进茶凉,交流得也差不多了,于是各自散去。看着这样的情景,我不知道清明节族人的心中是喜还是悲。我想他们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感激,感激先人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且跌打滚爬地过上了相对不错的生活,用一种淳朴的近乎奢侈的行为去思念心中的先人。当然,站在先人的坟前,我的哀思似乎只是因为爷爷奶奶的离去,而我的父亲则可能思念着他的父亲母亲以及爷爷奶奶。这种私人的感情在家人单独祭祀的时候就格外突出。记得小时候,站在爷爷和他的兄弟的坟前,我和哥哥总是正对爷爷的坟前烧着许多的纸钱,并且画个大圈,免得让他的兄弟抢去。
  中国人过惯了喜庆的节日,唯独清明节的格调比较特殊。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许多尘封的记忆也许又拉开帷幕。让我们留出一刻时间感觉生命中的过往,亲近的、疏远的、热爱的、憎恶的……林林总总的面孔都映成许多片断。在这个节日,人才能觉得生命渺小,功名如过往的烟云一样。过去的恩怨情仇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一段人生经历在人的记忆中。我的两个舅舅、一个表哥还有一个表姐很早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记不得他们的面容了,唯一确定的是他们和我们之间的感觉可及的亲情。平时,我可以谈及舅舅的和蔼,而我的母亲却很少提起。我知道,对某一个人的思念程度是各不一样的。因为思念,所以沉默。而到了清明节,我的母亲却可以和姨妈一起肆意地放纵她们的情绪。当她们抱头痛哭的时候,我只能安静地走开。我知道清明节过去了,她们的情绪就会掩埋起来,直到来年再爆发!
   时光流逝,清明节又临近时,母亲的音容笑貌频频在梦中出现。每逢梦醒,回忆起往日情形,泪已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