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年纳税记

2011-12-31 00:00:00高兵兵
美文 2011年17期


  高兵兵
  毕业于吉林大学。1998年赴日本工作、学习,2006年获得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在日期间曾获日本“中古文学会奖”。现任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教授。有专著《雪·月·花——由古典诗歌看中日审美之异》,译著《日本古代汉文学与中国文学》以及译作、散文、学术论文等数十篇。
  
  1998年到2007年,我在日本工作、学习了近十年。其间不乏缴纳税金、保险金的经历,体味到了日本税收、社保制度的严格严密,同时也体味了其中的人道主义关怀。在此我愿将我在日本的种种纳税经历作一略记,与大家分享。
  
  消费税
  
   在日本,购买任何商品或消费餐饮,都要缴纳5%的“消费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增值税。刚到日本的时候很不习惯,因为商品的标价大多是不含消费税的,而付钱的时候往往发觉被多收了一些,因此就觉得“吃亏”了。后来逐渐发现,标价是整数的商品一般不含税,而价码中多出5%的则是含税的。比如100日元的商品,标着100就说明未含税,而标着105则说明含税。近年好像有了新规,要求商家都要标注含税后的价格。有的时候价码牌上也会写明“税込”(含税)或“税抜”(不含税)。
   由于含了税的商品价格有整有零,因此在商场、超市购物结算后,往往会被找回一大把硬币。日元的硬币小到1元大到500元,很多时候都需要,所以日本人身上一般都会带两个钱包,一个装纸币,一个装硬币。大家如果到日本出差、旅游,回国前可别忘了把硬币花完哟,要不就白浪费了,因为中国境内只接收和兑换1000日元以上的纸币。
   1996年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消费税的额度曾是3%,1998年去时才涨到了5%。我记得提高消费税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论证和酝酿才最终实现的,而5%的额度也已经稳定了十多年,一直都没有再变。据说曾经有位首相,上台后提出消费税提高到7%,遭到了大部分议员的驳斥和国民的反对,最终没能实现。这一方面说明日本税收政策的成熟和严谨,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加大税收力度当然要有全体国民的认可,否则是难以推行的。
   上面说的5%是“一般消费税”。而像烟、酒等奢侈品以及能源等特殊商品,则在其商品价格里,已经包含了相当比例的“个别消费税”以及“烟草税”“酒税”等其它税额。如一包烟的价格里,各种税加在一起所占的比例高达63%。这些税都是由生产商来支付的,因此,顾客在购买这些奢侈品时无需再缴纳5%的消费税。有个别的商家欺顾客不知,卖烟时也照样收取5%消费税,这是完全错误的。无论在哪儿,作为顾客,都一定仔细学习税法,以免上当受骗。
  
  所得税
  
   日本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0日元。也就是说,除了失业救济金和低保收入,原则上所有收入都要缴纳所得税。但其实不然,因为所得税制度里还有很多的“控除”即减免制度,包括“基础控除”“给予所得控除”“社会保险控除”“配偶控除”“抚养控除”“勤劳学生控除”等等,名目繁多。“基础控除”是指每年给每个缴纳所得税的人返还38万日元,一律平等。“给予所得控除”是专门针对公司职员的所得税减免制度,收入越低,减免的比例越高,如果每年须缴纳的所得税额不足180万日元,可以减免40%呢,而且,减免额度不足65万日元的,还都按65万日元给免。缴纳各种保险费的部分,也是不用纳税的,即“社会保险控除”“生命保险控除”等。“配偶控除”“抚养控除”等,是专门针对拖家带口之人的。而“勤劳学生控除”呢,顾名思义,当然就是针对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啦。
   这样算下来,低收入群体和家庭有困难之人,基本是无须缴纳所得税的。严格的税率和宽松的减免,就像日本所得税制度的一双翅膀,即保证了严肃、公正,又体现了福祉、人道。
   拿我个人来说,留学期间享受了“勤劳学生控除”,基本没有纳税。而刚到日本,在大学教授汉语的那三年,还享受了一项特殊的所得税减免政策。根据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协议,凡是中国公立学校前往日本公立学校任教的,一律免征所得税。除了免所得税,作为外国人,还免去了日本国民需要缴纳的“住民税”。日本对外国人有种种“优待”政策,其中这一项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为了确保所得税收缴准确无误,日本政府让国民纳税的步骤略显复杂,需要经过“源泉征收”“年末调整”和“确定申告”几个环节。“源泉征收”指的是经过大概计算,事先从每月收入中扣除的所得税金额,但那并不代表真正的所得税,因为里面无法涵盖所有的“控除”。 准确的税额还要经过“年末调整”来计算,这样可以避免多收或少收所得税。比如“抚养控除”是按年发的,如果某职员家5月份时添了丁,那么在年末调整时,会从当年1月起计算减免额,相反,如果某职员家的孩子8月找到了工作,不再由父母抚养,那年末调整时就会从当年1月起不再减免“抚养控除”。最后,每个纳税人在每年的2月16日~3月15日期间,还要进行“确定申告”,即自觉报税,纳税人提交“源泉征收票”和“确定申告表”,经过税务部门的最终核算,多退少补,才能完成上一年度实际所得税的收缴。
   收税的尽量避免少收或多收,纳税的呢?不怕交少了,只怕交多了,因为无论收入多少,你事先已被“源泉征收”了一定的所得税。笔者在日留学打工,每到年末,老板就会给我一张“源泉征收票”,告诉我被扣了税,但事后“申告”了,就会给返还回来。而且,人们为了争取到所有的“控除”,怕税收部门给漏掉,一般也都会很自觉地去进行“确定申告”。所以要记住:在日本,要想免交或申请退还所PjzkCQyJZ2WXH2+YAN8EfA==得税,每年春天,一定不要忘了去“确定申告”。
   纳税靠自觉?靠的还应是完善、合理的制度保障。
  
  保险费
  
   在大学教汉语那三年,所得税是免了,但社保费还是交了。每个有正式工作的人都要参加社保,外国人也不例外,参加了社保,你才会获得公费医疗、劳保、养老保险等待遇。保费由所在单位每月从参保人工资中扣除,上交给“社会保险厅”,比例大概为收入的15%。三年下来,保费交了100多万日元(当下相当于8万元人民币)。
   后来身份变成了留学生,按照“控除”条例,社保费就被减免了。不过,这需要一年一次主动去社保部门履行申请减免的手续,否则就会被按照拖欠保险费处理。拖欠金额多少事小,丢人事大!日本有很多政治家,都曾被曝有拖欠保险费的记录。其实,很多人不过是因为出国或调动等,一段时间没能按时交费,而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按时去社保部门补齐手续,并不是有意拖欠。然而一旦留下不良记录,就会被人抓了“小辫子”,岂不冤枉?
   外国人如离开日本,且今后不打算在日本养老,那么离开日本后两年之内,可以向日本社保厅申请退保,返还之前交纳的部分保费。笔者就依此讨回了差不多90万日元,几近全额啦!记住:离开日本前一定要去社保部门索要退保程序说明书和申请表,回国后及时办理,否则就白白损失掉了。
   除了社保,当留学生期间,还参加过“国民健康保险”。没有固定工作的人,都得靠这项国家福利来看病、治病。身为留学生,每月只需交纳1000多日元(相当于打工仔两小时薪酬)的保费,看病、治病即可免除70%的费用,看牙医、生孩子都不例外。在日本生孩子,除了享受“国民健康保险”,国家还有专项的补贴,算下来基本不用花什么钱。不过要说明一点,日本不像美国、香港,生在那里就是那里的公民。在日本出生的孩子,只有爸爸是日本人才有资格在日本报户口,手续还相当复杂。
  
   上面几件事说明,日本的税收、社保,制度本身都很完善,也很合情理,但执行的过程中,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要严密、公正,条款则难免繁复,一般人要想弄清自己需要交纳多少税金、保费,是很困难的,必须咨询专业人士或去相关部门核实。而且,交费大都靠自觉自愿,你每年不主动去“申告”或履行“控除”“返还”等手续,就会被认为与上一年度的情况相同。收多了还是收少了?该不该收?都只有交费的人主动找来,税收部门才了解,这体现出税收、社保部门工作上的惰性。社保收费中存在严重疏漏的问题,前几年已经曝光了,因此给国民造成的麻烦和负担,光靠低头认错恐怕是难以补偿的。
   以上就是笔者在日本的纳税经历和一些感受,所有陈述都属个人观点,希望不要有“好事者”拿去借题发挥或上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