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之母的“闪恋”情缘

2011-12-31 00:00:00祁连月
现代妇女 2011年11期


   1916年,戴爱莲出生在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15岁那年跟随父母移居伦敦。
  她天性善舞,而且学习勤奋,很快就具备了担任舞剧角色的条件。但是她矮小的身材和与众不同的黄皮肤,让芭蕾舞剧团遗憾地放弃。后来,她又不可遏止地爱上了现代舞,并因此与芭蕾舞老师决裂。
  1939年,戴爱莲考入了尤斯·雷德学校。她本以为,日子会像流水一样静静地淌过,可是她却遇到了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威利·苏考普也是这里的学生,从事雕塑创作。戴爱莲经常在学校的餐厅与他相遇。威利外形俊朗,态度温和,浓郁的艺术家气质吸引了戴爱莲的注意,而戴爱莲独特的东方相貌也让威利过目难忘。临近毕业前,威利找到了戴爱莲,想请她做自己的模特,可是他很穷,没有能力支付酬金。看着威利真诚的眼睛,戴爱莲笑了:“我不是为了赚钱才做你的模特。”
  创作室的条件很艰苦,而威利的工作却很努力。他的执著和刻苦让戴爱莲的心泛起了阵阵涟漪,她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可是美好的爱情尚未开花就被扼杀,因为威利已经订婚了。
  戴爱莲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但是爱情已在心里长成了一片森林。然而“使君有妇”,戴爱莲带着满心的伤痛离开了伦敦。
  1940年,戴爱莲接受宋庆龄的邀请,到香港参加一场募捐演出。主办方考虑到宣传力度问题,特别指派了著名画家叶浅予为戴爱莲设计海报。戴爱莲在一旁跳,叶浅予在一旁画。由于戴爱莲不会说中文,叶浅予的英语水平也有限,两个人只好以手语和图画辅助交流。叶浅予的才华和能力让戴爱莲折服,而他眼神里透出的淡淡的哀愁更是让她的心底产生了强烈的悸动。原来,叶浅予刚刚和女画家梁白波分手。戴爱莲不禁在想,如果能与他相爱,所有的过往便都可以忘记。结果他们真的相爱了,并马上举行了婚礼。而此时距他们第一次见面仅仅半个月。
  婚后的戴爱莲和叶浅予相依相偎,在创作上相互扶持,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029b697eedd47c3c465cb9f2ce5e2960  1940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戴爱莲和叶浅予混在难民队伍里逃回了桂林。经过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戴爱莲格外珍惜自己的婚姻。既然相爱,就要了解彼此的过去,这样才完整。于是,戴爱莲想把自己和威利的故事告诉叶浅予,可是迎接她的却是叶浅予的冰冷。在他看来,既然已经结婚,又何必在乎那些不重要的过往呢?所以,每当戴爱莲提及此事,叶浅予都会避而不谈。渐渐地,戴爱莲疑惑了,她开始怀疑叶浅予对她的爱。
  时间越长,嫌隙越深。戴爱莲在疑惑里静静地等待了整整10年,她在等待叶浅予聆听她真诚的内心,可是她始终没有等到。戴爱莲绝望了。既然心不能贴近,情也许早已远去。绝望中的戴爱莲感到无比孤寂,于是,她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舞蹈上。而这时,她的舞蹈搭档王宁走入了她的生活。
  王宁年轻俊逸,在工作中也与戴爱莲合作融洽,让戴爱莲体会到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舒畅。于是,她果断地向叶浅予提出了离婚。
  叶浅予顿觉晴天霹雳,可戴爱莲去意已决。这段一度被传为“闪恋”佳话的爱情宣告解体。1956年,40岁的戴爱莲嫁给了王宁,叶浅予也与明星王人美组成了家庭。
  可是现实告诉戴爱莲,她的第三次“闪恋”是完全错误的,她并不完全了解王宁的性格和为人。在“文革”中,王宁带着她所有的钱款,一个人逃走了。
  悲伤的戴爱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她发现,自己虽然两次经历了婚变,但内心一直深深地爱着威利。
  1979年,戴爱莲来到了伦敦,见到了已是白发老人的威利。虽然远隔40年,但一切仿如昨日。此后,戴爱莲几乎每年都会拜访威利,她的心里重新溢满了初恋的快乐。
  而此时,王人美已经去世,叶浅予依然无法忘记戴爱莲,并尝试着与她重结连理。然而他们的缘分在1950年就已经走到了尽头。戴爱莲说:“我的心里全都是威利,不能再接受任何感情了。”
  后来,威利一病不起,他的儿子找到了戴爱莲,请求她陪伴父亲走完最后一程。戴爱莲终于能够留在爱人的身边,直到威利去世。
  时光漫漫,岁月悠悠。在经历了一系列“闪恋”情缘之后,戴爱莲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她说:“我的故事有一个开始,也有一个结束。”■
  (责编 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