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的意境美

2011-12-31 00:00:00陶虹
新闻爱好者 2011年9期


  摘要:新闻与美的关系过去很少有人探讨,其实,新闻同样需要追求意境美。使新闻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摒弃僵硬呆板的新闻八股文,是新闻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闻 意境美 新闻改革
  
  新闻与美的关系过去一直很少有人探讨,似乎新闻就是平直如实地叙述事实。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物质产品是这样,精神产品也是如此,新闻作品当然也不例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理所当然的,其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闻传播者,同时又是美的传播者。因此,新华社前总社长穆青倡导:“新闻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 摒弃形式呆板僵直的新闻八股文,是新闻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在新闻的意境美方面作一些探讨。
  意境美的含义
  意境美是我国独特的美学范畴,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是评价诗、文、画的最高标准,井岩盾在《笔谈散文》中说:“意境,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写的对象融为一体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但比具体的形象更高一筹,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于对象所形成结晶体。”也有人把意境说成是“诗”与“画”一致所造成的的艺术境界,“诗”即“意”、“画”即“境”,“画”是作者的文章中所描绘的可以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诗”则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诗”与“画”(也可以说是“情”与“景”结合能够使读者从文章中的画面里感受到画外更深刻、更丰富的东西)即“言外之意”(严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特别强调典型完美的境界,含着以有限表现无限、以相对表现绝对、以有形表现无形,并能使二者统一起来。意境可以是物境、人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二者水乳交融则为意境。
  王国维是意境集大成者,他不但认为诗、词、画有意境,而且认为其他艺术形式也要有意境,同样的,新闻作品也要讲意境,因为新闻作品有情有景,二者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如毛泽东同志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
  作者用“摧枯拉朽”、“纷纷溃退”来形容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排山倒海、锐不可当之势,作者用几句简单的景物描写“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作者描绘了气势磅礴的渡江图,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意境,眼前浮现出历史的画面,仿佛又看到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
  这就是一则情与景统一,意与境统一,意境浑成的好消息,或者说,这则消息体现了很好的意境。
  意境美在新闻中的作用
  前文已阐明新闻作品中存在着意境,那么意境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呢?不是的,它作为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意境美可以描绘画面,有力地烘托主题。请看《光明日报》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有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秒7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作者用被“空气托住”、“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描绘了吕伟凌空的体态美,紧接着“向前翻腾一周半”、“旋风般地转体三周,紧接着像轻盈的箭,插入碧波之中”,似乎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就在我们面前,吕伟的一举一动左右着读者的心,她的动作不仅牵动着作者的心,而且也牵动着读者的心,使大家的心一起为之跳动,勾勒了一幅情、景、画融为一体的深远意境。
  意境美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境美提供无形无声,耐人寻味的意蕴,特别在人物通讯中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思想,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中有一处写道:
  母女俩说到天蒙蒙亮(指蒋大娘母女夸赞产后才十五天的李月华来抢救她们家的小孩),才渐渐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