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标题的特色及传播效果

2011-12-31 00:00:00朱斌
新闻爱好者 2011年9期


  摘要:尽管图片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具象、直观、跨国界、跨种族等优势,但它的“容量”毕竟有限,无法像文字那样挖掘新闻的本质和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作为文字符号的标题,在图片新闻传播中具有挖掘隐性信息、降低阅读难度、凸显新闻主题等特色。基于图片新闻的传播规律,本文就图片新闻标题的特色及其与传播效果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图片新闻 标题 特色 传播效果
  
  图片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吸引眼球的特点,同时它还不受语言的限制,具有跨国界、跨种族的特性,因此,以图片形式传播的新闻较其他新闻形式,在人类新闻传播活动中更具有传播优势。尽管如此,图片毕竟“容量”有限,它不能像文字那样对新闻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剖析,也不能像电视那样通过连续的画面给观众以巨大的信息量,所以仅靠图片本身,还不能向受众传递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要想达到较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为新闻图片配文字说明和制作一个出彩的标题尤为重要。
  目前,业界对图片新闻的文字说明探讨得比较多,而对其标题研究较少。有人认为标题本身就是文字说明的一部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便于分析,本文将之作为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研究,重点对图片新闻标题的特色及其与传播效果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标题制作应遵循图片新闻的传播规律
  就大众传播而言,已被业界公认为是读图时代图片的重要性超越了文字,成为信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知识沟”带来的传播障碍,读报不再是知识精英的专利,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多地为“大众”所共享。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图片新闻,作为一种新闻形式,也已不仅仅是美化版面的手段,而成为争夺读者眼球、增强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提高报纸市场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生动、直观、具象的新闻图片更易吸引读者,让其接受新闻的内容。它主要是传播新闻事实的瞬间形象,具有高效传播、加快阅读节奏、印证事实等特点,而作为抽象符号的文字,在吸引读者方面也并非无能为力,文字符号如果所表现的内容是形象的、生动的,便能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同样也能增强读者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报纸的图片标题制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图片标题是对图片内容进行补充、概括和提炼,能够挖掘图片的新闻价值,增强图片新闻整体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因此,“新闻摄影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这意味着在这种传播方式中,文字与摄影同样重要”。①“与数据显示一样,图片中的文本元素仅仅起辅助作用——定义、澄清和修正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没有文本定义的图片经常是模棱两可的,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理解。但如果增加文本元素,这种可能性的范围就会迅速变窄。”②对新闻图片和具体文字说明来说,标题还起着导读的作用,它是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的“窗口”,可以满足读者扩大新闻信息的需求。它与新闻图片和具体文字说明各有各的特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好的图片新闻应该是三者的完美结合,只有通过彼此的补充、映衬和配合,才能提高读者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经过近些年的新闻实践,为图片新闻配标题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因为从传播效果来看,让受众最终接受传者传播的内容和观点是传者的第一追求,而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无疑有助于传播效果的实现。所以,图片新闻标题制作不能不遵循和尊重图片新闻传播的规律,要把握它的特点,总结制作技巧。
  挖掘隐性信息是图片新闻标题的重要功能
  众所周知,传播信息是新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受众读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需求而去获取各种信息。因此,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金量”便成了吸引受众的关键因素。
  按照信息的特征,信息可以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出来的信息,而隐性信息则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但它能够提示新闻背后的信息,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获取,它具有依附于显性信息、与显性信息相关联、是显性信息的延续等特点。采编人员应根据受众的显性信息需求,充分发掘其隐性信息需求,这样才能为实现受众接受新闻效果打下基础。
  图片新闻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它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区分得相对明显。由于图片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的显性信息很容易被读者获取,而隐性信息则由于“镜头”的局限被限制在画面之外,不易被读者获知,只有通过具体的文字说明和标题才能告诉读者。
  试析如下图片新闻:
  2010年9月26日是第53届国际“聋人节”。杭州市聋人协会和杭州聋儿康复中心在钱江新城市民之家的一号会议室举行集体绘画活动,40个聋儿用绘画的方式迎接八残会。《钱江晚报》在报道该事件时的图片新闻标题是《我的画,有着梦想的翅膀》。
  从画面本身看,显性信息是:地上铺了长长的画卷,一群身着绿色T恤的孩子,手拿蜡笔,专注地画着。如果不看具体文字说明,很难获知这群孩子到底在做什么。图片下面的具体文字说明对画面新闻事实(其中包含部分图片隐性信息)作了初步描述后,图片标题对隐性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对八残会成功举办的真诚祝福,这让读者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了举办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
  从传播理论的层面看,拍摄者拍摄新闻图片是一个“编码”过程,而读者阅读图片新闻则是一个“解码”过程。拍摄者拍摄出的图片,可能蕴涵众多的信息,但对于读者,获取其中的某一信息,既与新闻图片本身的画面内容有关,也与读者自身整体素养有关,这包括个人审美能力、阅历、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因此,读者在获取图片信息时,不仅依赖于新闻摄影的特有语言,而且依赖于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图片标题。
  用短标题可降低图片新闻的阅读难度
  尽管赫尔马斯·根舍姆早在1962年就说过:“摄影是世界各地都能够理解的唯一‘语言’。”但由于摄影图片常包含着一定的隐性信息,而不同的受众在知识结构、思维习惯、文化传统影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对图片的理解上有着多意性和模糊性特点。读者在阅读新闻图片时,“首先受到的是图片对人的视觉刺激,人在理解新闻事实时,虽然从画面形象中能看出大概意思,但是,单纯从图片上看不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对新闻事实的理解仍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读者必然会去寻找文字说明,当然文字说明要简洁扼要、一目了然,这时只有依靠新闻标题,通过标题可立刻理解新闻事实”。③
  从受众接受心理角度看,受众喜欢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标题,讨厌旁枝繁叶过多、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标题。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有一个很著名的受众选择概率公式:可能得到的报偿÷需要付出的努力=选择的概率。它探究了人们选择某种信息或媒介途径的规律。它表明新闻编辑既要加强对读者读新闻报偿的保证,又要尽量使读者不费力,具体到标题上,就是不要啰嗦冗杂,而要简洁、简洁、再简洁。
  “标题的长短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对标题信息的接收。心理实验证明,人只有在眼球不动时才能看清文字。据统计,4至6字的标题,可以在眼球不动的情况下一目了然。标题越长,眼球移动的次数越多,读者的视线在标题上停留的时间和标题的易读性也随之下降。”④因此,在制作新闻图片标题时,通常将字数精减至最少。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评比中,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新闻图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学生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该新闻图片的标题字数只有寥寥四个字,一瞥便能全部映入眼帘,十分刺激眼球,让人过目难忘。
  
  另外,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升华,或者是对重要新闻价值要素的凸显,要求以尽量简短的词语进行表述。2010年10月25日,印尼发生了7.5级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紧随其后。27日《扬子晚报》转发了新华社的一则图片报道,标题为《强震!海啸!》。图片反映的信息是震后灾民纷纷打电话寻找亲人通报消息。短短四个字的标题就突出了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尽管读者在图片上看到的只是焦急打电话的人们,但很容易就能从标题中联想到地震和海啸的恐怖场面。
  虚实标题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凸显图片新闻主题
  按功能分,图片新闻标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性标题,一类是写意性标题。写实性的标题往往表现为实题,而写意性的标题则表现为虚题。无论是哪一类标题,只要运用得当,都有助于读者迅速、准确地把握图片新闻的主题,提高图片新闻的传播效果。
  实题。这类标题主要向读者交代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无需渲染抒情,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新闻事实,减少阅读时间,降低阅读难度。此类标题常用于时效性和事件性较强的图片新闻中。
  例如,《钱江晚报》2010年9月23日的一则图片新闻《苍南捕获3吨重金钱鲨》,图中一只巨大的金钱鲨横卧路边,引来群众围观。这一标题的制作突出了新闻信息中的最大亮点:金钱鲨重达3吨。记者恰到好处地运用标题对此信息进行了放大,从而完成了新闻信息的传递。整个标题仅十个字,即让图片背后的“新闻”和图片中极具张力的形象语言达到了较好的组合,淋漓尽致地为广大读者展现出了捕获巨大金钱鲨的不易与罕见这一深刻主题。
  虚题。这类标题常饱含感情色彩,着眼于说理,虚中求意,提炼升华作品主题,这是编辑对图片新闻内容认识的结果。有的图片新闻所包含的信息,大多已被图片本身的显性语言和文字说明表现出来,或是图片本身还蕴涵着更重要的思想内涵时,则这一图片新闻的标题就应该用虚题的形式,从理性的层面对这一图片新闻加以评议。
  如,《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17日的图片新闻《火爆》:画面中,火箭队球员姚明被换下场后向观众致意。在当日,NBA中国赛广州站比赛中观众爆满,休斯敦火箭队再胜新泽西网队。就画面本身和其后的文字说明来讲,新闻要素已基本齐全,加上标题后,图片反映的新闻形象更加具有可视性,有助于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和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赋予了新闻作品更强烈的现实意义。
  另外,从版面编排上看,图片新闻标题大小、字体、色彩、位置的放置等,也是影响图片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但不管哪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都要做到立足于满足受众接受心理的特点,立足于更好地揭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牢牢把握图片新闻传播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图片新闻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注 释:
  ①《路透社新闻图片编辑原则》,http://image.fengniao.com/168/1689287.html,中国·蜂鸟网。
  ②查尔斯·科斯特尼克著,周勇译:《视觉语言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292页。
  ③卜新章:《现代新闻摄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④邹武元、史峰:《如何增强报纸新闻标题的吸引力》,《今传媒》,2009(10)。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淮北晨刊》编辑部)
  编校:张红玲